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3-03张业

中外医疗 2020年34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者人体

张业

宁德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福建宁德 352100

无偿献血在医疗体系中较为重要,但是依然处于发展阶段,多数患者在献血完毕后仍能保持献血行为,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未能再次献血,主要是由于在献血过程中未给予献血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1],导致献血者对献血产生恐惧感,从而使再次献血行为减少。由于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反应,易影响采血时间,对采血操作造成影响,而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目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多种优势,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2]。因此,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1—3月的46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血站46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该文研究对象。观察组245名:男145名、女100名;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6.21±1.21)岁。对照组215名:男117名、女98名;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6.17±1.27)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无偿献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由于个人原因中断研究者。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存储、运输均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保证采血室的干净和整洁,定期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提高献血者舒适感。

观察组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方式,具体如下。

①献血安全性为影响每位献血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献血安全性主要通过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人员、献血环境来体现,采血环境应符合要求,保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卫生整洁,采血护理人员应从采血技术、行为、语言和仪表上进行规范化服务,坚持微笑服务,工作态度要保持认真和严肃,需求具备熟练的采血技术,尽量保证一次采血成功,减少献血者害怕和紧张的心理情绪。

②对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献血需要应使用不同方式对待,对于初次献血者由于献血知识了解不足,会导致其产生紧张感,而再次献血者对整个献血过程较为了解,因此紧张情绪较少,对初次献血者讲解献血知识,献血前后注意事项应详细交代,缓解献血者不安、紧张等情绪,降低其心理压力,而对于反复献血者、可与其进行聊天以及沟通等,对每位献血者进行口头赞扬。

③在采血过程中,应正确选择静脉管路,以弹性好、粗大、充盈饱满血管为主,采血操作人员需具备熟练的技术,防止反复操作对献血者机体造成痛苦,尽量保证一次采血成功[3]。

④加强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对献血者的疑惑进行解答,献血过程中均需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流程,对于献血者使用的血袋、针具均为一次性用品,严格进行灭菌消毒,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符合一针、一人、一袋的相关原则[4]。

⑤献血完毕后,登记每位献血者的信息以及电话,做好每位献血者的反馈工作,做好每位无偿献血者的节日祝福和生日提醒[5]。

⑥可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对献血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对献血者疑惑进行解答,从而使人们均能对献血正确知识进行了解,在讲座中应为献血者进行科普,告知其长期进行适量献血者癌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献血人群,并且适当进行献血,还能刺激献血者骨骼功能,使造血功能增加,对骨骼造血功能退化进行延缓[6]。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

在献血后采用献血不良反应记录以及随访表,对献血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例如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穿刺部位出血、疼痛、局部炎症等。

随访记录:献血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等3个指标。满意:对护理满意程度评分在80~100分之间;一般满意: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60~79分之间;不满意: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59分以下。满意率+一般率=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7],在2012年发生较多血液库存低于警戒线情况,采供血液紧平衡状态易导致危重患者缺乏充足血液,导致对患者治疗造成影响,需要加大无偿献血工作[8]。由于献血者的成长环境、年龄、生活背景、职业不相同,使献血者具有不同的认知、心理反应,因此需要消除献血者不同认知,提高护理质量十分重要,“以人的需求,一切以人为中心”作为出发点,调动和激发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反应,导致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反应和出血为主的原因为献血体位、环境因素、献血时间、穿刺疼痛、睡眠不足、空腹或饥饿、精神因素和劳累等,上述情况易影响采血时间,而采血时间越长,易导致献血者出现较多负面情绪,故此对采血操作造成影响。而及时给予有效、安全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是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其相比传统护理具有诸多优势,比如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细致性以及连续性,能够使献血者接受连续的护理服务,使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缓解,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能够促进采血者和献血者的关系密切,提高满意度[9]。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广泛宣传献血知识和血液知识,从而使人们了解血液中红细胞每日都在更新,告知每位献血者红细胞更新周期主要是4个月,无论献血与否,人体中红细胞每日均会大量死亡,而通过进行献血能刺激人体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理论上有利于人体健康,人体中血液80%均为循环流动,维持正常运转,而20%存储于人体胃、脾以及肝等部位,若人体为失血状态中,储存的血液能迅速对流失血液进行补充,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恢复人体血液循环正常运转,所以人体适当献血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0-11]。通过坚持不懈的进行健康宣传工作,消除献血者心理情绪,能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82%低于对照组5.12%(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9.30%(P<0.05)。方颖等[12]学者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93%低于对照组5.12%,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大致相同,由此证明,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献血者人体
人体“修补匠”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
2005~2012年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感染检测指标分析
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HBV/HCV/HIV的两种检测方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