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少肌性肥胖的患病率及其肌力和肌功能的调查
2020-03-03陈敏范青朱晓雯易青张俊霍成白慧婧徐丹凤孙建琴
陈敏,范青,朱晓雯,易青,张俊,霍成,白慧婧,徐丹凤,孙建琴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科,上海200040
1989年Rosenberg 首次提出了少肌症(又称肌肉 衰减综合征)[1],在经历了30年的研究后,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对此疾病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少肌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进展性、广泛性的全身骨骼肌质量与功能丧失,合并体能下降、生存质量降低及跌倒与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临床综合征[2]。欧洲少肌症工作组提出相对于肌肉质量更应重视肌肉力量、肌肉功能降低带来的临床不良结局[3]。
少肌性肥胖是在肥胖过度的情况下瘦体重减少的一种情况[4]。肥胖加剧肌肉衰减,增加脂肪向肌肉的渗透,降低身体机能并增加死亡风险[3]。肌肉衰减与肥胖相结合,加剧了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衰减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依据以往课题组少肌症的研究,对上海老年人群进行少肌性肥胖的患病率调查,并对少肌性肥胖人群与肌肉力量、肌肉功能作初步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体检中心和周边社区招募已在上海居住满5年且年龄≥60 岁老年人786 例,所有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相关测试。受试者平均年龄(72.1±8.0) 岁。将受试者人群按年龄分为60~69 岁组、70~79 岁组和80~99 岁组。各年龄组男性分别为(62.3±2.8)岁,(73.8±2.5)岁,(84.8±3.9)岁;女性分别为(64.6±2.9)岁,(73.6±2.9)岁,(84.5±3.5)岁。
1.2 方法
1.2.1 人体测量 研究人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赤足测量身高。
1.2.2 骨骼肌肌量、体脂肪百分比测定 受试者禁食2 h 以上,排空大、小便,赤足,仅穿单衣,测试前静坐5 min。采用InBody 720 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韩国Biospace 公司),分析人体各个不同部分的组成特点。可获得全身骨骼肌肌量(skeletal muscle mass,SMM)、四肢肌肉重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 与身高平方的比值, SMI)。InBody 720 提供体脂百分比和体重,并获得体质量指数(BMI,kg/m2)=体重/身高2。
1.2.3 握力和4 m 步速测定 使用专业握力器(CAMRY EHl01,GD,中国) 测量握力,测量3 次优势手握力,取最大值进行分析。4 m 步速:参与者以日常步速完成4 m 平地所需要的时间,4 m 与时间的比值即为4 m 步速,
1.2.4 研究采用标准 根据亚洲少肌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标准[5]:四肢骨骼肌指数(BIA 法,SMI):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 为低骨骼肌肌量(单纯性少肌症)。体脂百分比:男性≥25%、女性≥30%为肥胖(单纯性肥胖)。肌肉减少合并体脂百分比增高诊断为少肌性肥胖。肌肉力量降低:握力,男性<27 kg,女性<16 kg;肌肉功能降低:4 m 步速<0.8 m/s。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s) 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ANOVA 检验,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人群基本情况和骨骼肌情况 不同性别老年人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身高、骨骼肌、四肢骨骼肌、四肢骨骼肌指数、握力男性高于女性(P<0.05),体脂百分比、4 m 步速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年龄段正常、单纯性肥胖,单纯性少肌症、少肌性肥胖分布 少肌性肥胖患病率男性23.1%,女性18.3%。男性随年龄增加,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但女性中正常和单纯性肥胖人群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相反少肌症、少肌性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见表2。
2.3 正常、单纯性肥胖、单纯性少肌症、少肌性肥胖人群肌力和肌功能实测值和未达标率 少肌性肥胖人群肌力和肌功能低于其他人群,未达标率高于其他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不同性别老年人群测量指标比较(±s)
表1 不同性别老年人群测量指标比较(±s)
项目 男性(=337) 女性(=449) 合计(=786)images/BZ_21_2036_2596_2058_2620.png体重(kg)身高(cm)BMI(kg/m2)骨骼肌(kg)四肢骨骼肌(kg)四肢骨骼肌指数(kg/m2)体脂百分比(%)握力(kg)4 m 步速(m/s)66.46±9.84 166.60±6.98 23.90±2.92 26.42±4.06 20.37±3.38 7.39±1.42 26.90±6.22 29.28±10.16 1.00±0.25 57.59±8.94 156.12±6.14 23.59±3.12 20.33±3.00 15.00±2.62 6.12±0.73 33.24±6.30 25.31±6.50 1.06±0.27 61.39±10.32 160.61±8.32 23.72±3.04 22.94±4.61 17.30±3.98 6.66±1.25 30.52±7.01 27.01±8.49 1.03±0.26<0.001<0.001 0.150<0.001<0.001<0.001<0.001<0.001 0.006
3 讨论
尽管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风险因素和发病率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许多研究和冠心病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在用体质量指数(BMI)定义的超重或肥胖者中存活率增加,对“肥胖悖论”的部分解释可能是由于使用BMI来定义肥胖,而不考虑瘦肌肉质量[6]。虽然BMI 是肥胖的简单估计,但它不能完全反映肌肉质量和体脂肪。
少肌症和肥胖都与代谢紊乱、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7]。少肌症加剧了肥胖相关的血糖异常和胰岛素抵抗[8]。台湾的一项研究表明,少肌性肥胖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最高[9]。韩国几项多地区横断面研究表明,少肌性肥胖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和降低心肺功能[10-12]。美国第3 次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SMI:男性≤5.75 kg/m2,女性≤10.75 kg/m2;肥胖:男性≥27%,女性≥38%),少肌性肥胖患病率女性低于男性(分别为18.1%和42.9%),但其死亡风险最终高于男性[13]。在英国区域心脏研究中,与非肌肉性非肥胖受试者相比,患有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受试者死亡风险更高[14]。
少肌性肥胖患病风险和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5]。女性比男性明显,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的脂肪和更低的绝对肌肉质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更容易发生肥胖和肌肉力量降低[14]。女性较大的脂肪量可能与较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有关[7]。
握力低下是个体活动能力低下的临床标志,且预测效能优于肌肉质量下降[2]。步速也被证明可预测与少肌症相关的负性结局如残疾、认知障碍、住院需求,跌倒和死亡率[16]。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了在评估老年人肥胖风险时除了需要考虑肌肉质量之外还要考虑功能[6]。一些研究提示相对于肌肉质量下降,肌肉力量下降是死亡率更重要的危险因素[17-18]。Stephen 的研究发现基于肌肉力量诊断的少肌性肥胖与其他人群(单纯性少肌症和单纯性肥胖)相比,8年随访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3%(95% CI:0.99~1.54,P=0.06),而基于肌肉质量诊断的少肌性肥胖并未有发现差异性,提示少肌性肥胖增加CVD风险可能基于肌肉力量而不是肌肉质量[19]。
促进健康老龄化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努力不应只着眼于预防肥胖,还应注重维持或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在评估少肌性肥胖患者时应该结合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综合考虑以期获得更客观的数据来预测临床结局。另外,目前少肌性肥胖的诊断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诊断切值,急需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便开展相应的干预试验。
表2 各年龄段正常、单纯性肥胖、单纯性少肌症、少肌性肥胖患病率(%)
表3 不同人群握力和4 m 步速实测值和未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