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2020-03-03陆岷峰徐阳洋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危机肺炎新冠

陆岷峰,徐阳洋

(1.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1;2.江苏银行总行 董事会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01;3.金陵科技学院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全国绝大部分的税收、GDP、技术创新以及就业岗位,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0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更是超过7000万户,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相对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在经济下行、新旧结构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经常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各类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不可抗力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无法抗拒、不可避免、无法克服的事情,比如自然灾害、社会动乱、重大瘟疫等。不可抗力发生时间不可预知,一旦发生,必定会对中小企业造成影响。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当出现重大不可抗力事件,中小企业最先面临冲击,比如2007年下半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导致我国在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中小企业在此面前表现得无所适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行业遭受严重打击,部分城市封城、企业延迟复产复工、学校被迫停课。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小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诸如西贝、老乡鸡等餐饮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3个月,而大量体量小的餐馆只能关闭,如不加以救助,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面之广、影响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深都值得反思、总结,当中形成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社会各方面危机应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场危机不仅是单一的危机,更是全面性的危机,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如何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将是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总结中小企业面临不可抗力时的应对措施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不可抗力的研究

陆岷峰、马进(2020)认为:不可抗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对象,其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同样的灾情,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尚可承受,而对于中小企业却是灭顶之灾;影响范围也有大有小,主要看灾害的性质;虽然对不同的主体影响不同,但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作为一种外界力量,中小企业在不可抗力面前仅凭自身是无法摆脱困境的,不可抗力的形式是多样的,诸如大地震等自然力量,战争、瘟疫、金融危机等社会力量都属于不可抗力。[1]崔建远(2019)主要对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进行解释,他认为在外延和内涵方面,不可抗力条款和法律界定的不可抗力是相同的,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必须服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只能适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在免责和解除合同方面,对第三方无效,他认为债务人应该将不可抗力告知债权人。[2]郑琪(2020)认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不可抗力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企业之间解决合同或者不履行合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当企业确实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无法履约时,企业可以免责,当合同可以拆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企业无法履行一部分合同并且已经告知对方时,可以免除部分责任。[3]

(二)关于中小企业应对不可抗力的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除了资金、人才等以外,其应对市场风险的韧劲较差,一旦有较大风险事项发生,退出市场是其不得已的选择。正常情况下,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只有三年半,而在不可抗力影响下,中小企业的死亡率可能会增加50%。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缓解不可抗力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最主要是能让中小企业度过一个危险期,即打一个时间差,挺过了这个时间差,中小企业就能够活下来,这就看中小企业的韧性如何。当然,对于一些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企业,通过不可抗力的契机让其退出市场也不失为一件好事。[1]韩强(2020)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小企业就属于不可抗力影响,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履约,应该免除其履约责任,此外他认为即使企业在不可抗力下能够履约,那么对于债务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4]刘润奎(2018)认为企业在制订合同过程中在不可抗力约定方面应该根据不可抗力的内涵和理论进行详细约定。关于不可抗力的认定不能机械地根据法律条文,而应该建立在保护交易,促进公平竞争秩序形成的基础上。[5]

(三)关于中小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还没有很强的危机管理意识,在企业管理当中没有将风险与危机列入战略规划当中,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因而,对于突如其来的危机基本上都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即使有些努力,往往也是针对具体的事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些防范而已,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危机管理体制、体系等。从风险到危机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即使是突如其来的灾害危机,如果平时就有应对危机的管理机制,即使倒闭也会比其他中小企业迟些。[1]范秋梅(2003)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各类风险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中小企业一旦疏忽危机管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危机管理应急机制,即使有也仅停留在形式,她指出危机管理意识不足是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危机。[6]刘永(2009)指出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经常力不从心,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包括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反应系统、危机善后系统在内的危机管理机制。[7]侯建辉(2010)则指出当前中小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他认为当前中小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沟通渠道不畅等缺陷,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危机管理制度,健全危机管理能力。[8]

综上所述,学者对不可抗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条款履约免责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方面,即哪些情况下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履约,违约方不用承担责任,但是并没有研究不可抗力背景下对中小企业的危机救助体系。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总结中小企业在应对中的经验与教训,基于企业危机管理的一般规律性特点,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性,提出不可抗力下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管理的一般做法,即:社会综合拯救、企业自救、化危为机、危机管理常态化等。

三、不可抗力背景下中小企业危机管理机制

(一)新冠肺炎疫情及应急情况处理概要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三个渠道对外传播。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病毒,和其它疾病相比,传染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要困难得多,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传播的疫苗研发还需要不短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尚无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真正意义上的特效药,患者往往需要依靠自身免疫系统进行抵抗。因此,在目前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抗感染治疗中,寻找可能的抗病毒用药方案,还需要通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和临床上的不断摸索。新冠肺炎疫情在临近2020年春节期间发生,而我国有14亿人口,春节期间属于传统人口流动时期,人员流动非常大,如不有效控制,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瘟疫灾难。[9]

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疫情,加强了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力度,各省市全部启动了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宣布全城封城。随后,通往湖北的全部铁路线停运或者调整。政府号召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居民尽量待在家里,不要外出。部分小区、乡村禁止外来人员进入,节后外地复工人员也一律隔离14天。[10]

(二)减轻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的政策措施

在疫情的影响下,除了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紧急医用防疫物资的生产企业外,其余企业全面延迟复工,尤其是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受到严重打击。根据国家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七天法定假期期间(2月4日至2月10日)全国零售餐饮业营业额达到10050亿元,旅游业收入达到了5139亿元。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2020年这两个行业营业额和2019年相比并不会相差多少。根据某经济学家的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第一季度GDP至少拉低1%。在政府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下,在偏乐观的情况下,即使2月10日企业正常复工,也会拉低全国0.8%的GDP。在偏谨慎的情况下,疫情也会拉低全国1.5%的GDP,预计2020年经济增速可能只有5%左右,甚至不到5%。[11]

在此背景下,国家迅速调整政策,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增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文件。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20年1月31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与疫情相关的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力度,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尤其是加大对制造业、小微、民营等重点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随后,中农工建交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纷纷成立专业贷款,为特殊企业信贷开辟绿色通道,其中全国城商行以及民营银行计划提供1500亿元的防疫情专项信贷资金。2020年3月5日,国家工商联发起的“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吸引了100多家银行的参与,该计划在2020年半年内对全国1000多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群体提供贷款支持。[12]

(2)下调现有贷款利率。《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制定重点名单,主动下调对部分企业的贷款利率。建设银行为湖北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在现有的基础上下降0.5%,农业银行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重点行业、保障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交通银行对防疫相关的企业也下调0.5%的贷款利率,其中重点企业还会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其余各商业银行也不同程度下调对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

(3)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在2020年6月底之前,企业可以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受疫情影响逾期未交可不做逾期处理。企业受疫情影响未正常照章纳税可延迟缴纳,但延迟期不超过3个月。免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2个月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免征部分生活服务、交通运输企业的增值税,免征部分医院以及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的医院、国家机关的增值税、消费税及附加。在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方面,国家明确了“免”“减”“缓”三项措施。其中“免”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从2020年2月起,各省免征中小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免征期截至2020年6月底;“减”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在“缓”方面,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可以申请缓缴保险,该项政策预计可为全国企业减免5000亿元。目前主要省份纷纷落实该项政策,其中,江苏为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免收企业的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其中中小企业减免5个月,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在其减免到期后还可申请缓缴,预计可为企业减免750亿元的税负。[13]

(4)延迟企业还款期限。为积极纾困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稳步有效复工生产,2020年3月1日,银保监会、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对中小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要求自2020年1月25日以后贷款到期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可延迟收取本金和利息,同时对于延迟还款的不收取罚息,还款日期最迟可延续至2020年6月30日,对于受疫情影响非常严重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可与其协商还款日期。

除此以外,地方政府还给予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各种财政补贴、减免租金、给予培训补贴等政策,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可以缓解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当今后再次出现不可抗力时,中小企业仍然会遭受较大的冲击,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应对不可抗力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14]

(三)建立中小企业应对不可抗力危机管理机制路径

1.将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建设列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应该有危机意识,尤其是在不可抗力影响下,会遭遇休克性影响,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抗风险能力建设。作为企业的领航人,企业主首先应该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在日常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危机意识培养,建立危机管理企业文化,自上而下全面形成危机感;企业还应该调整自身业务结构,降低亏损业务比重,不盲目扩张,聚焦主营业务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金占用,在企业管理中至少保持六个月的现金流。同时重视自身诚信度,诚实守信,合规经营,不故意拖欠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财务规则制度,编制完整的财务报表,提高企业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提高贷款银行的信心,缓解其“惜贷”的现象,同时重视线上办公方式,减轻办公场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力。[15]

2.将注重内源融资作为持续经营的稳定器

中小企业在面对不可抗力时往往会因为资金短缺而遭遇困难,在短时间内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可抗力产生时,虽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会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但是这些贷款政策本质仍然是银行贷款,繁琐的银行贷款程序导致审批时间过长,中小企业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贷款,依靠银行贷款会让中小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内源融资方式,日常经营中注重留存收益的积累,另外制订完善的员工持股计划,提高企业在员工中的形象地位,借助员工进行内部融资。随着经济的下行,加上不可抗力的影响,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可以学习大型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进行集资,既可以留住公司核心员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也能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摆脱外部依赖性,及时筹集所需资金。[16]

3.制订企业应对各种危机处理预案

不可抗力具有不可预知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制定危机处理机制。

首先,建立危机应急处理小组以及危机预警机制。企业指定某部门如企业总裁办、战略规划部、研究部或者其他部门每日收集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行业信息、监管信息、国内国外重大宏观事件以及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信息等,及时进行分析处理总结,整理成书面材料,并定期召集危机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召开危机预警讨论大会。

其次,当讨论大会认为可能出现重大危机时,危机应急小组制订危机管理计划,企业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危机制订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明确怎样防止危机爆发,一旦危机爆发如何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等。该计划必须包括目标、程序、人员分工、行动表、后勤保障以及各阶段达成的目标等;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制订完善的计划,以便一旦出现危机立刻能做出反应,这是减少危害的有效措施。

再次,有条不紊地处理危机。当不可抗力等危机发生后,危机应急处理小组制订详细的危机处理计划,根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处理危机。这其间肯定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困难,有些困难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有些困难是制度性的,有些困难则是偶然的,企业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改革,防止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最后,进行危机处理总结。中小企业在危机处理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与长处,通过及时地改革与调整有助于中小企业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同时,在危机处理中,企业肯定会和外部机构进行合作,总结处理危机的经验也有助于企业建立并且强化与外部的联系,尤其是与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危机处理成功后,中小企业也可以将此作为案例在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以及社会影响力。[17]

4.重点抓好人力资源以及财务危机的防范

不可抗力对中小企业造成最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危机以及财务危机。企业一旦遇到危机,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自救能力往往不足,此次疫情暴发后,企业停产,人员被隔离,企业收入中断,为了自救,要么给员工降薪,要么倒闭。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将其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重视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人文关怀的同时给予物质激励,让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在财务危机防范方面,日常经营注重多元化融资渠道的积累,及时建立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现金流进行严格管理,保持合理的产品库存,当有盈余时投资流动性较好的理财产品,采取措施解决难以回收的应收账款。[18]

5.提升数字化水平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易

传统金融机构贷款模式一般都是线下尽调的贷款模式,但是疫情发生后,企业停产,人员隔离,部分城市封城,金融机构信贷人员无法到中小企业现场进行尽调,中小企业只能进行自救,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和相关部门合作,进行数字化建设,获取相关部门授权出台线上产品。此次疫情发生后,一些互联网银行的贷款业务得到发展,根据蚂蚁金服统计数据显示,约有50%的中小企业计划向互联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目前银行的线上化产品中,更多是对银行优质客户进行主动授信,即建立白名单客户,这些优质客户短期内并不缺资金,真正缺少资金的是那些非白名单客户企业。如很多医疗、消毒、口罩等生产企业是银行白名单客户,但是很多中小餐饮业以及租店经营的商户因为长时间没有收入面临无法交租金的窘境,他们在正常生产经营中都是资质较好的群体,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及时发掘这些正常经营就有利润,遭遇不可抗力容易休克的客户。[19]

6.主动争取社会各主体救助措施与政策

鉴于中小企业的特殊地位,一旦遭遇不可抗力,要靠社会主体拯救。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降低利率,不抽贷、不惜贷、不压贷;政府部门给予其办事便利、财政补贴、降税让利,稳定中小企业就职岗位并退还部分保险费;其他如地产公司应该减免中小企业租金、物业费,或者给予延迟支付的许可;有实力的国企或者政府无论是作为中小企业上游还是下游,可以提前给中小企业下订单或者运输货物并且提前给予部分货款,购买中小企业的库存商品,不故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20]

7.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出台中小企业特别救助法

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有很多,但都是针对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特殊事项,缺乏在特殊时期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此次疫情,中小企业普遍遭受较大的损失,一旦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因此尽快出台重大不可抗力支持中小企业救助特别法很重要。在财政政策上,强化对重点中小企业的支持,出台税收减免政策,降低各类社保,针对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给予特别关注,适当减免增值税,给予财政补贴,要求地方政府园区减免中小企业租金,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进行定向降准,平衡企业和员工利益,延迟假期薪资待遇,按照一定标准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其中政府负担比例不低于50%,对于涉及重大战略储备物资的企业,政府部门出资对企业产品进行收购。[21]

四、结论与建议

正常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就很困难,当面对不可抗力时,中小企业更容易遭受休克性影响,处理不当甚至会引起系统性风险。此时,金融机构面对的不仅仅是授信条件不达标的中小企业,而且是一群已经溺水的“救命者”。如何才能施救,谁能施救,救后后果,要依法来解决。此次疫情影响给中小企业面对不可抗力带来一定的经验教训,政府部门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中小企业加强业务的线上化建设,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猜你喜欢

危机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