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3-03杨乙元张昌爱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变民族特色村寨

杨乙元 张昌爱

(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问题,这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导向和参考依据[1]。在继续巩固、完善、优化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现有的基本管理体系和制度方式的前提下,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权、资产制度的改革,增加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强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作为新时期民族特色村寨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2]。根据(2017 年—2022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对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资源要素、资产要素、产权要素、资金要素、劳动力要素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规范配置。本文紧紧围绕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深入思考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对优化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扎实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助推农村“三变”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作用机制建立和主要发展模式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4]。

一、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顺应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村“三变”改革、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属性,以满足农村经济改革增长需求为目的,具有天然互融性、耦合性和关联性。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能够改善农村民生的“幸福感”,具有“综合效益好、带动系数大、资源消耗低、资源相互利用率和融合性高”的经济特性和绿色特征,所以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是多维度、多方位、多层面互融,也是未来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5]。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要以资本、资源、资金、市场、产品、品牌、项目、技术、创意等要素为驱动,通过对以上要素进行优化、重构、互融产生全新的“融合效应”,催生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项目、新市场、新产品[6],不仅拓展农村“三变”改革和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自身发展空间,产生“1+1 >2 >3”的效果,互相带动、促进、融合发展;农村“三变”改革和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要获得放大效应和叠加效应,不仅要进行高效盘活存量资源,也要在资源配置方式进行优化和重构,进而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增长以及转换新旧动能效果[7]。

(二)创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是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进行挖掘和保护,努力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以及创造性转化,要把弘扬少数民族体育精神、继承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果传播出去[8]。当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资源开发不足、营销手段和方式单一、特色产品化和品牌化不足的问题,以及过度庸俗化、简单化、商业化开发对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造成歪曲和损害。由于现代性、时代性的转化不足,活化利用、挖掘再创造的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9]。因此,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是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体验感受、认知感觉与分享体感的重要形式,将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人文精神与新农村改革新面貌融入现代消费方式之中,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和现代新农村(民族村寨)经济改革之间建立桥梁和纽带,赋予民族体育文化时代性、创新性,能够获得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珍视感和认同感[10],是我国优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有效重要途径。

(三)满足特色村寨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方式和结构的转变、升级与优化,追求差异化的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体验,以及获得健康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需求。“三变”改革与民族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升级需求[11];作为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层次的重点领域,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提升市场价值,必然会成为拉动农村改革经济增长和社会娱乐消费的新引擎。从供给侧持续发力,推出特色鲜明、高品质的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产品,才能扩大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的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以及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12]。

二、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

构建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需要具备3 个前提条件:一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的资源要素时空耦合,二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后的业态能够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三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市场契合点以及产业利益共同点,才能从独立发展走向协同发展。建立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资源共享机制、市场叠加机制、业态耦合机制、要素渗透机制、规制创新机制5个方面。

(一)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机制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三变”改革和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具有相互依赖性和空间互融性的特性[13],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和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可以互融性的资源在空间聚集和共享,能够实现有限资源融合效果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第一,区域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品牌等无形资源和民族地区的区域资源共享与融合,如历史文物资源、自然遗产资源、自然地貌资源、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有形资源[14]。第二,产业资源共享,如: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和节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品牌等无形资源和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项目、农村和旅游基础设施、民族特色村寨产业集聚区、景区景点等有形资源[15];通过形成共生关系、共生界面、共生模式,获取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资源重新配置效率。

(二)要素渗透机制

要素渗透机制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满足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要素需求,为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融合奠定基础。第一,内容渗透:IP即独特识别物(知识产权),包括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融合的内容IP(民族村寨文化等版权)、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融合的体育IP(特色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承办权和转播权、特色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品牌、特色少数民族体育俱乐部等)、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融合的旅游IP(特色少数民族村寨景区景点品牌、特色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品牌、特色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演艺品牌等),通过IP 叠加延伸来提升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品牌形象和带动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客群、流量和大数据协同,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融合的产业升级。第二,技术渗透主要包括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对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创新数字版权交易、用户付费机制和收益分配等新型的商业方式和模式,形成产业链共享以及产业链的共享平台搭建,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以及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16]。

(三)业态耦合机制

业态耦合机制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融合是基于市场需求的进行产业链的优化与重构,在产品和服务上建立供需链接和共享平台,实现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产业分工内部化。第一,多元业态聚集: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市场主体通过合作竞争、跨业整合,进行跨产业、多元化经营、多渠道拓展等,在最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农村“三变”改革的资本,丰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业内涵和优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升级和重构[17]。第二,融合业态新生: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产业链相互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破农村“三变”改革、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业边界交叉重组,催生新产品、新项目、新服务和新业态,必须要进行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功能互补,赋予农村“三变”改革和民族村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更强的竞争力以及新的附加值[18]。

(四)市场叠加机制

市场叠加机制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农村“三变”改革、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等消费具有互联性,通过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的价值链延伸寻求利益契合点,以及增加创造新的消费市场[19]。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和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产业传播渠道营销农副产品、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等,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和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产业市场营销平台,销售农副特色产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特色产品等,形成农村特色产品、民族特色产品、体育特色产品、旅游特色产品等的共享消费平台,使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产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实现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市场的延伸和重构。

(五)制度创新机制

制度创新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传统管理制度和组织方式的改变,实现新型管理体系和方式的有机协同,建立适合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原有产业、产品、市场边界的消融[20]。第一,管理并合: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融合要求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是在管理上的协同,破除部门之间的管理分割和管理模式不统一,减少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之间进入壁垒和利益竞争,密切注重资本合作、资源开发、资产投入,降低市场交易的制度成本[21]。第二,政策整合: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要求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的一体化,构建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的政策框架、政策体系和规范标准,增强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之间交叉准入的政策弹性,消除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的制度阻碍,形成全新的竞争、合作秩序。

三、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是消费空间不断拓展、产品体系更加丰富、产业转型升级得到促进,隐性表征是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供给质量的提升和产业供给结构优化。农村“三变”改革要为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提供创新思路、素材来源、资源利用途径,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为农村“三变”改革提供传播渠道和产业转化的途径以及传播平台、客源市场、消费市场和服务支撑。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主导型模式、从属型模式、对称型模式、附生型模式。

(一)主导型模式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主导型模式指民族区域内的高品质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资源、识别度高的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品牌、特色浓的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品,以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为主导地位,引领和辐射民族区域内的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发展[22]。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主导型模式主要适用于高品质区域的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资源或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开展成熟区域。在共生产业视角下要具有“共享-偏利”的双向关联特征,在共生关系视角下要具有“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共生关系特征。在农村“三变”改革主导下将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入的共生关系作用下,使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之间呈现“主动和被动”的互动关系特征。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主导型模式应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发展导向,以“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为发展理念,依托高品质核心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资源的极化效应或成熟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品牌影响力,要与教育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会展展演、节庆活动等相关业态相结合,产生不同产业的叠加效应,提升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消费群体[23]。实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核心空间外溢,要通过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信息流的外溢,辐射带动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农村“三变”改革引领以及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入的共融发展。

(二)从属型模式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从属型模式要具有民族区域内的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资源品质高、品牌识别度高、辐射作用明显的特性,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占据主导地位,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是农村“三变”改革的有效改革平台[24]。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从属型模式主要适用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开展相对成熟、发展起步较晚、底子较薄的区域,以及具有农村“三变”改革的共生特征[25];呈现“偏利和共享”的双向激励和双向关联的共生特征;在农村“三变”改革主导下,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入共生作用下,使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之间呈现“被动和主动”的互动关系[26]。从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从属型模式应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发展导引,利用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具有核心吸引物的品牌形象和发挥品牌影响力,利用民族区域的旅游景区(景点)来增加民族村寨体育旅游的旅游量和信息流,在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有效融入农村“三变”改革,提升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在核心旅游景区(景点)的重要地位,要培育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消费群体,以及营造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消费环境,形成民族特色村寨体育训练营带动、农村“三变”改革提升的新型产业格局[27]。

(三)对称型模式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对称型模式指民族区域内的丰富资源、均质分布,但无核心资源和品牌项目,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互利共存,通过优势互补、共融共荣形成利益共同体。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对称型模式主要适用于地理区位优势一般以及无高端的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项目和资源,但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浓郁,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且区域、资源等分布均匀和优质,以及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处于发展的初期[28]。通过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融合均匀发展和优质发展,呈现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共生关系特征;具有“共享和互利”的双向激励、双向关联的共生产业特征;在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共融共荣的共生作用下,使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之间呈现“主动和主动”的产业互动关系。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特殊属性使生态与环境、民族与文化、体育与健康有着天然的必然联系。要使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良,但区位条件一般、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拥有发展民族特色村寨的后发优势,应先树立农村“三变”改革+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发展理念,再使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对称型模式借势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攻坚战略,强化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互利共存的效果,最后通过“优势互补、共融共荣”组成利益共同体,发挥民族地区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产业资源优势,将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资源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农村共建、体游共享、村寨共荣”的一体化共生格局[29]。

(四)附生型模式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附生型模式要具有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业特色明显和民族区域内产业链条完整的特征,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作为不同产业各个节点的延展依附于农村“三变”改革导向和体育产业链条[30]。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附生型模式主要适用于产业链条完整、民族特色村寨体育产业发展成熟的民族区域。在农村其他产业链条主导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产业附生发展中呈现“随动和主动”的产业互动关系特征[31]。农村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提升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并且利用农村其他产业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民族村寨体育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表现出“偏利和共荣”的双向关联共生产业特征,呈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共生关系特征。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附生型模式要发挥品牌产业链条优势、树立“+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发展理念,通过“链条主导、旅游跟进”,加强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强化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链条化,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体验等各个链条节点有机附生,实现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附生发展的“全链共荣”[32]。

四、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共享共建

要从主要依靠支持推动产业融合和增加财政投入向主要依靠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加速产业融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进行转变。从追求产业融合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产业融合质的提高,充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要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积极调控市场,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集团的建立,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之间的融合。

(二)强化协同管理,促进资源信息化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采用统一管理、开发或策划的方式,利用智慧旅游理念与技术。智慧旅游能够使用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原本零散的农村“三变”改革资源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建立农村“三变”改革资源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数据库的资源统一与整合功能对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的效率[33]。

(三)落实相关政策,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首先,贯彻好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和《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旅发〔2016〕172号)》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应充分发挥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对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定位、规划、战略、保障、措施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年度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以指导我国各地民族地区有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其次,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业态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和行业质量认证制度。在制定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标准过程中,要确保新标准与农村“三变”改革、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与原有相关的标准相融合,避免出现新老标准冲突的情况。

最后,建立健全的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监管制度。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有效的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安全标准、项目设施、人员服务标准、风险预警标准、医疗救护标准,保障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的良性融合、健康发展。

(四)开发优质产品,壮大企业实力

第一,企业的实力水平直接影响产业融合的效果和速度,所以通过资本运营提升企业实力。资本运营可以壮大企业实力、提升资源配置优化、激活资本运作。第二,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要抓住“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丰富产品体系,挖掘各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特色,借鉴先进经验,打造精品项目。

五、结语

在产业结构调整,绿色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形势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建立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共享、市场叠加、业态耦合、要素渗透和制度创新的作用机制,构建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主导型、从属型、对称型和附生型的主要模式,提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共享共建强化协同管理,促进资源信息化,落实相关政策,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开发优质产品,壮大企业实力的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对策,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最终实现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三变民族特色村寨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无蚊村寨丁屋岭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村寨——海坪彝寨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凸显民族特色 余热倾情后生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