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和推广策略
2020-03-03公惠玲
刘 娜,公惠玲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安徽合肥230032)
0 引言
所谓“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新时代高等院校的“三全育人”工作应该注重文化浸润,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图书馆应该着重扮演好在文化育人中的重要角色。发挥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功能最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倡导经典阅读。
读书对于每个人成长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净化灵魂,令人成长进步[1]。经典书籍是书中的精华,推广经典阅读应该成为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但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如何,尤其是担负着救死扶伤使命的医学生又是如何看待经典阅读;经典阅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三全育人”视域下,推广经典阅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安徽省医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以期为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1 问卷调查
1.1 调查对象及发放情况
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在线调查的方法发放和回收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044 份,其中男生414 人,女生630人。参与调查的学生以本科生为主,占总人数的94.16%。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较小,因此本次调查的结果主要针对本科生,本科生中每个年级参与的比例基本一致。
1.2 调查结果
1.2.1 大学生对待经典阅读的态度
在“你怎么看待大学生读书问题上”,几乎所有人对读书都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47.61%的同学认为应该“博览群书,提高文化素养”,44.06%的同学认为应该“在精通专业的基础上,读部分经典图书”。只有21 个同学选了“读不读书影响都不大”,占总人数的2.01%。将“家庭教养方式”与“读书目的”进行交叉性分析,发现民主式家庭教养环境更注重博览群书,可能跟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系。97.89%的同学认为阅读经典文学“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说明当代大学生是有对经典文学的当代价值是有强烈的认同感的。调查显示,35.44%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也可能跟医学院校的学生专业课学习任务比较重有关系。调查中,同学们认为“思想内容深刻,写出人类最真实的人性、生存状况和理想”(78.35%)、“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独特的艺术魅力”(60.06%)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68.49%)才是经典文学作品。大学阅读经典名著的益处主要是:“丰富与提升自身的人文内涵,提高思想境界”(84.96%),“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与创新、想象能力”(65.61%),“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与拓展知识面”(72.13%)。随着电影电视、网络文学的盛行,调查对象认为文学经典面临着生存危机(63.89%),需要努力挽救、推广,唤起人们对经典文学的热爱(80.75%),这也是经典阅读推广势在必行的原因。阅读经典给同学们带来的收获主要包括:①从中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吸取各种优点,提升自我品格与情操,形成自身独特人格(68.58%)。②增长课外知识,了解历史与地理,丰富各种知识(64.75%)。③善辨人生各种境界,领会人生真谛,经典助我成长(65.61%)。④提升自我写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其他能力,增强文学语感,提高自身语文水平(50.19%)。⑤经典成为自己的兴趣,能在平时生活增添乐趣,同时帮助发掘自身兴趣,拓展兴趣(47.89%)。
1.2.2 大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
在参与调查的1 044 位同学中,每天的平均阅读时间为“1~3小时”的占比最大,有536人,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选择3 小时以上的同学有102 人,占9.77%,1 小时以下的同学也比较多,有348 人,占33.33%,几乎不阅读的人数有58人,占5.56%。在“每月的平均阅读量”的调查中,少于1 本的是26.63%,1~3 本的人群占到总人数的54.12%,4~5 本的是9.96%,5本以上的9.29%。虽然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时长不容乐观,但仍是全民阅读的主力人群和重点人群。
在课外读物类型的调查中发现,阅读量前3位分别是文学类(例如小说、诗歌等)、娱乐消遣类(例如休闲旅游、心灵鸡汤等)和实用专业类(考试辅导书、技能提升等)。在分类统计中发现,男生和女生在选择课外读物类型时没有明显区别。在“曾经读过哪些中国经典名著”的调查中发现,25本待选中国经典名著里,中国四大名著的选择率最高,《红楼梦》(69.73%)《三国演义》(69.06%)《西游记》(75.86%)《水浒传》(67.05%),阅读中国红色经典的同学普遍较少。待选的9本红色经典里《红岩》的比例最高,也只有29.98%,在待选的25本外国经典名著中,选择率前3位的是《鲁宾逊漂流记》(75.5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9.64%)和《简·爱》(65.23%)。很多名著都是义务教育阶段老师要求读的经典读本,可以看出同学们自主阅读经典读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是不够的。
1.2.3 影响大学生阅读经典的主要因素
影响阅读经典名著的主要障碍包括“学习忙,没时间阅读”(53.74%),缺少读书氛围(45.02%),经典艰涩难懂、阅读有障碍(35.92%)。这也提示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应该重视营造阅读氛围和提高经典导读,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阅读经典、读懂经典和从中受益。占据医学院校大学生课外时间的主要是上网(69.16%)、阅读课外书(67.72%)和体育运动(48.37%),也有44.44%和38.6%的同学,选择与“与好友度过”和“睡觉”来度过课外时间。对于“阅读的主要渠道”,占比最高的是“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占总人数的72.03%。这也说明,数字阅读因其方便快捷、易获取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当下学生阅读的主流途径,但是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更是为经典阅读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推广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经典的书籍往往吸引力不足,如果在手机端阅读的话,坚持下去的难度更大。倾向于阅读电子书的原因主要是电子书易于携带、阅读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另外,在问卷调查的选项中,选择“图书馆借阅”“自己购买”和“在书店阅览”的同学也比较多,分别占67.43%,63.12%和37.64%,这也充分说明了还有很多同学喜欢读纸质书,并且图书馆仍然是学生阅读纸质书的一个最主要的来源。在对“家庭条件”和“阅读渠道”的交叉分析中发现,家庭条件“富裕”“一般”和“困难”的同学倾向的途径并没有太大区别,家庭条件“富裕”的同学可能更倾向于自己购买书籍进行阅读。
1.2.4 目前的经典阅读推广现状
关于“校园读书氛围”的调查显示,50.77%的同学认为“一般,读书的功利性很强”,只有22.89%的同学认为“特别好,大家都喜欢读书”,还有11.59%的同学认为所在学校的读书氛围“很差,没什么人看书”,另外,还有14.75%的同学对读书氛围“不清楚,没有怎么关心过”。83.81%的同学认为所在图书馆的书“基本满足”和“很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参与调查的同学,获取经典读物的途径主要包括自己寻找(74.9%)、同学推荐(55.94%)、图书馆推荐(37.45%)。图书馆推荐排在第3位,说明图书馆推荐图书的工作还是有成效的,但是后续还需要加强。大多数同学是没有阅读规划的,倾向于阅读感兴趣的书或者闲暇时阅读。46.07%的同学选择“有时会”记录读书笔记,44.54%的同学“基本不做”读书笔记,只有9.39%的同学“经常做”读书笔记。如果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些读书感悟,77.78%的同学会选择“和朋友交流”,32.57%的同学会选择在网络上发帖,31.03%的同学会选择写书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希望与其他人交流或者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的,所以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畅通读者交流和提供一些可以相互交流的途径。
1.2.5 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形式
调查对象认为引导大学生阅读名著的对策是:①培养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71.84%)。②通过课堂、社团等进行宣讲,让同学们领会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62.16%)。③举办读书活动,类似读书月、读书周等系列读书活动(57.18%)。④畅通学生与学生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的阅读交流(46.55%)、建议学校补充图书馆藏书,为学生提供阅读来源(43.58%)。同学们普遍认为经典文本(69.73%)和翻拍成接近原著的影视剧(56.03%)是最能激发阅读兴趣的。
2 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对策分析
2.1 编制经典阅读推荐书目,解决学生读什么的问题
在经典阅读推广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读什么”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同学们虽然非常认同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不知道读什么书,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哪些书才是更有价值或者更值得读的书,编制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成为当务之急。很多知名的高校都开展了编制书目的工作。像《清华大学荐读书目》2017版已经正式出版,该书是由清华大学60多位名家学者亲自撰写的,每个推荐书目的闪光点、优良版本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都有陈述。《清华大学荐读书目》内容涵盖四大主题:中国文化名著、中国文学名著、世界文化名著、世界文学名著[2]。西南交通大学也连续多年推出了经典阅读推荐书目,目前已经推出了2019 版;苏州大学针对本科生编制了荐读书目[3]。笔者所在学校也做过相关的工作,2012年由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和图书馆共同组织了“百名博导推荐好书”工作,2015 年推出了“新生荐读书目”,但是工作没有持续下去,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不够。从学校层面组织专家,结合各个学校实际工作和“三全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经典阅读荐读书目是非常有必要的。编制成功之后,可以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时一起寄给新生,让学生提前阅读。图书馆也可以进行针对性地采购,制定专架,增加副本量,方便学生借阅。
2.2 推动人文讲堂,解决学生怎么读的问题
有了阅读的目标,那后面怎么读呢?尤其是一些经典著作,没有专业教师的引导,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也读不懂,读不透,这是经典阅读推广工作中最大的困境。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老师是不具备经典导读的经验,没有办法带领学生去读这样的经典著作。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由图书馆牵头,联合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等设立类似的人文讲堂,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为目标,常规开展,全年覆盖。打造经典阅读品牌,可以邀请著名作家谈写作,可以邀请大学语文课老师进行名著导读,也可以邀请身边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谈读书体会,从而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覆盖面,加快推动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完善,打通“三全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在线讲堂、云端讲堂,扩大参与人数,突破时空限制。
2.3 规范阅读创作活动,解决学生读后创作的问题
有了阅读的目标,知道应该读哪些书了,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可阅读之后,有很多感悟想表达怎么办?目前,随着全民阅读第6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级、省级、校级的读书创作活动越来越多,这些阅读活动学校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首先,时间上做好规划。目前大部分的活动都集中的上学期,下学期想投稿的同学,却没有什么相关的活动可以参加。其次,要在类型上做好规划。目前,大部分的创作活动都是写读后感,后期还可以组织阅读摄影、微书评、读书笔记、针对书中的章节和部分内容改编成情景剧,然后再进行表演。通过改编、创作、表演,更能加深学生对书籍内容的领悟。
3 结语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集散地,倡导经典阅读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图书馆在推广经典阅读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应该主动作为,精准出击,从编制经典阅读推荐书目入手,让学生知道读什么。努力推动人文讲堂建设,引领学生读好经典。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各类阅读活动,让学生成为推广读书的代言人,让经典阅读成为高校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