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小学专科教材 加强人格教育建设
2020-03-03武丹丹
武丹丹
■吉林省农安县龙王乡中心小学
一、吉林省小学现行专科教材内容设置现状
很多责任督学在督导过程中发现吉林省小学专科课程设置缺少整体平衡。虽然各市县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设置了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家乡文化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共计17个学科。每个学科的内容设置虽然科学且自成体系,但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如果融合到一起则有部分重叠。例如《综合实践》五、六年级下册的前1/2课时为信息技术,与《微机》内容完全重复,后1/2中的内容,如“消防安全与幸福生活”与《安全教育读本》重复,“粽情飘香端午节”与《品德与社会》重复。《成功教育》与《心理健康》从内容概括上看是完全重复的;而《健康教育》中的近1/4内容与《安全教育读本》重复。粗略统计:现行的专科教材内容重复率高达40%,浪费课时年级平均约34课时/每学期。在这17个学科中,道德与法治是唯一承载思想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且只有道德教育部分是专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目前少数学生人格缺失来看,吉林省小学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略显不足。可见,对吉林省小学现行的部分学科进行整合并加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二、对现行专科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一)教材整合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经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大都是长期在长辈宠爱或娇惯的环境中长大,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生活中自私、脆弱、不自立,对他人缺乏人文情怀。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缺乏父爱或母爱,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沟通;还有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说脏话、吸烟、玩游戏等,整体表现为人格上存在缺失。而人格健全的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行为上都是颇具魅力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成为有魅力的人。所以选择把“人格与魅力”作为新整合学科的核心,承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课程建设中以塑造学生魅力为整体目标,突出人格的养成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二)整合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吉林省2017年高考三本录取分数线为260分,较2008年410分降低了150分,二本录取线为379分,较2006年的480分降低101分。升入重点大学以外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目前,很多初中生把没有处上对象看作是一种耻辱,把吸烟看作是成熟的标志,把玩游戏看作是人生的全部。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每个从教者都心知肚明,知道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了问题。一个品质优良的学生,我们还担心他的学习吗?所以,整合教材从人格教育入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应让学生的学习内因发生改变,才会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三)整合教材是课程体系的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提出: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育。然而,原教材的编写者和教材的使用者更多是侧重知识的传授,使传授知识与培养核心素养二者在课程体系中严重失衡。所以整合教材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追求教学质量上,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只是片面地要求学生遵守中小学生“行为守则”“行为规则”和“在校一日常规等”;认为素质教育就应该多开展一些兴趣活动或培养一些特长;孤立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学习国学,教育学生要有理想有追求。殊不知以上这些教育都可以归结为“人格养成”教育,这既不系统也不清晰,弱化了学生的人格教育;同时,关于人格养成教育在以课程为载体的教育体系中体现得明显缺失,使课程体系在传授知识与培养核心素养二者之间严重失衡。所以,建议把现有专科教材整合并转向,使新的课程体系既肩负知识传授任务,又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这样新的课程就能从内因发生改变入手,使学生自觉地努力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关于现行专科教材整合的五点建议
(一)确立学科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第一要突出儿童的生活性。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行为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引领下真实体验和感悟生活的过程。所以,课程建设首先应关注儿童的生活性。
第二要突出儿童的张扬性。课程的内容设置和要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应该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为目标,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引领。
第三突出儿童的综合性。课程的建设应以儿童的行为为基础。课程设计应该体现出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与自我的内在和谐。
(二)整合后的学科应科学、规范且自成体系
学科整合不是重新洗牌,不能简单地把重复的内容减去,把剩余的内容整合,多个教材体系整合在一起是不利于教学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详细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选定教材板块,使其横向有延展、纵向有梯度、整体成体系,重新形成一门能够承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立学科。
(三)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发展所用
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说: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没了灵魂,用什么来维护我们的社会公共秩序。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尖锐的,是时代的命题。但是,提倡和引领是不够的,一定要有根植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所以,整合后的教材应侧重从知识的传授转向人格教育,使受教育者尽可能地拥有一个良好的品格,使其在人生中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
(四)要实事求是,不可敷衍作秀
现行的小学专科共有17个学科,庞大的知识体系如同摆在孩子面前的各类水果、肉、蛋、奶和各类小食品。然而,我们的孩子却在知识上“营养不良”。所以,不需要的知识,我们就不要顾忌,该删的删掉。学生不喜欢但有用的东西就要让学生变得喜欢。要大刀阔斧,力争做到把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学了也记不住的知识砍掉;把将来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想学就能学,一学就能会的知识砍掉;把离工作和生活比较远,95%以上的人都用不到的知识砍掉;把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知识砍掉,敢于把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且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知识拿进来。这样,我们的教材整合才会有意义,才会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五)教材整合要在探索中完善
农安县龙王乡中心小学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在认真思考和反复探索中对重复学科进行了有机整合,并构建了既补充国家教材不足又体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以人格魅力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编写了三至六年级的《人格与魅力》共四册的校本教材。“人格与魅力”这一课程是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张洪波的《Grace教育研究与推介》的影响和启发而建构的。是把“综合素质评价”由过程评价转为过程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把学生的广义人格教育根植于课程中,是更有高度而又直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性课程。是一线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思考和探索中形成的,是教育前沿的产物,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工具。该课程以“人格与魅力”教育为核心,每册教材都设有:行为与习惯、运动与健康、沟通与交流、兴趣与特长、外表与气质、人格与修养、底蕴与智慧、幽默与诙谐、责任与担当、理想与成功10个板块。新编《人格与魅力》教材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尝试。每节课后,授课教师都写出教学反思、教材内容反思、教学叙事等,反馈教材内容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也对学生进行了新教材的问卷调查,学生乐于接受率高达83%。在课程整合中,龙王小学还把这一校本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效果很好。在研究中总结出的经验论文《对小学部分学科课进行有机整合的初步探索》和《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在《吉林教育》上发表。在长春市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对小学部分学科课进行有机整合的初步探索》荣获三等奖。《小学生的人格与魅力养成教育的研究》在长春市教育学会组织的2018—2019年度小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中被评为三等奖。通过《在整合部分学科中构建培养学生人格与魅力课程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既减轻教师多余的授课时数,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节省下来的学习时间都充实到学生的课余活动上;同时,通过“人格与魅力”新学科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