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审计转型的特点分析与推进举措
2020-03-03刘丛丹彭建锋
刘丛丹 彭建锋
○中央军委审计署驻南部战区审计局三亚审计中心
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呈现出海量、数字化、多样化等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对于军队审计转型具有深远的促进意义。一方面,大数据给审计领域带来了翻转式的新观念,即全部数据取代抽样数据、宏观定向取代了微观精确及相关关系取代了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审计工作模式,由“现场审计”转型为“联网审计”。
一、把握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转型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大数据环境和技术为军队审计向宏观评价、全覆盖、全量分析及全过程审计等方面转型提供了数据支撑。
1.审计业务数字化。大数据审计通过审计业务数字化实现指挥链、管理链和建设链的有机协调及长效运行。一是审计流程数字化,将审计立项、审计实施、成果利用等进行全流程数据贯通,有利于合理安排审计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审计管理数字化,大数据审计比传统审计更着眼于审计流程、可视化管理和实时精确控制,同时用信息化手段对审计活动实施组织、协调和控制,为审计决策服务;三是审计保障数字化,大数据审计能针对审计经费和设备保障的需要,完善相关数据库,保障审计经费及时划拨到位,确保设备及时更新、淘汰。
2.审计资源共享化。大数据审计下,军队审计组织模式将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平台联动”,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审计数据分析平台是专业化的数据输入、处理、存储及输出中心,能够全方位、多视角搜集更新海量数据,以持续动态的关联数据代替静止孤立的碎片化数据,并通过审计平台改进和模型优化,使各级审计机构统筹管理、集中分析和分散核查。大数据审计平台的搭建将成为军队审计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3.审计监督全程化。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与运用,加大日常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力度,实行日常监控贯穿审计全过程,是一种事前监控、事中分析、事后检查“三位一体”的全程审计模式。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把审计监督由事后审计整改转变为全过程审计监督,让监督管控渗透到审计日常业务中,实时关注审计对象经济活动,及时发现隐患堵塞漏洞。通过同类单位疑点分析比对、系统研究,查实致使问题发生的共性和深层次原因,解决普遍和倾向性问题,弥补了传统审计中存在的整改缺乏预后、执行效率偏低等不足。
二、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转型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传统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转型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军委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结构和职业化制度建设上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卓有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军队审计转型取得的成果
1.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军队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提升网络传输速度,积极部署联网审计;二是在应用系统上,军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作业系统不断完善;三是在信息安全保障上,采用组建内网、分级防护模式,确保信息安全。
2.专业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习主席指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审计署坚决落实习主席的人才战略,始终围绕审计工作和审计人才发展目标,调整和优化审计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吸收和招聘综合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形成战略型、基础型人才合理搭配,强力支撑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转型发展。
3.推进军队审计职业化制度。军队审计职业化制度是完善军队审计制度的现实要求,是推动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审计署积极推进审计职业化制度建设,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科学管理,推进岗位分类管理。科学统筹配置财务经费、基本建设、装备和信息系统四种审计力量。充分论证军队审计职业准入机制,探索职业保障及激励制度,尝试建立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有序推进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转型发展进程。
(二)军队审计转型存在的问题
1.传统思维观念较难转变。目前审计人员总体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审计转型发展要求,数据查询与挖掘能力欠缺。审计人员要克服畏难、排斥心理,割舍长期积累的惯性思维和审计模式,从头学习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大数据审计相关知识。
2.数据分析平台尚未完善。大数据审计基于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前军审工程平台功能尚未完善。军粮、油料等部分行业领域数据电算化建设滞后,不同数据系统彼此不兼容,军地单位协调合作不够、沟通衔接不充分导致大量审计数据得不到充分共享和开发利用,使审计数据分析缺乏可行性。
3.大数据审计专业人才紧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军队财经管理趋向正规,违规违纪行为明显减少,但“微腐败”手段愈发隐蔽,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审计角度增多、质量要求提高使审计迫切需要一批具备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人才,尤其是精通大数据技术,擅长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技术人才。目前大数据技术人才的匮乏,已严重制约和影响军队审计转型发展。
三、加快推进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转型发展的举措
针对军队审计转型的需求和特点,直面转型存在的问题,在前期有益尝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大数据时代军队审计转型。
(一) 树立军队审计转型发展的新意识
1.责任意识。军队各级审计单位及人员要增强审计转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打牢“审计转型我有责”的责任观,进一步提高审计站位,正确认识军队审计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紧紧围绕习主席对军队审计工作的指示要求,严格按照审计署党委和各级审计组织的部署,强化审计项目主审负责制和审计底稿三级复核机制,切实发挥好监督、服务、评价和防范作用。
2.数据意识。大数据审计的前提是全面验证和分析数据。审计人员必须树立数据意识,尽快提升对数据的分析评估能力,对结构性数据、半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进行全面清洗,加大审计数据分析力度,加强非现场日常监测,推动大数据审计贯穿审计活动全过程。强化数据意识,实现“三个提升”,即大幅提升海量数据的分析效率,提升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升多角度、深层次挖掘问题的能力。
3.学习意识。审计思维和思路的实时转变是军队审计转型发展的关键。而思维和思路的实时转变依靠的是学习。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领域应用层面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大数据时代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掌握先进审计理念和专业技能,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相对传统审计而言,大数据审计是大数据环境下全新的审计模式,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二)加强审计数据中心与平台建设
1.打造审计数据中心。设置结构化数据存储仓库,存储各级审计中心按规定要求收集的各类相关审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可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关联性和兼容性,摸清底数。安装保密管理设备,防止相关数据被窃取利用,有效解决数据传送、共享及安全问题,为大数据审计应用提供支撑。
2.改进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针对军队审计转型需求特点,汇聚、整合现有审计作业平台和系统资源,升级审计信息化软硬件,优化操作界面,加强军地审计融合,军队纪检、巡视、政法部门要与地方财政部、审计署等政府部门和银行、事务所等金融服务机构进行跨平台合作和数据互联互通,定期导入对方账户银行流水、行业税率及交易规模等相关数据,并结合数据分析模型、数据自动导入、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比对等新兴技术进行大数据审计分析,重点关注突出战斗力生成的大数据,通过分析金额、比率等数据异常变动,发现审计疑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加速大数据审计软件研发。根据审计业务内容、实践经验构建审计分析模型,一是实现审计对象数据对接并实施动态监测;二是做到审计分析模型封装与利用并实现分析处理智能化;三是实现审计分析平台一体化并与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三)建立大数据审计作业标准及考核机制
1.建立大数据审计作业标准。①建立常态化定期数据采集机制。完善审计数据定期报送制度,统一数据接口,按单位、年度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审计数据统一清洗,上传到审计数据中心存储;②建立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审计问题适用法规制度及业务流程数据库,并依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完善内容,规范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机制,确保审计过程有章可循,审计结论有法可依;③按军队审计业务流程、审计对象、系统平台及风险防控等工作要求,进行大数据审计复盘推演,明确量化标准,建立和完善大数据审计指标体系,指导审计具体工作。
2.建立大数据审计评价机制。积极发挥大数据审计在审计评价中的作用,将数据采集、数据监测、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模型研发和平台管理等工作与被审计单位具体环境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大数据审计指标体系,客观、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维护经济秩序,以机制保障军费的效益性及审计回访整改效果、止损效果和问责情况,为军队审计转型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培育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1.提升政治站位,永葆革命本色。加强新时代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培塑“忠诚、为战、创新、服务、干净、担当”的审计精神,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2.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审计业务培训体系,重点培养大数据审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提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比重。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开展线上课程辅导、财务审计软件集中培训、审计案例分析、审计业务比武、资格证书考试及绩效考核评价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大数据分析能力、审计判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审计实践中互相交流、促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