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分析

2020-03-03张舟

中外医疗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不合理围术药师

张舟

如皋博爱医院药剂科,江苏如皋 226500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抗菌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被广泛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不合理问题频发,不但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同时也造成致病菌耐药性增高[1]。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不断适应和进化,同时也与抗菌药物大量使用有着密切关联,给细菌耐药基因的产生提供了更充足的外部条件。因此,应重视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有指导、监督职能,通过干预可降低不合理用药问题,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2]。该文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骨科Ⅰ类切口143例病例,分析药师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该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且为Ⅰ类切口病例143例,包括男性85例,女性58例;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55.1±1.4)岁。71例患者于2018年1—12月接受手术,临床药师未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予以干预,72例患者于2019年1—12月接受手术,临床药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骨科疾病,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治疗;②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3]。排除标准:①不属于Ⅰ类切口的病例;②接受保守治疗的骨科疾病患者。该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由药剂科牵头,在院内定期组织骨科内医生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围绕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标准和注意事项,培训过程中总结实际工作时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配合相关书籍、院内用药指导标准等,敦促临床医生对不良用药习惯进行更正。同时将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直接与医生个人绩效挂钩,并设置月度、季度和年度“无错奖励”,针对各时期未发现不合理用药的骨科医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提高其自身维持合理用药行为的积极性,控制骨科围术期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概率[4]。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同时比较干预前后术前、术后用药时机合理患者占比,对比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发生概率。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类型

头孢菌素类药物为围术期常用抗菌药,经过临床药师干预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有所提高,其中头孢呋辛、头孢硫脒使用率较高。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类型[n(%)]

2.2 干预前后给药时机合理性对比

切皮前0.5~1 h为术前给药合理时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术前、术后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概率更高,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给药时机合理性对比[n(%)]

2.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比较

未经临床药师干预前,不合理用药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比较[n(%)]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其直接解决了传统医学治疗过程中对感染病症缺乏控制的局面,有效提升了感染类病症的治愈率[5]。与此同时,在外科手术操作时也可将抗菌药作为感染类并发症的预防性药物,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尤其是在骨科外科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其发生感染类并发症的几率更高,且不局限于切口感染,也会引起呼吸道、肺部、消化道等多类型感染,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势在必行。但随着现代临床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范围的扩大,也就造成了不合理用药问题的进一步凸显,不仅使耐药菌的出现概率增加,还可能直接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和身体健康[6]。

3.1 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

骨科手术的特点非常明显,其以矫正骨骼位置、修复断裂骨面、植入人工代替物、植入人工固定物、骨骼融合等,所形成的创伤也比其它手术明显,恢复期也更长。围术期常见的感染源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所选择的抗菌药物种类应具有更好的针对性,为避免耐药菌的出现,尽量选择窄谱类抗菌药物[7]。目前国内骨科外科围术期抗菌治疗推荐的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代表,其中一代头孢和二代头孢的应用范围均较大。该次研究中院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最多者为头孢呋辛,其次为头孢硫脒,但存在以三代头孢作为预防性抗菌治疗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对于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不在少数,因此在应用前需询问患者是否具有过敏史,且要同时开展药物试敏检测,只有在试敏后确定无过敏指征的情况下才能为患者选择此类药物,反之则为不合理用药行为。针对头孢过敏的患者可以提供克林霉素进行预防性用药,临床用药指导将该行为视为合理用药。另外,国内当下仍有选择喹诺酮类药物作为首选的情况,虽然其也能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但对于大肠埃希菌所引发的消化系统感染的控制效果不好,因此类菌种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偏高,需要严格注意。

3.2 抗菌药物术前给药时机的选择

我国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指导办法中指出,不提倡基层医院采取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同时也不提倡仅在术前采取预防性用药,术后无视抗菌治疗的行为。在我国相关手术指导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围术期采取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时应选择术前30~60 min给药,这样可以保证在手术时患者血液中药物有效物质最高浓度的保持时间更长,有利于将治疗周期控制在24 h以内[8]。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药物如万古霉素、喹诺酮类等的需要缓慢给药,因此需在术前60~120 min时间段内给药。想要控制不合理用药问题,就需要提高医生对术前给药的认知程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指导办法开展工作,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尽量不采取术前给药,以此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如患者存在感染的高风险性,则可考虑按照相应时间要求给予术前给药。

3.3 抗菌药物术后给药时机的选择

术后给药时机需根据手术本身性质而定,其中单纯清洁手术的整体时间通常不超过2 h,如采取术前预防性给药后则无需术后继续给药;如未采取术前给药,则在术后24 h内给药1次即可。如手术复杂程度较高,操作时间超过所使用药物自身半衰期的两倍或以上,则不仅在术中需使用抗菌药物,在术后24 h内还需提供1次抗菌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延长给药时间,否则可能引起患者机体内有益菌群功能失调,使得感染概率进一步提升[9]。

该次研究结果所示,经过临床药师干预后,骨科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干预前45.07%(P<0.05)。该研究结果与安洪亮等[10]研究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由84.74%下降至28.27%(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通过临床药师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概率,确保给药安全,值得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不合理围术药师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