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研究

2020-03-03管婷婷

教育观察 2020年45期
关键词:思政课劳动思政

管婷婷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 年 7 月 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学的各个学段,贯穿家庭和学校及社会的各方面,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细化了要求,加强了对专业的指导。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和本质活动。劳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树立德行、增强智力、强健体魄等方面具有综合育人的价值。但是,目前,缺位、错位和越位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劳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劳动教育中,精准定位、明确使命、健全体系和探究路径,对深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赋予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

思政课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1]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既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在思政课的系统教育中实现和完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中下功夫。唯物史观认为,正确的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恪守立德树人的使命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师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修之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及公民个人等方面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劳动教育是落实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和载体。其中,劳动技术教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是渗透“爱国、爱家乡”价值观很好的切入点。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中渗透着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渗透“文明、和谐”价值观最佳的切入点;工匠精神中耐心、专注和坚持的精神,以及对品质的坚守,渗透着“敬业、诚信”的价值观。多形式、多维度的劳动教育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人心,有利于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劳动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青年人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会劳动。所以,加强劳动教育对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和必要的。

(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固本之举

高校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从而报效国家,奉献社会。[2-3]

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程度和劳动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融入劳动教育,让受教育者做到知行合一、脑体结合,有利于其全面发展。民族复兴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复兴民族的力量也必须依靠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培养什么人”是历史的、发展的。时代不同,“培养什么人”的具体内涵也不相同,应培养能够推动时代发展、完成时代使命的人。高校要坚持以劳动教育固本强基,全方位、全覆盖地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

(三)巩固高校思政课薄弱环节的当务之急

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充分挖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劳动教育不仅是技术的训练,而且是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等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劳动教育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从情感认知、思想认识和技能掌握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培养受教育者吃苦耐劳、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教育者要借助劳动教育之力融合创新,巩固思政课的薄弱环节,打造思政课的“金课”。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奠定学生“三观”根基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创造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文化财富的源泉。劳动教育中既包括劳动创造人的本体论意义,也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发展的时代意义,还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道德、文化和政治的综合意义。劳动教育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劳动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体有人类和世界发生发展之根源,人类发展和人的生命之最高追求、终极目标,知识形成和发展终极统一性三重含义。[4]人类和世界发生、发展的根源是劳动,这也是人类发展和生命的最高追求,是终极目标的统一性的本体。

人之所以能活着并得到发展,首先必须有满足赖以存活的物质资料,而这一切必须通过人类的劳动才能实现。“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5]人类一切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是劳动,这也是区分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特征。人不仅是最初意义的人,也必须是最高目标和终极理想的人。人通过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并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中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及最终的劳动目标。正确的劳动观是形成“三观”的重要基础,它是人们对人类劳动实践活动及其创造本质的基本看法,要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的劳动幸福观。

(二)用习近平的“劳动观”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尊重劳动、关心劳动者。他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劳动和劳动者。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他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成为社会共识。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劳动的伟大意义,明晰了劳动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才能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三)用劳模风范、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志

高校应立足创新创业这一课题展开劳动教育,让学生用新知识和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就业观念,积累职业经验,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奉献的劳动综合素养。青年学生社会经验少,劳模风范、工匠精神就是激发他们创业意志最好的教材。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简单来说,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内容。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在劳动过程中享受技艺的不断升华。他们注重对细节的把握,追求完美和精致,对产品有着自己的执着和追求。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制造的精神源泉。

具体而言,工匠精神即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这在劳模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敬业是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孔子说“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敬业精神是青年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不具备敬业精神,一切就都是纸上谈兵。精益就是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做到极致的职业品质。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专注是内心的笃定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虽然0到1的提高是微小的,但对这种劳作的坚持却是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品质。创新是一种追求突破和革新的精神。全国每年涌现的大批劳动模范都是工匠精神最好的传承者。青年学生也势必延续这种工匠精神,并且勇于创新 、敢于创新。

(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成就激发学生奋斗梦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找到了人类终极存在和最高理想的意义。劳动创造和改造了人类的生存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一带一路”建设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的日益发展令人感到振奋和自豪。这一切和劳动人民的努力密不可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奋进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一系列惊艳世界的文明成果。经济连续三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中国用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青年学生正在享受信息化的先进成果,同时也应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只有让青年学生增强自己的劳动能力,感受劳动的快乐,才能理解宏大叙事中劳动者的责任担当和个体叙事中劳动者的亲身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奇迹、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对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坚定大学生创业意志、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接力建设强大祖国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三、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抓实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政课

2019年,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教育部重点推动解决“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等热点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专项调研座谈会上提出,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从不同学段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摆准位子,立好柱子,搭实台子,探索路子,把握好劳动教育的观念、目标、过程、评价,保证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政课也正回答了高校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一)把新时代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程,加强对劳动教育思政课的实施领导

各级各类学校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能否利用好思政课的“主战场”,关键在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学校领导班子及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文件的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意识,把新时代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程,抓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协调,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确定工作规范和实施方案,把握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加强运行保障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得力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党委领导、部门主抓、各方配合、内外联动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要紧密结合高校思政课的主干课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建立有机融入、多样一体、辩证统一的思政课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之成为思政课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另外,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条路径,开展多项活动,建设新时代劳动教育校园文化,营造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浓厚氛围。同时,应加强劳动教育项目专业研究与指导,加大劳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力度,加速劳动教育优质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创新,以不断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育思政课的任教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明的传承者。思政教师更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真理、塑造生命的时代重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应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另外,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主体功能,重视利用党组织、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的力量,主动聘请劳动模范、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同时,要积极依托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以形成多头并举、同心协力的综合效应。在劳动师资上,学校要抓好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调动和保护好劳动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享受应有待遇,得到足够尊重。

(三)遵循知行合一理念,增强劳动教育思政课的实际效果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恪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而言尤为重要,思政课也不例外。为引导学生强化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领悟劳动价值,学校应在系统文化知识学习外,有序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立足生活本源,在身心参与、手脑并用、亲历亲为的实际劳动过程中观察思考、淬炼修为,做到既运用所学知识增长劳动才干、解决实际问题,又深刻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快乐。高校要围绕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服务实践、勤工俭学等活动,巩固劳动教育思想的成果。在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育人功能的基础上,要紧跟新时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拓展劳动场域,把握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载体,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学习应用,使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潜能顺势释放,为将来发展自我、贡献社会、报效国家打下基础。

(四)健全督导教评体系,落实思政课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没有严密的督导评价,新时代劳动教育便会失去抓手、缺乏动力。学校应把劳动教育进展情况、工作实绩纳入教学督导评价体系,就教学课时的达标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教学结果的实效性进行科学严格的考评,把这些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和考核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对任课教师而言,应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考评,以实绩论英雄、以激励为动力,对劳动教育成果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人物予以充分肯定与褒奖,宣传他们的敬业精神、先进事迹,推介他们的从业经验、工作成果,从政治上、工作上、待遇上、职级晋升上给予其关心,进而鼓励广大教职工更加爱岗敬业,潜心教书育人,锐意奋发进取。就学生表现而言,应将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把握科学的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把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学年选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把学段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表现作为学生升学毕业、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引导学生严于律己,促进学生自强上进、自我完善。另外,应积极探索和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使监测情况更及时准确,使评价结果更科学透明,使育人导向更鲜明给力。

总之,思政课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教育思路和发展理念,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充分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实现“五育并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思政课劳动思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