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标的思考
2020-03-03沙鹏
沙 鹏
(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在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的基础上,融入了生活性的特征,从培智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并强调“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生活语文课程将语文教学根植于现实生活,通过学生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和体验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培养其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与适应生活的语文学科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生活。
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培智学生的障碍程度日趋严重,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动机缺乏、自控能力差及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此外,培智学生极易受自我情绪的影响,难以根据场合和对象的变化适时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状态,仅能够集中注意力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则常常不加理会,甚至表现出排斥与倦怠。基于此,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在落实《课程标准》展开教学时,要做到充分分析学生情况、分层制定课程目标、综合选取教学方法及合理进行学业评价。
一、全面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语文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了解。《课程标准》要求生活语文课程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的有机结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高度重视不同程度、不同障碍类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评估学生的特殊需要,根据个体的语言发展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潜能,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全面分析学生情况,正确认识、合理评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语文教学更加切实、有效。
学情分析是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应注意全面性与具体性。就全面性而言,教师不仅要明确班级中学生的人数、障碍类型及障碍程度,还要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与知识储备;就具体性而言,教师要在着眼于学生已有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并对其潜力做出具体的描述分析。专项评估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首要环节,在培智学校班级中,学生障碍类型普遍多样,通过全面的专项评估,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到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更为科学地设定教学起点。在评估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出现“会”或者“不会”的绝对性评价,而是要通过系统提示等支持与辅助学生,使学生尽可能达到评估目标,并对支持辅助的方法作以明确说明,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提供参考。
二、分层制定课程目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
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明确该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知识及其价值。《课程标准》把生活化的语文知识视为语文课程的重点,将生活语文课程的价值归结为对培智学校学生思维的发展、功能的改善、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生活技能的形成。教师通过分析学情,对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学习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将基本能力与学习特征相近的学生编为一组,在制定目标时分层为各组学生分别制定目标,可以在充分满足《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求的同时,使每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增加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与教育需求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培智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为生活语文课程分别制定了一般性课程目标与选择性课程目标。教师在制定分层教学计划时,要确保学生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还要处理好一般性课程目标与选择性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的分层主要表现在学习任务量、辅助程度及达成度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综合考虑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层并分别制定课程目标,以一般性课程目标为基础要求,应用于集体教学;以选择性课程目标为发展要求,应用于分层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可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生活语文课程知识,提高了其生活语文的学习能力。
三、综合选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教学法应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结合培智学生的学习特征不断优化创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生活语文课程要根据培智学生的特殊需要,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此外,《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还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特质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支持,以提高语文学习的适应性与有效性。由此可见,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在选取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综合融入情境教学法及直观性教学法,以补偿培智学生语文学习的缺陷,提高其语文学习的效率。
就情境教学法而言,培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较差,难以融入课堂,选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在已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学习,有助于激发其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发展特点,有意识的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和体验,保证他们得到适宜的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在高年级段的《狐假虎威》一课中,学生对狐狸“狡猾”的特性难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课文中狐狸的行为进行概括,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对“狡猾”有初步的感知;而后,教师示范并请学生用狡猾的语气朗读文中狐狸的语言;最后,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来表演狐狸的狡猾动作并加以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使语文课堂内容立体化、课堂氛围活跃化,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就直观性教学法而言,培智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对知识的理解、接受与运用能力较低,以直观教学法作为一种支持手段,可以使语文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简化语文知识的输入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课程标准》中将生活化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的要求。通过直观性教学,教师将图片、音频、视频甚至是实物引入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用多感官去感受,以补偿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参与度,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四、合理进行学业评价,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学业评价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施达到课程目标程度的过程。《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生活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善教师教学。教师评价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始终坚持生活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实时提供多种支持,恰当运用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轨迹。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要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状况,激励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同时,教师要关注生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对学生语文知识技能评价的同时,兼顾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评价。
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能够及时反映出教学前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后续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师在生活语文课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掌握。通过学生的反馈,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从而提高自身生活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应重视质性描述。质性描述多用以描述学生学业过程中情感及态度的变化,通过质性描述,教师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层面的转变。《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培养学生公民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在语文学业评价过程中采用质性描述的方法,可以在关注培智学生语文知识层面内容的同时,重点关注其思想层面。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切实地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培智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与培养其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担任好“主导者”的角色,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实现并升华生活语文的教学价值,助力培智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