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的体现

2020-03-03魏宜霞

今天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语文

魏宜霞

(贵州省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宋旗学校 贵州 安顺 561000)

1.小学语文作文存在脱离生活的倾向

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和情感体验得出的思考,通过文字的形式抒发出来、表达出来,这是语文作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我们了解的所有的文学大家和传世的经典作品,无一不是通过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积淀出来的。笔者认为,当前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引导不够,不注重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格外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充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知识结构等等,科学性和针对性都非常强。但是,由于教师在学生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不够,使得学生没有很好地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写作中存在脱离现实生活的现象。

2.小学语文作文重归生活化的方法路径

2.1 教师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小学生作文脱离生活,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从“方法”上来讲,语文作文作为一种技能,需要广泛吸收营养、借鉴经验,才能取得较大提升。当前,对小学语文来说,其主要资源主要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维度。一是生活,作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来源于生活;二是阅读,阅读是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沃土”,在学生写作能力养成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三是指导。教师是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必然对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的养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缺乏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就如同没有灯塔的指引,必将在摸索中失去方向、进入歧途。三种维度的资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笔者发现,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阅读和指导的因素,较大程度地忽略了生活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多,组织学生观察和反思的少;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范文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总结提升的少。因此,使小学语文作文重归生活,教师的思想观念一定要转变。

2.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逐步养成,开始对周围世界、对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等,都对学生产生多角度的影响。换言之,小学阶段,学生的感觉更敏锐,可塑性更强。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其意义已经超出了作文教学这一目的本身。就作文教学来说,学会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体验,是学生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的鲜活的来源。比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雨”来写一篇文章。学生可以观察下雨时的天空、树木、地面、房檐等事物,以及雨中的人、雨中的动物,获得直观的体验。将这一体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再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人,以“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会把观察的目光集中到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身上,可能是同学,可能是家人,也可能是老师,等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自己眼中的他描绘出来,这就是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总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会学生将生活中平凡的点滴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就能回归作文的本源,寻找到写作的“初心”。

2.3 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作文主题的设计,都经过了教育学专家和小学语文学科专家的充分论证,对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地域、成长环境、个体差异等的不同,与作文教学的内容相比,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地方,不完全符合个体的实际。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优化。笔者认为,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引进课外教学内容。

2.4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好习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讲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笔者研究发现,一些学生生活环境大致相仿,接受教育的背景也几乎完全一致,甚至是同一个语文教师,但在作文写作中,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最关键的是有的学生会主动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比如,教师进行命题作文时,有的学生不需要绞尽脑汁地思考,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经历过程中所发生过的事,通过梳理、分析,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就写出了一篇优质的文章。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写作前绞尽脑汁搜索素材、构思主题,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却不高。这就直观体现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生活素材的重要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代诗人李贺就有一个专门的“笔袋”,想到好词好句或者有灵感出现,就立刻记录下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素材本,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印象深刻的事,或者对一些人、事、物产生思考时,及时记录下来,使其成为写作的生动素材。笔者认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篇幅可以不做限制,但一定要“日有所思”,每天保持一定的积累,积少成多,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写作水平的“质变”。

3.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脱离生活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立足与自身生活,着眼于周围环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使语文作文回归本源,从而发挥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