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活动:核心素养培养的催化剂

2020-03-02颜秋华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小学核心素养

颜秋华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展开数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展开方式做出了说明。在进行小学数学活动之时,教师需要立足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能力综合发展。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活动; 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当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推理、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抽象能力等,这些能够让一个人在数学上取得平衡的发展。展开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理解很多数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是其能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的基础。同时,这些知识对其可能是非常陌生的,理解一个陌生的知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其需要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知识的实际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一方面,游戏的引入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使其更为专注,另一方面,游戏内容可以与某些数学知识完美嵌合,游戏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以下对此做出展开说明: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础运算。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运算的规则,把握数学运算的内涵,教师展开了如下游戏教学:第一步,游戏的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让每个学生自制100个小木棒。第二步,在游戏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理解运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写下“5+10”“10+5”“10-5”“2×3”“3×2”“6÷2”“6÷3”等式子,要求学生用小木棒计算出结果。例如在计算“5+10”之时,学生需要摆放5个小木棒在左边,10个小木棒在右边,然后通过数数的方法求左边与右边小木棒的总数。再比如在计算“10-5”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在左边摆放10个小木棒,然后移5个小木棒到右边,最后计算左边小木棒的数目,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出7个式子的结果。第三步,引领学生发现数学内涵。在第二步中,很多学生都又快又准地计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師表扬了这部分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归纳总结“加减乘除”的实际内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纷纷做出回答。例如有的学生就回答出:“2×3”“3×2”分别表示3个2相加与2个3相加,最后的结果是一致的。

二、在数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整个世界得以进步的根源。正是有了想象力,人类才会有诸多创新。同样,在数学的学习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上的规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内容与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让学生在释放想象力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

“平移”“对称”是小学数学图形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对称”,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其中的不同,教师展开了如下活动:第一步,交待活动规则。教师让学生用“平移”“对称”的方法来创建图形,最后进行图形的评比,选出既符合“平移”或“对称”又具有一定美感或者想象力的图形,给最佳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第二步,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活动内容,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画出了两个对称的“喜”字,给学生讲解这个图形是对称且具有平移关系的。第三步,引领学生进行想象。在交代完规则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图形绘制。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了部分没有思路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可以观察身边具有“平移”或“对称”的图形,对这些图形进行加工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相关任务。

三、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性格会对其之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合作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所必需的重要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合作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学习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短处。除此之外,小组活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某些问题。

在进行小学“统计”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进行了分组活动,分组活动的展开为:第一步,分组。教师将整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为5个小组,选出了小组的负责人。第二步,说明活动内容。教师指出:小组需要量出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身高与体重,并将之绘制成柱形表格。第三步,展开活动。教师给学生准备了身高测量尺以及体重测量仪,要求学生有条不紊、互帮互助,在测量之后能够准确地记录小组成员的身高、体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给部分小组及成员做出指导,让其更好地参与到身高、体重的测量以及记录中来。第四步,让学生绘制柱形表。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绘制身高、体重柱形表,要求每个成员亲自绘制自己的身高、体重。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懂柱形表绘制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以及操作演示下,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第五步,展开团队讨论。在学生亲自进行了数据的收集以及表格的绘制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柱形表的绘制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柱形表的绘制是合适的?”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积极讨论,有了之前的铺垫,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表示:“柱形表能够清楚地表示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例如:有的同学比我高,其对应的图形可以明显看出来比我高。”有的学生表示:“在需要看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时使用柱形表是较为合适的,其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分析数据。”得到这么优秀的回答后,教师随机表扬了这些学生。

总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所推崇的培养方式。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所学知识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活动形式,巧妙地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增长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蓉.数学活动:核心素养培养的催化剂[J].数学教学通讯,2017(29).

[2]俞淑英.开展数学活动培养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7(10):83-84.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小学核心素养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