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3-02于田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于田

摘 要: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应运而生并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并提出进阶式多维融合培养模式, 从“产、学、研、创、用”五个维度进行融合创新,培养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多维融合;人才培养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一般课题“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Y201432297)。

一、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应运而生,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呈现出多维融合态势。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利于满足该行业的社会需求,培养合格创意设计人才,促进国家文化与产业振兴;有利于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提升新业态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确保就业稳定,以满足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人才培新模式的构建

在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人才培养的新阶段,部分高校受困于传统培养模式和师资知识结构固化的影响,在办学理念上仍坚守所谓“专业知识分类教学”的培养模式,与企事业单位互动较少,市场服务能力较弱,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度较低。缺乏课程群的系统化建设,课程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对于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借鉴不够,课堂氛围沉闷,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自身专业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对母校的认同感较低。教师科研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合力,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性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科研价值转化优势,不能促进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无法形成科研有效反哺教学的良性闭环。现阶段高校虽大多设立了创业学院,新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但空置率较高,还未真正形成与社会、企业、市场的协同创新,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项目孵化成功率较低。跨专业合作课程开展较少,导致学生很难做到知行合一,在项目实操过程中缺乏对产业需求、创新理念、材料工艺及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全方位考虑,缺乏项目的设计管理与实施经验。对于校外实习与实践基地多为走访参观,平日联系不多,没有建立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

因此,笔者在多年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进阶式多维融合培养模式,即通过从低年级向高年级循序渐进式的培养,将“产、学、研、创、用”五个维度进行融会贯通。“产”指生产、制造,“学”指学理、教学,“研”指科研、研发,“创”指创新、创业,“用”指实践、综合应用。同时遵循科学与人文素质统一、通识与专业并重、课堂与课外结合的原则,培养能主动适应、对接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高文化底蕴与专业修养,掌握设计专业相关知识,能运用专业技能和方法,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人才。

三、进阶式多维融合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课程体系的进阶与多维融合

在大学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实行“大融合、大基础”的培养方式,在开设造型基础与行业导论课的同时,导入通识课程平台,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构建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基本认知,做好向更高阶段进发的知识储备。二年级划分具体专业,在深入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安排行业专家参与课堂成果评价,将专业理论与行业规范相统一,同时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以“一导多师”为抓手,由一位校内专业教师主导,多位校外导师配合,共同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三年级开设专题设计课程,将实际项目带入课堂,深化课程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将教学场地从教室扩展到工作室、公司或企业,安排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和成果评价,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具体实践,广泛参与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四年级通过综合专业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引导学生组成跨专业团队,开展实战性教学,形成创新创业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开设综合专业实训课程的过程中,要求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融合组成多支实训导师队伍,并指定一个导师为负责人,由负责人统一在相关平台发布小组实训项目,学生根据自身成长需要选择实训项目并组成团队,由导师组按照跨专业合作属性合理分配任务,实行“包干自立、互助竞争”的管理模式,实训主题和实训内容应导入真实场景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合理安排角色分工,体现跨专业的综合性、合作性、真实性。导师定期向学院汇报综合专业实训开展的情况,做到项目、时间、人员、场地、指导教师具体准确,学生组长要拟定可承担的实训项目名称、实训任务、时间、人员安排、报销等事宜,加强内外部联系,按时上交实训项目申报表、實训成果报告、报销发票等材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考评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使“产、学、研、创、用”更好地融合创新,一方面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但不评分,如通识课程的系列讲座或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经验分享,由于课程人数较多且所涉专业领域比较广泛,因此不参与评分;另一方面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与课程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终期汇报与评分,行业专家不直接参与授课但参与课程最后阶段的作品演示与考评。首先,由学生陈述并演示自己的课程项目成果,然后由行业专家发问,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回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行业专家会给予较多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行业标准与规范便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教学当中,专家评分可占百分之三十的比重。其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进行讲座分享或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由专家与专业教师进行组合式授课,由于行业专家不会全程都在课堂,教学方式也较为灵活,由专业教师负责把控整体课程进度,专家与教师评分可各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课程评价形式借鉴了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爱荷华州立大学艺术学院等国外高校对创意与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式。

笔者与杭州华桐广告有限公司、杭州友鹏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关于进阶式多维融合培养模式开展了相关合作,在一年级的“大融合、大基础”阶段,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开展系列讲座,学生根据讲座后的心得体会撰写报告,专业教师根据报告质量及到课率等指标进行打分,校外专家不参与评分。在二年级的核心专业课程阶段,专业教师会在课程前期与杭州华桐广告有限公司的校外专家进行接洽,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将公司近期的实际项目融入课程,将理论与实践学习无缝对接,结课后邀请校外专家一起参与评分并给予意见和建议,校外专家评分占百分之三十。在三、四年级的专题设计和综合实训课程阶段,以“一导多师”的培养方式为抓手,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至工作室、公司或企业。例如在核心专业课程“品牌形象设计”教学中,首先由专业教师导入项目内容与目标,带领学生在教室进行概念碰撞、创意策划、草图绘制、提案演练等,同时将校外专家请入课堂,由杭州华桐广告有限公司品牌项目经理、创意总监、品牌策划、视觉设计等资深专家授课,围绕实际项目的内容讲授项目操作经验与行业规范,在最终方案确定之后,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公司进行项目汇报提案并听取专家的意见或建议,在课程成绩评定时,专业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打分,评分各占百分之五十。考核成绩可分档测评,如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第一档为优,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标准和行业规范,能够较好地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设计创意和表达比较全面,整个过程能够积极思考,广泛交流。第二档为良,学生对于专业标准与行业规范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但在设计创意和表达等方面的运用还不够深入。第三、第四档为中等与及格,学生专业基础较薄弱,对待课程的态度不够积极,与导师交流较少,创意设计和表達效果一般,有迟到早退现象。第五档是不及格,有少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专业标准与行业规范不熟悉,创意设计和表达过程中缺乏草图与效果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甚至有抄袭行为。教师和相关专家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把关。

四、进阶式多维融合培养模式的初步成果

再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用实践来检验。在五年的验证过程中,由笔者担任指导的“匠自在”青瓷创新产品设计与推广项目,在“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陈亦杰、冯露艳等主创人员受到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的接见,并给予高度认可和鼓励。该项目还荣获“浙江省首届互联网+大赛”铜奖,并在“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验收过程中获得优秀等级。陈亦杰荣获“龙泉市第三届农村电子商务技能比武大赛”一等奖;“‘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丽水市级选拔赛二等奖;“浙江好项目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优胜奖。该团队在毕业后的三年中继续扩大“匠自在”青瓷品牌的影响力,在成功获得多轮融资后又创立了“九工匠”等品牌天猫店,以一年近千万元的营业额领先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品牌,为浙江省龙泉市的青瓷产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团队从成型到成长再到成功印证了进阶式多维融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优势。通过大学一年级的专业打通融合培养,陈亦杰等同学对于专业边界与跨界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识课平台与创业基础课程的开设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视野,使他们形成了创新创业的初步思路、认识到多专业融合组队的重要性,为后期的能力进阶做好了充分准备。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分专业学习强化了专业本领掌握的深度,通过行业专家参与授课、指导、评价等“一导多师”的教学改革,陈亦杰团队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思路,申报了“传统青瓷材质与金属、木、竹等材质的复合实验计划”项目,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现代陶瓷产品设计已转向融合创新,新材料、新科技、新概念的融入为该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通过查阅文献他们了解到,美国的克里斯汀娜·波丝维等知名陶瓷艺术家已经在表现手法与烧制工艺上融入了高科技因素,使传统陶瓷材料焕发新的生机。团队计划将青瓷材质与金属、木、竹等材质进行融合创新,在提升审美趣味的同时增加密封性与实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美更优质的陶瓷产品。四年级的综合专业实训课程为团队的项目实践提供了综合性平台,为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在此过程中,陈亦杰团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探索。第一,器物造型设计。制作瓷器用的高岭土在高温烧制时容易变形和开裂,为了减少残次品的损耗,在器物造型设计上,团队选择了一些比较对称的经典造型,例如在“荷合茶叶罐”设计中,借鉴了宋代青釉荷叶盖罐造型,保留了盖子边沿优美的曲线造型,将新品设计得既美观又实用,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第二,青瓷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物理复合。青瓷与金属材料的“混搭”并不轻松,因为胎体在素烧阶段的收缩率达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存在很大变数,虽然依靠师傅熟练的技艺和经验判断可以尽量避免误差,但人工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受限。团队大胆采用新设备“CHN-C系列杯碗类滚压成型机”,有效提升了青瓷产品的成品合格率,实现了多步骤一体化生产。第三,环保型辅助材料的应用。在青瓷与金属材料的复合拼接过程中,团队选择了3A超能胶,它的有效成分是环氧树脂,可将金属与陶瓷等材料进行高强度粘接,耐腐蚀,无污染,使用安全方便。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创新实践,形成了产品的竞争特色与可靠的品质保证,在后期的推广与销售环节,团队打通线上与线下多个渠道,逐步扩大“匠自在”青瓷品牌在业界的影响力。

五、结语

进阶式多维融合培养模式有利于地方高校突破师资知识结构固化的窘境,使教师在行业前沿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吸收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强化课程间的知识链接与层次递进,提升课堂管理水平,打破课堂沉闷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科研价值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研有效反哺教学的良性闭环;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提升创业项目孵化率与成功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界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积累设计管理与实践经验,为培养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光好.大学使命与文化创新:首都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章丽萍.基于产业创新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姚奇富.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易华.创意人才和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发展[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5]姜毅然,张婉茹,王海澜.以市场为导向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