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效果

2020-03-03詹惠华陈伟伊杰江晓林

中外医疗 2020年3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肠梗阻开腹

詹惠华,陈伟,伊杰,江晓林

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基础外科,福建南平 354200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病情的持续进展过程中,会对患者的胃肠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病情发展至中晚期,癌灶组织发生转移与扩散,还会对其他器官组织形成损害,疾病的危险程度也会显著增加,根治疾病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在病情发生早期,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降低病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1]。而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预后,还应该考虑到并发症对于术后康复的影响,尤其需要警惕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在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中,可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2]。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应用疗效,观察其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以随机单盲法为分组原则,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纳入标准:①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签字批准,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术前经结肠镜检查、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③无远处脏器转移。排除标准:①有腹部大手术史;②并发肠梗阻、穿孔等急性疾病;③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④术前接受过放疗、化疗治疗。观察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4~73岁,平均年龄(58.43±3.95)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43~76岁,平均年龄(57.16±4.0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足高30°)。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CO2气腹(10~12 mmHg)。在脐上、右髂前上棘内侧偏下部位,分别作观察孔、主操作孔,在左脐旁腹直肌外缘、右脐旁腹直肌外缘部位作辅助操作孔。经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情况,确认肿瘤组织的分布情况,明确其大小、范围,镜下实施全系膜切除结肠癌D3根治术(结肠癌)或全系膜切除直肠癌D3根治术(直肠癌),将病变肠段切除后,实施淋巴结清扫。完成手术操作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关闭手术切口。再次建立气腹,镜下重建肠段连续性。通过内镜检查,确认其吻合情况。冲洗手术创面,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留置引流管,放置于吻合口背侧。

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足高30°)。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合B超、CT图像,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和范围。在腹部作手术切口,暴露病变肠段,予以切除。重建肠段连续性,进行腹腔冲洗,关闭手术切口,留置引流管。

经手术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状态,实施抗感染治疗和胃肠检查,观察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康复优良率: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统计临床预后为优(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病情显著好转)、良(胃肠功能明显改善,病情稳定,无复发迹象)、差(胃肠功能较差,病情持续进展、恶化,)的患者比例。②术后并发症: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发生肠梗阻及其他并发症(感染、出血)的患者比例。③手术治疗情况: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记录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s)

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值P值组别26.15±3.03 39.68±4.97 13.148<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h)24.69±5.96 57.38±6.34 21.252<0.05 8.79±1.06 12.57±1.25 14.047<0.05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时间(d)

2.2 预后优良率、肠梗阻、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肠梗阻及其他并发症(感染、出血等)的发生率低于接受开腹手术的对照组,预后优良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优良率、肠梗阻、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在结直肠癌发生早期,患者及时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可以在癌灶组织尚未发生转移、扩散的情况下,予以切除,进而防止病情的持续进展与恶化,降低疾病风险[3]。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感染、出血以及肠梗阻等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妨碍其康复进程。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与腹腔感染、肠粘连、肿瘤复发等因素有关[4]。为了减少肠梗阻及相关并发症对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关键。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根据影像学资料,确定肿瘤组织的位置,在腹部作手术切口,打开腹腔后,直接暴露病变肠段,实施切除操作[5]。但是开腹手术的创伤性较大,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对腹腔内脏器形成干扰和刺激,进而诱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感染、出血以及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则是更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6]。

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实现了微创操作,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低。利用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情况,清晰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镜下实施精细化的手术操作,完整的系膜切除,避免其继续增长、扩散,同时能够避免对腹腔内脏器形成干扰和刺激,充分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7]。经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能够避免受到肠梗阻及其他并发症的困扰,确保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从手术安全的层面进行考虑,腹腔镜手术也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良好选择。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中,90.32%的患者预后优良,手术治疗期间出血量为(24.69±5.96)mL。术后(26.15±3.03)h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无肠梗阻的发生,6.45%的患者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8.79±1.06)d患者顺利出院。而经过开腹手术治疗后,对照组中,67.74%的患者预后优良,手术治疗期间,出血量为(57.38±6.34)mL。术后(39.68±4.97)h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19.35%的患者出现肠梗阻症状,25.81%的患者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2.57±1.25)d患者顺利出院。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的临床预后更佳,肠梗阻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减少了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得以缩短,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在陈凡峰[8]的临床研究中,58例患者分别接受腹腔镜手术(试验组29例)和开腹手术(对照组29例),经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3.44%,显著低于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20.68%),术中出血量为(144.55±5.69)mL,低于对照组的(222.23±9.99)mL。两组均采取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对比其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性,对于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显然是更好的手术方法。

综上所述,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能够保障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肠梗阻开腹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