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肛肠疾病患者手术前的积极作用
2020-03-03刘当当
刘当当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湖南 郴州 423000
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多发病、常见病,此类病症涉及范围广且病因复杂,患病后易引发患者出现腹泻和便血、腹痛和排便困难等表现,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手术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常用手段,但患者因缺乏对疾病认知,加之受病情影响,往往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及早开展有效合理护理配合非常重要。现探究术前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肛肠疾病患者86例为对象,剔除意识障碍、患严重内科疾病者。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5~76岁(43.5±2.4)岁;14例肛周脓肿,9例肛裂,20例痔疮。研究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6~77岁(44.3±2.3)岁;13例肛周脓肿,8例肛裂,22例痔疮。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小(P>0.05)。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开展指导检查、基础性准备等,同时检测患者具体状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对症干预;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对膳食方案合理制定。
予以研究组患者术前心理护理,(1)鼓励与安抚: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开导,予以其语言鼓励与情绪安抚,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包括住院时间长短、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等,拉近和患者间的距离,改善患者不良心态,对提高临床护理配合度具有重要作用。(2)认知强化:以资料手册发放、床前教育的形式向患者简单介绍肛肠病症临床表现、病发诱因,以及户开展手术护理配合的流程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旨在让患者能全面且客观认知自身病情,转变患者思想观念,由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配合。(3)心态放松:对于伴负性心态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改善负性心态,对主治医师的熟练的操作技巧与丰富的临床经验重点强调,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让患者知晓在出现焦虑或烦躁时可以聊家常、听音乐和深呼吸等方式舒缓负性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4)转移注意力。行手术治疗前,患肛肠疾病者可能因便血、便秘和腹痛等症状折磨,加之缺乏对手术治疗认知,担心术后病情复发等,能使心理负担加重,护理人员除了引导患者加强休息外,还可将患者注意力转移,如听音乐、广播,看电视等,有助于手术治疗顺利完成。
1.3 评价标准[2]实施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行评估,总分6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心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统计选择SPSS23.0,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评定用t检验。P<0.05指对比有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46.07±6.13)分,SDS评分(42.01±4.77)分,与研究组的(45.83±5.72)分、(41.52±4.39)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41.25±5.09)分,SDS评分(37.54±4.48)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的(33.15±4.60)分、(26.41±3.90)分(t=7.742,12.287,P=0.001<0.05)。
3 讨论
肛肠疾病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症,其病发机制复杂多样,包括排便异常和家族遗传、肛肠先天病变和食物残渣滞留等,易引发患者出现腹痛、排便困难等表现。手术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术前患者因担心住院费用、缺乏对疾病认知等问题影响使心理负担增加,从而易出现血压增高、负性心态和心率加快等表现,影响术后恢复与手术治疗。所以,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开展治疗时加强对肛肠疾病术前护理的重视非常重要,不但能使手术效果进一步优化,而且对患者预后质量改善具有重要作用[3]。
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肛肠疾病者86例为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总结归纳得出,对照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高于研究组,说明,于手术前对肛肠疾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起到积极作用,改善患者病情,缓解不良情绪。因为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干预时通过自身姿态与行为、表情与言语等,将患者行为与心理状态改善,有助于病情改善与疾病转归。
综上,对肛肠疾病患者于术前开展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负性心态,提高护理配合度,故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