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方授课线上教学模式运行现状与思考

2020-03-03刘潇潇

今天 2020年17期
关键词:韩语专业知识教学模式

刘潇潇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1.引言

自年初以来,全国教育系统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广大教师认真探索新型线上教学模式,依托各级各类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远程教育活动,保障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以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为例,自2月以来,各教研室各语种语言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钉钉等平台实施各类语言课程的在线教学,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在传统课堂向网络课堂的转变中不断革新自我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自身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不断摸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在线授课模式,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效及评教反馈进行思考与总结。

2.外方授课线上教学运行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常规独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每学期都会有4周的外方授课时间。外方授课是指,与中方合作的外方院校派遣相关专业外籍教师来校授课。根据授课对象语言基础的不同,中方院校需安排语言教师进入课堂进行逐句式翻译或段落式翻译,在外方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当沟通的桥梁,并协助外方教师对本门课进行教学管理。换言之,中方语言教师在外方授课期间不仅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方教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避免因语言不通而造成师生间的沟通障碍,确保学生能在语言理解畅通的背景下接收外方教师传递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整个教学秩序进行管控,对教学评价的过程实施监督。

截至2020年,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与韩国高校签署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工程造价专业,对接学院为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针对本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学科分类为工学,这就要求参与外方授课翻译的语言教师需具有强大的理工科知识背景与广阔的工学韩语术语知识面。然而本学院现有的韩语师资学历背景大多偏文科类,在承担这项任务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挑战。

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本学期外方教师无法亲自飞抵成都,无法在线下开展本学期的外方授课,因此为期4周的外方授课也必须采用和其他语言课程相同的授课模式——远程教学。然而外方授课的线上教学运行方式比一般语言课程复杂得多,难度也比一般语言课程大了不少。一是由于外方教师身处韩国,直播授课的形式对教师与学生的网络条件要求非常高,双方的网络条件都难以负荷影像信息的跨国传递,无法达到预期的师生互动效果;二是由于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语言水平还未达到可以无障碍收听全韩语授课的程度,需要中方翻译教师的介入,然而若双方教师均采用直播的形式,网络延迟等因素会极大地降低讲课效果,各种突发状况的发生亦不可控,再者双人交互授课的模式让网速压力倍增,很明显这不是最切合实际的授课方式。

考虑到以上因素,最终本学期的外方授课采取了“外方教师录制视频+中方教师直播翻译”的形式,完成了各外方授课科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外方教师提前一个月录制好每日授课份量的教学视频,传输给负责该门课翻译的中方教师,中方教师以钉钉直播或腾讯课堂直播的方式,按照各班既定的课表,以班为单位准时向学生播放视频,并进行考勤登记。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可根据每个班语言基础的不同,选择“逐句暂停+逐句翻译”或“段落暂停+段落翻译”的形式,协助外方教师完成本堂课的讲解,确保每位学生准确接收到外方教师准备好的课程资料。直播结束后,学生可针对本堂课重点内容进行提问,中方教师收集学生的问题,整理成文档形式发送给外方教师,外方教师准备好答疑的资料传送回来,在下一节课播放或展示给学生。课后实践与作业布置的方面,也由中方教师统一管控,收集好学生的实践成果和小组作业后,打包发送给外方教师进行评阅。

3.外方授课线上教学运行思考

这是本专业第一次探索远程外方授课的教学模式。经过这4周的摸索与反思,再结合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现有的外方授课线上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外方教师的互动意识有待提高。在这4周的实践中,两个年级共开展了7门外方授课,由7位韩国大学教授担当主讲教师。然而由于录播这种教学形式的限制,主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我讲解的部分占比高达90%,鲜少有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剩下10%的互动也仅仅是指随机抛出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并没有提前预设好互动的主题与情景,导致学生无法持续性地集中注意力。[1]

第二,现有的外方授课线上教学模式对翻译教师的工科知识水平要求过高,翻译教师工科知识的匮乏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不管是逐句式翻译还是段落式翻译,都要求翻译教师精准地掌握其翻译的内容,确保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实际上,即便翻译教师提前对讲义课件进行了充分的备课,面对学生在直播时抛出的专业知识问题,依旧无法给予解答,必须要等到课后将问题转发给韩方,待韩方解答后回传。这样中转就会出现学习上的时间差,学生的疑问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2]

第三,现有的外方授课线上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出语言教师最大的优势,在学生的韩语能力提升上未见显著效果。最初提出“韩方讲课+中方翻译”这一复合授课模式,是为了消除师生间的语言障碍。然而不可避免的是,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渐渐依赖上课程翻译,不由自主地忽略韩语部分,只集中于中文部分。这违背了外方授课“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两手抓”的开课初衷,学生的专业韩语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因此,针对以上三点问题,笔者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以下思考:

第一,加强与外方教师的沟通,就学校、学院、学生与语言教师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将学生的需求与反馈反映给外方。若今后仍将持续网络教学的模式,外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录播的视频中提高师生互动环节的占比,在冗长的视频教学中注入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元素。语言教师对直播课堂的管控只是辅助,核心还是在于课程本身的吸引度,外方教师应参考本学期的教学经验,进行思维模式的革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调整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形式,突显外方授课的课程特色。

第二,中方学院应正确认识到翻译教师对工科类专业知识的理解有限,因此要积极整合校内资源,联合本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对语言教师进行工程类专业术语与基本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语言教师应将同一术语、同一概念、同一规则的官方中文表述与官方韩文表述一一对应,整理成册,在进行翻译任务前反复学习,确保课堂翻译的高准确率。此外,还可对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基础韩语的培训,在今后专业课教师亦可分担部分外方授课的教学管理与答疑任务,与语言教师一同协助外方教师远程教学。[3]

第三,语言教师应在完成翻译任务的同时,将提升学生专业韩语能力的教学目标贯穿在翻译过程的始终。要想减少学生对翻译过度依赖造成的负面影响,平衡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传达的均衡度,就需要语言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努力。例如在正式播放今日教学视频之前,利用15分钟的时间,将今日重点词汇与表达以讲义课件的形式提前预告给学生,对视频的内容进行一个语言上的铺垫,课后也可布置相关背诵及听写任务,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专业知识的韩语表达,双管齐下。比课前与课后更重要的是课中,翻译教师不应机械地单纯完成单句或段落的翻译,而是要谨记自己语言教师的角色,在翻译过程中灵活地穿插一些专有名词的讲解、固定句型的归纳、语音语调的强调等等,在一处又一处的细节中把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统一起来。[4]

4.结语

线上教学的大规模开展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促进与转变,各大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学运行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育实践,笔者对本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外方授课教学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与总结。针对外方教师授课形式单一、语言教师工科知识不足、学生韩语能力未能有效提高这三大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些许参考价值,对完善外方授课在线运行机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韩语专业知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