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化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

2020-03-03

林区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长春中医药大学德育工作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022;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长春 130028)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优化德育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实践中优化德育评价体系,是高校培育应用型人才、加快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高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第一要义是准确把握德育评价体系的原则,明确构建德育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唯有如此才能使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更为准确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有效引导德育工作的方向,必须构建符合方向性的德育评价体系。因此,高校在构建德育评价体系过程中,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以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使自身办学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促进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德育评价体系的关键。因此,高校在建立德育评价体系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可操作性,不能不顾本校实际,从其他院校移植德育评价标准或者仅凭主观臆断制定一套行为准则作为德育评价的标准。如何使德育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是当前高校在德育实践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3.全面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高校在制定德育评价体系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动态的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使德育评价全面、客观、公正。

(二)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1.要符合人文关怀的要求

人文关怀是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因此,构建德育评价体系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纳入其中。高校在构建德育评价体系过程中要体现出公平性、实效性及主体性,使大学生形成自我实现的积极的主体意识,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人文支持。

2.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

高校的德育评价体系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这是新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传统的高校德育评价体系对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查较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评价较少,不能有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因此,高校要立足自身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拓展德育评价范围,综合评价大学生在校内学习、顶岗实习、社会服务中的表现,使德育评价体系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全面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构建德育评价体系要充分考量大学生内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做到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减少对学生的定性评价,增加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例如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德育评价体系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每学期作出鉴定,在学生毕业时对其表现进行总结,使德育评价体系能够动态地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高校德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讲话精神,优化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体系的内容得到了充实和完善。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限制,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依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新时代特征不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高校所处的德育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但是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却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对大学生校外行为的评价和对当今社会不良信息、社会不良群体文化的评价。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的校园行为,但是有些高校没有将学生的不良行为纳入德育评价标准,导致一些大学生被不良群体文化、不良社会信息侵蚀,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问题。如长春某高校,自2012年秋季学期以来,学校采取了“学校+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学校现有德育评价体系没有将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没有体现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不断优化德育评价体系。

(二)评价理念不新

有些地方高校盲目模仿其他院校建立了德育评价体系,但是就其理念来说,并未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得过高;有的高校德育评价标准只是单纯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定性,忽略了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没有体现出学校、德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达不到主体教育意义,客观上影响了德育评价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三)可操作性不强

有的高校制定德育评价体系不够灵活,可操作性不强。还是以长春某高校为例,该校2012年春季学期制定了德育评价标准,但是由于缺乏前期论证和实际调研,导致其科学性、互动性、简易性均不尽如人意,有些标准过于笼统和抽象,操作性较差,无法有效地呈现出量化标准。不仅如此,其评价的时间间隔过长,而且注重的是静态的评价过程,不能体现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大大降低了德育评价的效果。因此,构建高校德育评价体系必须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更新理念,从根本上优化德育评价体系。

三、优化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路

优化德育评价体系,要着力于丰富德育评价体系的内容,更新德育评价体系的理念,增强其可操作性。

(一)更新德育评价体系的理念

要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积极更新德育评价体系的理念,使德育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后,长春中医药大学根据学情发展变化的需要,将落实“德育首位”作为德育评价体系的理念,突破了德育目标不能量化为评价指标的旧观念,建立了有效的德育督导检查运行机制和以“间隔选点”对德育目标进行指标演变量化的新体系,使德育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可行。改变了长期存在的“重智轻德”“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的现象,使德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由“让位”到“首位”,真正实现“德育为首,诸育并举”[1]。

(二)丰富德育评价体系的内容

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积极优化德育评价体系,丰富德育评价体系的内容。首先,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多方评价。在实践中,长春中医药大学从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情出发,积极调整德育评价标准,让学生自身、同学以及学生家长等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人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更真实有效。其次,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长春中医药大学从培育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办学特色出发,积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品德形成与变化的全过程,重视对学生在校表现的全面评价,特别将学生在宿舍的表现纳入考查范围内,有效地消除了学生“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状况[2]。再次,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监测和准确评估,使德育评价体系的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三)提升德育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长春中医药大学在优化德育评价体系过程中,充分利用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努力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2019年春季学期开学后,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校的德育评价标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了全面收集信息,形成准确的判断,大大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同时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达到了理想的评价效果。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动员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诊断性评价,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作出形成性评价,使学生找出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促进辅导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要积极优化德育评价体系,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猜你喜欢

长春中医药大学德育工作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初夏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印语长春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湖北中医药大学
走进长春净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