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式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价值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0-03-03

林区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仪式校园文化院校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与核心,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要传承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更要塑造新时期“大学精神”。而仪式教育,作为一种蕴含深刻意义和强大精神的教育方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仪式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

1.仪式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

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秉承民族传统核心价值。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当下突出仪式教育的人文关怀特征,有利于实现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契合,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2.仪式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精神世界空虚。“教育对于生命不仅依然具有原始性的价值,而且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1]仪式教育是课堂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形式,它能带给大学生情感的冲击和心灵的洗礼。仪式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仪式教育是推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稳定力量

大学是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文化,必然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众所周知,仪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是按照规范的、特定的程序而组织起来的群体活动,因此,将仪式这一特征引入教育的环节中,通过情境渲染和仪式影响,能够达到激发情感、塑造行为的效果。因此,合理、合适的仪式教育,既能够凝练校园文化精神,又能够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二、仪式教育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契合

仪式教育是一种集多种教育功能于一身的教育形式,它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氛围,高度凝练的仪式符号实现引导方向、约束行为、凝聚共识、平衡冲突。

1.仪式教育契合了校园文化中的生命价值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接受的第一个礼仪就是诞生礼,在成长的过程中,又陆续接受着其他各种形式的生命礼仪教育,这些仪式无一不具有着庄严感、神圣感,身处其中的个体能够从中真切地体验生命的存在,从而获得生命的质感、真实感以及力量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仪式教育本身也具有暗示的作用,它通过现实和象征的两种形式,调动着个体心理体验的积极性,影响着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2.仪式教育契合了校园文化中的身份认同

仪式立足于某一区域的文化共同体,通过仪式内在的行为模式,能够培养个体的自我信任感,增强个人安全感、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典礼和仪式在很大程度上能让人们感受到精神文化,有利于身份认同感的确定。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要在基于民族自信的前提下,准确回应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认同问题,而仪式教育,正好契合了这一时代要求。

3.仪式教育契合了校园文化中的文化传承

仪式具有鲜明的文化性,仪式的产生本身就是某种文化的形象化体现。因此,高职院校的仪式教育也必须与校园文化相统一。校园文化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化,它蕴含着被全体师生共同承认和坚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其中的历史文化传承,而仪式教育通过精心设计和规范化建设,能够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形象化、符号化的一种载体,使校园文化更加贴近全校师生,成为他们的情感和记忆。

4.仪式教育契合了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

以文培元,以美铸魂,学校是美育的摇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改进学校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仪式教育的实现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过程,通过仪式教育实现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是切实可行的。

三、仪式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优化路径

目前,仪式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呈现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偏功利化、缺乏仪式感等问题,影响着师生对仪式教育的积极性。因此,重视校园仪式教育,既是推进校园文化底蕴建设实践的前提,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式建设的有效手段。

1.仪式教育要蕴含“生命感”

每种仪式都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当仪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进入学校这一特定场所时,其显性和隐性的教育作用就成为校园文化和学校办学理念的方式手段。

首先,仪式教育要有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仪式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困境,应改变以往的说服教育为仪式教育,通过庄重、严肃的仪式教育,潜移默化地向个体传递生命的意义。

其次,仪式教育要有一支对生命负责的高素质团队。仪式教育有时候可能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误区,这是与学校的教育方针相违背的,所以高素质的仪式教育团队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对生命高度负责,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端正生命态度,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环境。

2.仪式教育要强化“身份感”

第一,强化对学校名誉的认同。仪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与价值秩序,也影响着人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因此,在仪式教育的设计中,应强化对学校名誉的认同和肯定,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影响着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契机,而这恰恰也是学校名誉的传播和影响力量。

第二,强化对个人专业(职业)的认同。法国学者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个体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年龄阶段到另一个年龄阶段,从一种职业群体到另一种职业群体的过渡……仪式的基本目的就是使个体能够从一个明确的社会地位到达另一个界定同样十分明确的社会地位。”[3]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容易停留在想象层面,而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必然导致学生对专业的不认同。而仪式教育则可弥补这一不足。仪式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凝聚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快地进入角色,为将来更好地择业就业打下基础。

第三,强化对国家意识的认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容易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复杂思想观念、不同价值观念冲突与挑战的影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消解国家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因此,在仪式教育中应从战略的高度强化意识形态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对国家意识的认同。

3.仪式教育要嵌入“文化感”

自古以来,仪式的进行都伴随着某种文化的传递,因此仪式教育不可为“仪式”而“仪式”,而要更注重其文化内质。

第一,仪式教育的文化内核要明确。在仪式教育中,要明确仪式不等于“正式”,仪式教育并不一定要有隆重的场面和布置。通过提炼文化内核,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程序,以必要的方式完成仪式教育即可,不能让仪式教育成为师生的“累赘”。

第二,仪式教育的细节要有文化象征意义。在仪式教育过程中,大到仪式活动的主题凝练、程序规范,小到人员、服装、音乐、现场控制等细节都应有所思考,通过结合古今中外优秀案例,创新出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使其成为对学生有所启示、有所引导的教育文化符号。

第三,仪式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力量。校园文化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在校史的自然延续中得以积累,并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中得到凝聚。因此,校园文化的传承必须由仪式教育来完成。仪式教育的指导思想不能“拿来主义”,也不可“昙花一现”,而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一致,与大学精神相一致。

4.仪式教育要呈现“审美感”

学校仪式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美育资源,也是一种充满意义的文化实践。

第一,仪式教育的过程呈现“审美感”。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对仪式的程序如此评价:“当我说到魔法时,我指的将是一套程序,人在这些程序中利用各种仪式,而这些仪式的效力则是依靠他自己的力量,或者依靠在这些仪式中所使用的某些物体和方法的内在力量或特性而产生的。”[5]从这一点上来说,学校应重视仪式教育过程中的审美性,避免因仪式程序错乱或人员个人因素等原因,产生弱化或影响仪式教育过程呈现“审美感”的行为。

第二,仪式教育的元素呈现“审美感”。在仪式教育中,元素的选择和设计都会对仪式教育的参与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有地方特色或学校个性的元素,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凝聚和共同群体的认知,甚至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文化形象,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第三,仪式教育的主体呈现“审美感”。仪式教育的主体是人,因此人的“审美感”也不可忽视。学校组织者的审美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应有正确引导。严谨而细致的仪式教育主体可以帮助参与主体自动模仿进而产生完整、秩序感等方面的审美意识,自动生成为仪式教育审美主体。

总之,将仪式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命题。当前,仪式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及价值备受关注,仪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更是巩固新时期校园文化底蕴建设的有力保证。

猜你喜欢

仪式校园文化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十岁成长仪式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仪式感重要吗?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Talking strategies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