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科技创新 持续助力脱贫攻坚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脱贫攻坚纪实

2020-03-03罗美娟丁珌

福建林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林农福建省研究院

文/罗美娟 丁珌

2020 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优势和作用,大力推进林业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林业科技应有的贡献。

生态扶贫,改善环境促进增收

脱贫攻坚过程中,首先要以生态扶贫来改变当地农村的生态面貌,把生态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为发展当地林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建瓯市龙村乡锥栗种植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为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利用林地果园空地,增加种植效益,利用科研成果优选出的红壤侵蚀区耐性植物,采用套种阔叶树、覆草、工程+覆草的经济林改造恢复技术,锥栗林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采矿业是大田县重要的经济来源,但也带来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人员在大田县建设镇从土壤pH 值改良、客土覆盖、撒播草种和种植乔木树种等方面,营建废弃矿区生态恢复示范林,使矿山换上绿妆,有效减轻了废弃矿区的水土流失状况,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推进了林地增效、林农增收,提高当地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既维持和改善退化区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又给当地林农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有机结合的典范。

项目带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托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福建省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等项目,以项目带动实施点周边林农脱贫致富,通过培训班、示范推广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提能增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辐射带动效果明显。例如“毛竹笋竹两用丰产林标准化培育示范区建设”项目组在建瓯、尤溪、永安等地举办培训班,结合现场操作,对竹山经营管理、竹林平衡施肥、竹笋安全生产等相关措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面对面为竹农答疑解惑,提高了竹农对科学育竹的认识,取得良好的技术培训与科学示范效果,通过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林农增产增收。“高含油互叶白千层组培快繁及高效丰产栽培推广示范”项目组推广高含油互叶白千层组培快繁技术,在邵武市营建推广示范800 多亩,编写《互叶白千层优良无性系高效丰产栽培技术》 《互叶白千层组培快繁技术》手册发放给林农。“闽西北森林非木质利用优选模式应用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组在大田县营建林下采集红菇、梨菇、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和林蜂养殖示范基地。

科技帮扶,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离不开科技支撑。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先后选派60 余名科技特派员,对口支持林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开展油茶、毛竹、山核桃、板栗、香榧、林下经济等科技下乡、进村等精准扶贫活动,把实用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提高贫困人员实用技能,切实为贫困地区林农发展林业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服务,让科技成果辐射百村千户。福建省闽清县三溪乡洋坊村海拔800 多米,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不少村民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只有一些老人驻守,成了名副其实“空心村”,科技特派员黄勇教授级高工带领年长的村民利用村里的抛荒地种植油茶、板栗、薄壳山核桃、泡核桃等经济树种,推动村里脱贫致富,不少村民纷纷返乡开展新农村建设。

科技特派员利用取得的科技成果,实施精准扶贫,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多途径、多渠道地帮助地方发展特色产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建了武夷山市吴氏香榧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香榧丰产栽培科特派团队、光泽油茶服务团、林业花卉种苗产业科特派团队等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帮扶林农,加快林业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特色产业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林农福建省研究院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不是我!是他捣乱!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