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途径的研究述评

2020-03-03

林区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手困境培训

(渤海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新手教师也被称为“新任教师”或“初任教师”,目前对其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从任职年限方面看,有学者认为入职第一年的教师就是新手教师,而有学者则认为任教三年或五年以内的教师都属于新教师范围。还有的从教学技能的娴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智慧的积淀等方面来界定新手教师。初入职场的新手教师面临着环境适应以及角色转变的冲突,如何使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常轨道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新手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研究

(一)角色转换的困境

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新手教师都会经历从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和带有创伤性的。在角色转换中,处于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骤变与适应”[1]。而且教师是一个同时兼备多种角色的忙碌者,新教师不仅要尽快适应教师角色,还要适应自身其他社会角色的需求。他们不仅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尽快匹配各种重要角色,而且还要受到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约束。缺少教学经验的新任教师进入职场后,还没来得及感受初任的新鲜感便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任务,消耗了纯真的职业热情,这给他们尚处于朦胧状态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教育理想带来了冲击,因此难免产生难以胜任的挫败感和焦虑,更甚者会选择脱离教学岗位[2]。

(二)教学方面的困境

教学上的困难是大部分新手教师面临的主要困境。英国的泰勒和戴尔发现,新教师面临的关于课堂上的问题有:班内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先前的学习基础不同、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教师缺少特殊的教学技能等。美国学者维恩曼在总结新教师常见问题时,排在前三的问题是维持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处理学生个别差异,排在第七位的就是组织课堂教学[3]。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教材不熟,重难点把握不准;第二,教学知识储备不足,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答;第三,教法不灵活,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学管理能力不足,难以维持课堂纪律;第五,难以处理学生个别差异,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第六,教学机智匮乏,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第七,盲目模仿成熟教师的教学模式,缺少对教学的反思和创新[4]。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手教师来说,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有效获取知识已成为新手教师必须攻克的首要难题。

(三)人际交往的困境

新手教师人际交往困境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与学生的关系。新手教师难以树立威信,教学功利性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较少,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第二,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新手教师教务繁忙,与其他教师彼此间缺少教学沟通且存在竞争关系,导致新教师内心产生孤独无助和焦虑感;携带新鲜元素的新教师的进入使得老教师产生职业危机,新老教师之间也出现潜在的竞争;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复杂,使初入教师群体的新教师对其感到陌生和不解,难以真正融入教师群体,不利于获得其他教师的情感支持。第三,与管理者的关系。新教师在管理者的监督下只得严格遵循学校规章制度,有了问题不敢与上层领导甚至校长交流反馈;为了得到校领导的认可,新教师往往掩盖自己的问题,不能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第四,与家长的关系。唯恐失去家长的认可,而且大多数家长对新教师容易产生怀疑,个别家长可能向教师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使得新教师压力与挫败感剧增,无法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育关系。

(四)融入学校文化环境的困境

由于刚踏入职场的新教师对其他教师、学校环境、学校社会和政治组织的陌生,使他们很难快速在学校文化中找到一席之地并建立一个专业关系网,因此,新任教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融入学校文化之中。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学校制度化管理是以一种文字的形式呈现,是要求所有教师严格遵守的显性规则。但同时也存在一种潜在的管理方式,它不会像学校制度一样以文字的形式告知新教师,而是需要新教师自己去揣摩、融入,这种管理方式通常被称之为“隐性管理”或“隐性管理文化”。比如,新教师想要与领导或老教师搞好关系,就可能会遭到其他人的背后议论,因此新教师想要短时间内就快速融入学校文化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新教师既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更要提高自己的情商,以灵活融入学校文化。

(五)心理适应的困境

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新手教师能否顺利实现下一阶段的成长。新手教师在遇到角色转换、教学、人际关系以及融入文化环境等困境时可能会打击其教学工作的信心,使其自我怀疑,自我效能感降低,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教学恐惧。由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使得教师增加了另一层恐惧——害怕和担心辜负社会的期望。这些不良的心理和情绪感受会严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职业认同感,从而可能会使新教师出现离职倾向。由于新教师处于一个对教学环境由陌生到熟悉的缓冲过程,再加之工作的繁杂,使得新教师心力交瘁。因此,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是新教师迈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心理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关于新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相关研究

在新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中,新教师培训研究占据主体,但除了接受教师培训,其自身还要具有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在接受培训的同时,通过个人内在的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入职培训

日本于1992年全面推行“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新教师研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个别辅导,即为新手教师配备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二是研修,包括校内研修、教师中心进修和专题研修。英国新任教师入职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新任教师的支持和监督,二是对新任教师的评估。入职培训主要以校本培训模式为主,由中小学校培训机构、师范学校、地方教育当局协同完成。美国推行“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包括导师制与指导小组制两种组织形式。导师制是指分派经验丰富的教师给新教师作“导师”;指导小组成员除了导师,还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学专业人员,或者从大学教育学院聘请的教授。

在国外教师入职培训的启示下,我国对初任教师的培训包括三种形式:第一是师训基地培训。主要形式有集中辅导、自学和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第二是地方教研部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主要以市、县教研室组织有关教学研究活动形式进行;第三是校本培训。该方式以新任教师所在学校为培养主体,主要是通过业务研讨、听课、评课等形式,给新手教师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其中“师徒制”是比较普遍的校本培训模式,是指新教师选取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师傅,在教学中实行一对一指导,师徒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交流经验等方式促进专业发展。除了师徒制以外,还有学者提出一种团队带教的指导模式,是指由一些优秀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将新教师组成“新教师团队”,由“指导教师团队”对“新教师团队”进行集体指导的培养模式。团队带教采用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组织形式,能够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二)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国外关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教师的“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和英国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美国“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诺尔斯提出了“成人教育学”概念,他通过调查成人与儿童学习活动的差异,提出“学习契约”的自主学习途径。此外,学者克朗顿强调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要求教师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要进行自我监控,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责任,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英国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成长,学校和社会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自我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反思、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等鼓励教师的自我更新和成长。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了“教师是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论,他认为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通过个人努力寻求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其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和激励。总结我国关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提升自我认同感,坚定教师信念。自我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第二,新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内容上,教师要把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反思对象,认真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反思结果上,教师要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定期分析自身专业的发展行为和轨迹,让教学反思贯穿教学生涯的始终;第三,教师要积极进行实践体验,真正把专业发展落到实处,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第四,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要相信教师,给新教师创造积极自主发展的氛围与机会,促进教师的身份认同,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亦是如此。新教师只有将个人努力与外部支持相结合,才能起到最大的效力。

三、评析

(一)已有研究趋势

关于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从2017年以前大体呈上升趋势,但最近两年研究数量有所下降。从整体上看,对新手教师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视角逐渐增多。由关注外部的教师培训和工作困扰逐渐聚焦于提升新手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智慧,从关注新手教师这一群体转而关注新手教师个体差异。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不断增多。从研究对象上看,更趋向对象的多样化。

(二)不足之处

1.缺乏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通过梳理文献得出,当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比较多,比如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还有叶澜的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阶段论,但仅关注新手阶段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较少。

2.大部分新手教师的研究趋向外部培训,关注内在专业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

现有的关于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入职教育方面和入职适应性或困境的现状调查,关于教师内在素养的研究虽有新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学反思和课例等的研究,但数量很少。

3.缺少对新教师个体心理成长的关注

研究多从引起新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外部因素着手,如新环境的陌生、人际的疏远、教学任务的繁重等,而对新教师心理状态的关注较少。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中也缺少心理疏导的解决办法。

(三)研究展望

新手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阶段,面临新环境的适应以及角色转换的冲突。研究者应加大对新手教师的持续关注,未来的研究应推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探索,多关注新手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到新教师群体中剖析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深入了解新教师群体的发展困境,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针对新教师发展的真实困境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

猜你喜欢

新手困境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困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
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新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