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在早产儿眼底筛查中的作用
2020-03-03赵文燕
赵文燕
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石 435000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当前新生儿数量不断增多,其中不乏早产儿。所谓早产儿是指胎龄<37足周娩出的生命体征正常的新生儿,临床也将其称为未成熟儿。相较于正常产儿,其在生理指标上会存在一定的异常,且各项功能均相对较差,这就使得其在出生后多会采取特殊护理。同时,早产儿很容易诱发疾病,必须要加强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眼底疾病作为近几年较为重视的筛查内容之一,我院在其健康教育上也在逐渐进行改善。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采样的方式,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出生的2000例早产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0例。
纳入标准:①胎龄<37足周的新生儿,家属年龄≥22岁,且认知能力正常;②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
对照组中,男568例,女432例,孕周介于33-36周,平均孕周(35.02±0.34)周,出生体重1.82-2.64kg;观察组中,男546例,女454例,孕周介于33-36周,平均孕周(35.21±0.35)周,出生体重1.87-2.67kg。
对两组早产儿及其家属进行一般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及其家属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其针对我院新生儿的具体状况,制定眼底筛查宣传手册,并加以发放。同时,可在医院进行视频宣传,来提高家属的认知。其中包含了眼底疾病概念、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治疗、眼底筛查家属配合事项、初次筛查与随访、复诊时间等内容。
观察组早产儿及其家属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其主要包含:(1)成立健康宣教小组。由眼科医生、眼科护士、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护士四个方面组成,且需要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对应的操作能力。(2)教育评估。新生儿科护士需要对早产儿的基本状况进行搜集,确保资料的完备性。然后,创设眼底筛查档案,了解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状况及其文化背景。在确定行眼底筛查前1d,护士需要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的形式,来就新生儿的状况进行了解,并且对门诊注意事项加以明确;对于部分条件允许的家长,可组织其进行讲座,统一进行教育宣讲,每次保持15-20人,由眼科医生进行。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家长提出的疑问适当的进行宣教内容调整。(3)个案教育。如果在统一宣教存在限制或者效果不佳时,可由护士来进行一对一的随访宣教。(4)网络教育。创设对应的网络交流平台,定期由护士来推送早产儿眼底筛查的相关知识,并且明确对应早产儿的复查时间。
1.3 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调研表,就早产儿家长的眼底疾病了解状况与遵医状况进行了解。其中,眼底疾病了解总分100,分值越高,了解程度越好;遵医率=遵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Mean±SD)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家长在眼底疾病了解状况为(91.29±2.34)分,对照组的疾病了解状况为(81.29±3.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率为97.80%(978/1000),对照组遵医率为74.50%(745/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底筛查中疾病发生率为14.50%相较于对照组的1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早产儿相较于正常产儿,其很容易发生一系列疾病。其中,眼底病变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将会导致视力不可逆转损伤,严重时会失明乃至威胁生命[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早产儿进行眼底病变筛查极为重视。提高家长疾病认知是规范筛查和开展治疗的重点内容。常规健康宣教缺乏针对性和阶段性,使得家长接受度较低,效果一般。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够结合早产儿与家长背景,针对性的加以开展,从而使得其疾病了解度提高,更好地配合临床工作的开展[2]。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家长对眼底疾病的了解,从而遵医嘱进行预防与处理,有助于疾病的筛查与防治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