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2020-03-03

关键词:教育者关怀人文

丁 惠 灵

(洛阳理工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国家兴旺强盛、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之一。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包括: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人文关怀既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完善人的性格,提升人的生存意义的一种重要实践行为。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和谐文明校园的构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其重要意义

高校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旨归。教育者应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摸清学生的思想变化,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学生的主观世界,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道德养成来体现其特有的人文关怀。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造就学生、发展学生、陶冶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塑造具有自主思想意识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大学生。归根到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归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优化与发展[1]。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文关怀,时刻体现着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同全面升华人性、挖掘人的生存价值以及探索人生终极意义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关注大学生发展、筑造大学生精神家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重大使命,体现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高度重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育人工作中应更好地将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关注大学生的各项发展,致力于大学生的学业提升、人格塑造和心理调适等。这才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代大学生想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仅靠掌握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拥有良好的精神世界和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与情操,才符合新时代人才标准的要求。目前,部分高校依然存在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轻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倾向。这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综合素质发展不全面。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是集育才、育心、育德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互动和精神的交流,是人对人主体间相互沟通的活动[2]。因此,注重人文关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多样性,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优化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创新创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高校作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统筹兼顾学校整体利益、教工利益和学生利益,师生之间要互尊、互敬、互谅、互帮、互助,使学校各项事业协调有序地发展,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安定团结、平等友爱、和睦融洽的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就是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其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4]。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度不高、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以及轻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这一要素的理性思考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一定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就是注重加强人文关怀的运用。

二、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要使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收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应该从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发展、注重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以及打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

教育者人文素养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受教育者人文素养的水平,只有教育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人文关怀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今社会,教育者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更要修身养德,兼备“高度的教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平等民主的理念和关注生命的意识、超越功利的清高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传统的博爱精神和宽广的教育视野”[5]等人文素质。因此,高校要重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不断优化教师培养机制;而教育者在不断丰富人文知识,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要反思教学实践,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与榜样,如此,才能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境界真正丰富起来,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才能牢固树立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切实增强。

(二)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发展

将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根据情况,制订不同类型的培养方案,使大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全面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通过灌输性的教育模式来达到教育目的,而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阻碍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史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往往取决于人的创造性,而人的创造性又依靠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个性发展。当今时代,由于生存环境、接受教育的程度、家庭背景等的不同,造成了大学生个体性的差异,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此,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形成个性化的育人理念,为社会培养出多样化和创新型的栋梁之才。传统的育人思想,往往存在忽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忽略受教育者的潜能、兴趣以及受教育者长期发展的需求等弊端。这是对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漠视,遏制了受教育者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今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每个大学生在个性得以发展的同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与合格的接班人。

(三)重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情感是沟通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关系的桥梁,而情感教育是打开大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智能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全,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6]。因此,重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一条基本准则。教育者在灌输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怀着“以情动人,以情化人”的态度去教化学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大学生既能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得到情感上的关怀。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育者可以以大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为切入点,运用富有情感的授课素材与交流方式,采取“探讨式”“情景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讨论、案例和实践之中,增强情感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思政教学课的魅力及针对性,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同身受。情感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满足,唤起他们情感上的亲近和认同。师生之间的情感越融洽,交流越顺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越好。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疏导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个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7]。目前,有些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尽管大学生憧憬未来,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但因其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极易受到个人情绪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许多大学生行事缺乏自己的主见而盲目跟风,有的受到物质、金钱等利益的诱惑极易做出令自己后悔及家人痛心的事,有的做法甚至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个别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利己主义现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骄娇二气严重,人际关系较差。考试或老师交代的事情一旦失败,没有足够的勇气承担错误,缺乏一定的担当精神。因此,一些大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而厌学厌世,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高校教育者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经常性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普测调查和个案分析,精确剖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便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化解其内心矛盾与情感冲突。做到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根绝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学校要普及传播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人文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养成大学生稳定沉着的情绪,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道德水平,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建立起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使他们拥有一个正常的心理状态。学校还应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做到每一所学校及学校的每一个校区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立即施行专业的精准指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五)打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8]145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在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大学生处在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会自觉或不由自主地吸收积极向上的信息,接受积极正能量的熏陶,摒弃人性中消极和悲观的成分,对身心发展和精神层面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打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文化墙、文化橱窗、板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介新时代的典型光辉人物,大力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会、讲座、演讲会、知识竞赛、辩论赛、人文论坛、文明教育节等。学校在宣传上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大学生接受优秀校园文化的洗礼,这样不但能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格,而且能促使校园环境协调发展。只有让思想政治教育闪烁人文主义的光辉,大学生才能真正去追求自我价值,进而认识其社会价值的意义所在,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超越。

三、结 语

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是对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回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已成为高校的教育导向。然而,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真正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还仅停留在口号阶段,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高校教育者同心同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关怀人文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