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0-03-03红,张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抚顺集团化职教

刘 红,张 巍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一、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

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课题组做了一项专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对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作了分析。辽宁省大力实施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工程,形成了多元参与的管理体制,创新了职业院校育人模式,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职业院校办学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成立了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石油化工、汽车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城建、辽北职业教育联盟等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辽宁所属各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嘉博众公司合作开办校企合作班,创建职业教育“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1]。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职教集团发展模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辽宁省现有的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显得较为单一。集团中大多数成员学校为中职,高职学院在职教群体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集团内校企之间组织关系松散,仍处于集团化办学浅层次阶段。职教集团运作仅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下去,集团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长期联系与合作机制,不利于集团主要学校及其成员单位发展优势的形成。

三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相互制约机制,企业行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积极性不高。企业行业参与职教集团多数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参与集团化办学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校企合作形式仍然停留在浅层次上。

四是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与监督缺失。与河南、天津、江苏等省市相比,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全社会认可的良好氛围,使得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支持力度尚不明朗。

五是期望与实际运作尚有差距。集团化办学的社会影响力不够大,号召力不够强,与成立之初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六是没有建立起高职集团的长效运行机制。由于责权利不清,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在集团中所处地位、发挥作用未能理顺,没有建立起长效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2]。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现有教育资源及企业现状的制约

目前职业院校规模迅速扩张,在校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造成了生均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这种不足不仅是教育资源增量的不足,也是教育资源配置、整合重组的困难。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目的之一是重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改善职业学校的实习和实训条件。然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是不争的事实[3]。

(二)政府统筹、协调和引导职能的缺失

在集团内部,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制约,政府缺乏统筹规划、协调和引导功能,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集团内部凝聚力不强

目前,松散型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主要模式,松散型教育集团成员之间的产权归属存在差异,导致集团成员更注重个体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集团内部成员之间凝聚力不够强[4]。

(四)政策环境不完善

当职业教育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集团内部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但政府并没有调整工作重点,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和制度。

(五)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良性竞争机制

教育部门对各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水平尚难以做出统一的评价与认定,尚未建立起公平合理的职业教育群体评价体系。

(六)各有利益考量,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不足

行业内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很难在职业教育集团内找到自己的利益,参与合作动力不足,存在挂名充数的心态[5]。

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实践

2014 年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和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为“我校”) 搬迁到抚顺经济开发区新校区,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开展了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主体的各类职业院校参与的企业合作,创建了抚顺职业教育园区。依托抚顺经济开发区建设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园区,我校结合抚顺两区两带的发展战略思路,以抚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为原则,开展了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工作。我校组织协调有关方面成立了化工、机电、建筑、信息、学前、旅游等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以来,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各集团结合行业产业发展特点,以校企“双赢”为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各专业逐步选择对应的校企联盟加入,逐步建立校企联盟建设的运行机制,使我校校企联盟建设向制度化、正规化发展,全面提升我院办学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水平,深入、有力地推进了校企联盟的建设。

(一)职教集团和校企联盟建设初具规模

1.牵头成立了抚顺市职教集团

我校学前系牵头成立了抚顺市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化工系正在牵头筹建抚顺市大石化职教集团。

2.加入7 个职教集团

我校机电系加入装备制造职教集团、仪器仪表职教集团、抚顺市大材料职教集团,建筑工程系加入辽宁建筑职教集团,化工系加入辽宁石油化工职教集团,管理系加入现代服务职教集团,财经系加入现代金融职教集团。

3.加入11 个校企联盟

我校初教系、学前系、外语系加入辽宁师范大学牵头的教育事业发展联盟;化工系加入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的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沈阳农业大学牵头的农业产业校企联盟,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生态环保校企联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牵头的辽宁安全技术与装备产业校企联盟;音乐系、美术系、管理系加入辽宁传媒学院牵头的辽宁文化产业校企联盟;信息系加入辽宁政法职业学院牵头的辽宁省安保产业校企联盟;外语系加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辽宁服务贸易(外包) 校企联盟;学前系加入沈阳音乐学院牵头的辽宁省乐器产业校企联盟,加入沈阳师范大学牵头的辽宁省学前教育发展校企联盟;管理系加入沈阳师范大学牵头的辽宁省旅游服务业校企联盟。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向基地”和“订单培养”为特色

1.积极开展“订单”教育,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化学工程系与抚顺佳化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企业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化学工程系与抚顺佳化等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与企业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此过程中,学校提供学生、教师、校舍等教学资源,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提供实习和实训场所,并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企业达成共识。在“订单”培养过程中,组织相关教师听企业专家讲座,学习专家的实践经验;企业专家还经常聆听学院教师的讲座,学习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校企教学的共同提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又具有社会的适应性,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2.依托行业优势,开创“双向基地”

机电工程系继续扩大合作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将课堂设在企业内,将企业搬到校园,学院为企业提供岗位培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服务,与抚顺中广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抚顺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奇瑞汽车辽宁用心店企业达成共建高职汽车服务行业产教集团合作意向。

(三)创建“双向双师”培养方式

1.企业培养高校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信息工程系派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网络专业与锐捷网络合作,建立锐捷实验室的同时,与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形式。

2.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继续教育服务

我校积极组织化工及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配合高新区科技局参与人才专家库的建设工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继续教育服务,校企“合作共赢”初见成效。

(四)搭建校企合作与直接交流平台

1.以抚顺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为依托,搭建校企合作与直接交流的平台

依托抚顺市高新区创服中心搭建校企合作与直接交流平台。与省级示范校建设紧密结合,依托顺市高新区创服中心搭建校企合作与直接交流平台。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组织了多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与我校有关专业座谈,带领我校教师参观抚顺齐隆化工有限公司、辽宁同益化工有限公司、抚顺伊科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双方纷纷表示有很强的合作意向。

2.突破校企合作体制上瓶颈

校企合作中,企业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开发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计划、管理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国家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立在沈抚新城开发区,机电系与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就员工培训培养达成合作意向。与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合建“工程机械实训中心”、联合申请“工程机械专业”达成合作意向,与抚顺起重机厂、STX 重工(抚顺) 有限公司、沈阳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达成用人合作意向。

(五)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1.与企业形成持续的人才供给线

建筑工程系通过与恒星集团长期接触,在企业内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形成了持续的人才供给线,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解决了企业的就业需求。

2.企业对在校生进行专业培训

信息工程系通信专业与中嘉博众公司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企业对在校生进行专业培训,企业的师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解答疑问,使学生到岗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六)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机电工程系建立了沈阳科创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期间,我校学生都是企业生产方面的主要力量,学生实习不仅验证了专业知识,且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用能力,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

2.建立校外顶岗实训基地

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与抚顺金丰园餐饮集团、抚顺大商集团新玛特超市签订实习实训合作协议。

3.签署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协议

外语系英语专业与建荣集团抚顺皇家海洋极地世界签署《长期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派2 名专业学生赴该集团实习实训。韩语专业与抚顺市朝鲜族文化馆签署《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

(七)利用行业学会与企业深度合作

1.机电工程系参加抚顺市机械工程学会

机电工程系依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寻找不同的兴趣点为企业服务。自加入抚顺市机械工程学会以来,针对不同企业寻找不同的利益组合点,与大型企业开展人员培训。

2.建筑工程系成立装饰工作室

根据抚顺装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长远规划,建筑工程系建立了一套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邀请建筑行业协会的领军人物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办学提供新思路。

五、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层面的支持与指导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给予政策上优惠,对于积极投身职业教育的企业颁发一些荣誉称号,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 广泛宣传, 增强企业的美誉度[6]。

(二)重视机制创新

健全企业参与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协调集团运作机制。通过建立课程开发链、教师培训链、资源共享、产业合作链等等,在前期开发和后期服务等环节寻找市场空间,充分发挥集团的优势政策、信息、人才和其他资源,建设高层论坛、学术讨论平台,建立学校企业合作伙伴式的组织、研发中心及虚拟研究组织,扩大优质资源的社会效果,并形成一种新型的组织集团内部关系与合作模式,发布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社会服务和其他项目[7]。

(三)提高市场运作效率

职教集团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履行必要的职责,包括规范集团内部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各类合同的制定和执行等,以提高集团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促使集团化办学效率提高。职教集团可以市场化运作,通过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利部分是集团的积累,用于专项支出。

(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打造真正的职业教育“群体”

建立校际合作平台,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课题和项目合作,促进学校企业合作深入扩张,实现学校企业双赢。集团学校在技术服务过程中,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应用服务,培养教学团队。通过深度合作、共享和补充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学生、社会、企业的“共赢”。建立职业教育集团信息网络立交桥,通过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8]。

(五)进一步完善职教集团的制度建设

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理念融合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理念融合到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评估指标体系中,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理念融合到专业评估中。

(六)构建多元的资助机制

设立职教集团建设专项基金。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设立一个学生实习和实训基金,构建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利用市场来拓展职业教育的融资渠道,为集团后续建设提供专项资金保障[9]。

(七)政府适当放权,扩大职教集团自主权

完善集团内部治理结构,赋予集团在各层次办学规模确定、学籍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等方面的自主权[10]。

猜你喜欢

抚顺集团化职教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图说抚顺琥珀(六)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