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内在理路及其实践路径

2020-03-03亏,张琳,2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价值观

乔 亏,张 琳,2

(1.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作风、风尚,是传统习俗、生活作风、精神风貌、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在家庭伦理和家庭德行中的集中体现。家风以社会传统习俗、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为基础,通过家族的家规、家训或者家庭父母或祖辈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得以传承,优秀传统家风的培育和传承对于教化和规范人们行为有着重要作用。优良家风传承对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家庭稳定、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家庭、家教、家风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了家风及其建设问题。认真梳理、理解、总结这些重要论述,有利于我们科学把握和领会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我们涵养优良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内在理路

(一)高度重视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张九龄)正因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注重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4年习近平在兰考考察,会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习总书记就其好家风给予了肯定,并特别指出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要重点学习。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表示他们会继承好父亲的精神,把家教家风保持传承下去。

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这是历届领导人在春节团拜会上第一次强调家风的讲话,它指明了家庭和家风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的积极作用。

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剖析了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原因,专门指出了家风问题,接连引用了三句古训“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1]加以为佐证。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家风建设提到制度高度,提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要教育和管理好。

2016年习近平赞扬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称赞他们“都是好样的!”再次提出了“三个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思想。

(二)家风建设促进民风党风政风建设

家风熏陶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也是民风、世风和党风、政风的源头。[2]从家风建设来探索家风和党风、政风关系是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2016年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以来,习近平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注重家风建设的重要作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又重申了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重要基点”的观点,强调了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家庭、家风建设的重要作用。他引用《礼记·大学》中的“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来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因为领导干部的家风,既关系到自己的家庭,又关系到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为全社会做表率,要严格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避免做出见利忘义、贪赃枉法、不道德的事情。注重传承和培育优秀家风是培育和弘扬党政机关干部清廉家风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习近平还特别注重从制度上筑起领导干部防止家风不正的“挡风墙”。在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指导下,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干部家风建设的制度规定。2015年2月审议通过《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一个实际步骤对涉及领导干部经济问题的家庭家风情况进行定期检查。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首次将“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要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和约束,带头树立良好家风。2016年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正面倡导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干部家属亲友禁止利用、插手职权或影响力谋特殊。

(三)注重党员干部在家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领导干部的家风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领导干部作风的表现。注重党员干部在家风建设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也是习近平家风思想的重要内涵。习近平强调将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党风清、政风廉。

习近平特别倡导学习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和模范党员干部的优良家风。2016年1月,习近平在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做出了榜样。焦裕禄因儿子看了一场“白戏”,起草《干部十不准》,规定了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习近平对“看白戏”的故事印象深刻,他号召全体党员“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他认为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党员干部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3]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及,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他们作风的重要表现。为此,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先禁己身而后人,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特别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层,上面害病,下面吃药”,[4]378“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5]

(四)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传统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尤其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6],这是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特别强调的。

我们的民族重视优良家风的传承。习近平指出,要重振家风,强调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作为重要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强调了家庭幸福和国家繁荣的关系,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7]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中华民族内在道德文化的体现。良好的家风文化是一种“德”的力量,对社会而言,它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德”与“大德”的重要思想源泉。通过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优良家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二、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贯彻落实的实践路径

我们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贯彻落实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

(一)立足新时代合理开发传统家风文化资源

习近平强调,在对待传统文化时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经过科学的扬弃,在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中正确取舍。

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包含了平等、爱国、诚信、勤俭、仁爱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方面,但也存在不少糟粕,比如片面倡导尊卑的等级观念、灌输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宣传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歧视妇女、重仕农轻工商、采用棍棒体罚的教育方式等。因此,在利用传统家训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凝练出富有正能量的家庭价值观。例如,被尊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仅有五百多字,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它以格言警句的形式,讲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几乎涵盖了持家、慈孝、睦亲、修身、处世、励志、勉学、婚恋、为政、养生等各方面,其中有关勤俭持家、诚实待人、和睦邻里,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富贵等观点,今天仍可供借鉴。[8]4在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提炼这些治家教子良言的道德精华和价值取向,使之为家庭家风等社会主义家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具有历史局限性,个别内容甚至可能会与当今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家庭家风建设相抵牾,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时代新要求合理扬弃,创新其中积极正确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像《颜氏家训》《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了凡四训》等,主要内容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尊敬长辈、忠君爱国、仁民爱物的思想观念,但也包含了一些封建专制、愚忠愚孝等价值观念,与当代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理念大相径庭。在利用传统家风文化进行家风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加以分析,对传统家训教化中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育出根植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符合中国实际、体现当今时代道德诉求和价值愿景的社会主义新型家文化。

(二)坚持父母长辈在家风建设中的以身立教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得家庭结构、家庭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家长忽视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作用,过度依赖学校、社会教育。除此之外,因工作性质的原因,一些家长对孩子关注过少,还有很多家长因在外地工作而把孩子留给祖辈。“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8]8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甚至是终身教师需要身体力行,在提升自身文化道德素养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培育优良家风,给子女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熏陶。

榜样对少年儿童的言行发展、思想成熟、行为的社会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家风建设中要注重选取本家族的杰出代表或者优秀人物,为孩子树立榜样。他们身上拥有的美好品质,往往体现了家庭和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取向。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特点也使未成年人可以从家庭、家族的典范人物身上学习到优良品德和美好行为,促使他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给未成年人以励志进取的精神力量和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优良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易植根于他们心中。

(三)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共同协作凝成家风培塑合力

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将社会主义优良家风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合力,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在家风建设中,首先是家长、学校应树立以优秀家风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共同努力挖掘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资源。培育优秀家庭家风文化,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增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学校应根据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要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诵读优秀家训家风读物,为优秀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利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教育部门应组织编写和传播以反映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导向的家训家风文化读物,引导国民教育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共同营造时代家风。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宣传活动,让优秀家风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融入精神文明、家庭文明建设各项创建活动之中。

在家风建设中,媒体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要注重发挥社会媒介、新闻媒体主阵地的作用,着重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气息、能够传播社会主义家文化的节目和网站,加强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舆论引导。譬如,媒体可以就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开设“我们民族的优秀家训文化”等节目、栏目,力求通过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家训文化进行通俗易懂的阐释,充分挖掘其时代内涵和实践借鉴价值,为社会主义家风建设提供丰富资源,也为打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的家庭文明建设、校风校训建设、行风行规建设提供重要参照。

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把握和贯彻,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的重要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共同努力,凝成合力,抓实抓好,取得成效。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