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20-03-03

教育观察 2020年45期
关键词:产学民办高校艺术设计

张 磊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114)

民办高校的创立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创举。从1999年起,民办高校以其独立的办学模式与经营理念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让教育资源化、教学模式技术化,最终实现成功转型。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借助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发展,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又能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与公平正义。[1]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历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教学关键。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民办高校原有的创新创业模式制约着其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因此,围绕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民办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优势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我国文化创意设计类人才的重任。采用有效的产学相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灵活,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就业创业能力,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十分契合。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因其信息流通量大且传播速度快,打破了传统实体行业发展的瓶颈,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生产与运营的成本。互联网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思维活跃且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快速捕捉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有效地进行创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创业时会面临巨大的运行风险和缺乏启动资金的困难,互联网能为他们降低创业风险。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会经常参与一些艺术比赛与活动,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较强,这为其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困境

1.学科规划的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民办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宏观方面缺乏科学的定位与规划,创新创业理论过于形式化,可操作性不强;微观方面缺乏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资金不足,缺少政策保障,实验室硬件配置低,网络平台建设差。

2.产学结合机制不合理

民办高校是当代高等教育产学融合的结果。民办高校依靠独立经营,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一部分民办高校向产学融合的教学机制转型,但融合产业模式依旧是线下实体经济。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结构是线上销售,线下生产,以大数据精确算法准确定位客户喜好,开展定制化营销。以此为基准,民办高校的产学结合机制需重新规划。

以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其课程体系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比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依然沿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理论课、选修课等学科模块,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科课程为主,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严谨性。而艺术设计专业属于文化创意领域,相关企业对人才创新创业技能与文化素养要求较高。同时,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当代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以大数据建构为支撑的,传统的课程体系与单一专业知识架构培养下的学生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虽然民办高校会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但合作模式依然是让学生在大四下学期进入企业实习。想要真正把创新创业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日常教学中,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就需要进行四位一体的深度合作,以学生整个大学四年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模式产学结合运行的周期,从而构建一条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产学结合生态链条。[3]

3.教学主客体“想法多,实践少”,市场风险意识不强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是,他们对创新创业缺乏成熟的思考,缺少对市场的理性分析。随着创业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就逐渐浮现出来。如学生在创业初期过度追求个性,忽略商业运营的服务性与市场风险性等。同时,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商业管理知识,跟风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一些学生虽然有一些创意,但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损失惨重。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多来源于艺术专业院校,他们对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很强,但缺乏创新创业的知识与商业运营的经验。不少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更适合做产品研发,商业运营管理与网络市场营销经验稍显不足。在互联网背景下,产品开发与运营都需要创意。一个产品无论多么优质,如果缺乏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法与吸引眼球的产品文案,那也无法打开市场。这让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构策略

(一)强化行政机关保障功能

从“双创”理论的提出到政策的实施,行政机关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起重要作用,有效地保障了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首先,行政机关在进一步出台创新创业政策时,可以最优化地协调社会各种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时获得最大化利益。其次,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应对市场风险时,可以借用行政机关的调研数据,制订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行政机关应时刻关切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制订相应的创新创业规划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应政策的落实与督导,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简化相应的政策批准流程,从而真正让大学生获得实惠。最后,行政机关可以设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不断鼓励学生创业,解决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周转与筹措的难题。

(二)优化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民办高校应该积极加强双创教育,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与资源因地制宜地设置“KAB”“SYB”创新创业课程,另一方面要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础之上,增加“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网络文案”“网络营销”“企业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创业理论与概论”等课程,从而为学生打下产学结合的理论基础。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与学术知识,又要具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首先,民办高校的艺术学院要坚持“专兼结合,内外兼修”的原则,根据创新创业教学实际规划教师人数。民办高校要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制订创新创业师资的评选标准,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拔创业活动指导经验丰富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其次,民办高校要优化创新创业导师团体,综合考察导师年龄、学历与专业结构,打造立体化、多元化、合理化的导师团队,从多个方面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再次,民办高校要创建师资队伍培训机制与体系,不定期地让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同时,艺术设计专业应与其他学院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积极组织教师调研考察,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平台搭建中要注重校企合作,让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引导教师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制度与经营理念、管理制度、营销模式,最终把教师培养为“双师型”教师。[4]

(三)构建“校园文化活动”“新媒体”“学科竞赛”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新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校园文化活动”“新媒体”“学科竞赛”三个板块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

1.校园文化活动板块

校园文化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积累创新创业的经验。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特殊性,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媒介。专业可以构建“网络设计工作室+网络店铺运营+创意产品研发”网络产业模式。工作室应围绕当下学生实际需求,由一两名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牵头,从每个年级挑选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组成团队,最终形成产学合作关系。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依托学校资源让学生尝试开设工作室,用淘宝店进行运营,同时进行线下生产与研发。网络工作室在运营之初以学生设计手绘、手工、原创工艺品为主,如设计精美木质支架、木质折叠台灯等。随着承接业务范围逐渐变广,学生可以尝试承接室内设计、海报设计、平面设计与条幅设计等业务,还可以提供摄影跟拍服务,如拍摄个人写真、婚礼跟拍等。

2.新媒体板块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关注。一是民办高校可以借助各种微信公众号、App等信息平台发布创新创业相关消息、国家创业政策,帮助大学生了解最新相关资讯。二是教师可以采用直播或其他在线形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及时解答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时面临的问题。三是艺术学院可以引进一些实验室设备与最新的创业软件,引入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让学生在新媒体信息技术设备下进行智能交互。学校实验室应免费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创新创业模拟实验,积累艺术设计产品研发经验。新技术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大数据技术精确算法能够准确运算出客户喜好,可以有效地优化客户体验,提高后期与消费者的黏合度。[5]

3.学科竞赛板块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服务需求,将创新创业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教学之中。学科竞赛板块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商业运营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科类型选择合适的学科竞赛。当前,在我国“双创”背景下,有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最终实现产融对接与学生项目的孵化。影响力较大的创新创业比赛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个类别创新创业大赛可以展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猜你喜欢

产学民办高校艺术设计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星.云.海》
《花月夜》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优点和形式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民生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