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地形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20-03-02李娜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住宅区景观设计

李娜

摘 要:文章以微地形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住宅区微地形设计要素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微地形与景观建筑物、绿色植被、道路状况以及水流进行结合的几方面重要应用措施。希望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期间,能够注重应用微地形,为今后设计出更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景观提供依据。

关键词:微地形;住宅区;景观设计

注:本文系赤峰学院服务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应用项目“赤峰市居住区景观生态修复及品质提升研究”(Cfxyfc20183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微地形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安全性与建设成本

微地形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进行应用时,要运用少量资金使住宅区景观设计达到最佳效果。设计人员在对微地形进行设计时,要对住宅区周边环境以及所处地形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在保证土方平衡运用的基础上,根据施工实际状况对土方使用量进行科学预测,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微地形高度。另外,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还要充分考虑设计成本、人力成本等,在保证住宅区景观设计效果的同时注重其美观度,保证景观设计安全性的同时,为住宅区居民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合理设计住宅区景观

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运用“以小见大”的设计方式。其主要的设计理念就是运用有限的空间,通过专业的设计方式来实现真实真景的设计目标。设计人员在实际运用“以小见大”的设计方式时,在设计工作中要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文学性以及哲学性等。“以小见大”景观设计方式,适用于住宅区微地形设计工作,这样即便住宅区可设计的空间比较小,但是设计人员也可以根据住宅区地形的高度、尺寸、比例等因素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打破水平和垂直格局,同时也能构建动态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三)以人为本,选择适当尺度

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期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居民在景观设计方面的需求。微地形设计是为居民进行服务的,所以要尊重居民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建议,不能过于夸张和新颖,否则无法达到居民的预期效果。微地形设计要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動进行结合,满足居民感视觉的需求。其中设计人员要重视微地形的高度,一旦高度过高或是体积过大,就会使居民产生严重的压迫感。基于此,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物与居民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既要考虑景观设计给居民带来的舒适感,又要考虑居民对住宅区空间的需求状况。

二、住宅区微地形设计要素

(一)外观轮廓设计

在感官焦点具体特征的作用下,居民首先会被形状较大的物体所吸引,其次才会注重到景观设计的细节。尤其住宅区内的景观,通常状况下能给居民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颜色比较鲜艳、质地比较突出以及形态优美的景观。在这种影响下开展微地形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就要准确把握住宅区景观外观的轮廓设计,做好轮廓设计工作,能够给居民留下深刻印象。设计人员对微地形进行实际设计时,可以在边缘、坡顶以及水陆交接的位置不断加强设计,在准确把握外观轮廓设计的基础上,使其能够使住宅区景观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设计人员运用“以小见大”的设计方式,积极开展微地形术层次感设计工作,将住宅区微地形与景观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结合,充分体现出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

(二)微地形设计与住宅区实际面积相互协调

目前各个区域住宅区具有占地面积大、建筑物高的特点,居民站在水平地面上,景观建筑物就扮演着主要背景这一角色。这就要求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微地形的尺寸与景观建筑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住宅区景观。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微地形进行设计时,微地形的设计高度通常状况下都会控制在1.2m之内。如果住宅区整体的高度比较低,那么景观建筑物的高度也要低一些,使二者保持具有统一融合性。如果景观建筑与住宅楼离得比较近,为了能够有效防止产生风口,景观建筑设计的高度要保持在30~60cm。在景观地面尺度的设计上,可以按照黄金比例进行设计;微地形设计最理想的宽度,是要超过景观建筑宽度的三分之二,这样能够为微地形设计留有足够的横向空间,同时也更有利于微地形设计垂直空间上的错落有致。这一种微地形设计方式,比较适用于住宅楼比较高的住宅区,这样既不会使景观建筑完全沦为衬托物,也能够全面展现出微地形设计的个性。

三、微地形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一)微地形与景观建筑物相结合

实际上,微地形与景观建筑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二者之间具有双向适应的特点。因此,微地形与景观建筑物既要相互融合,又要相互衬托。本文具体将微地形与景观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重要的关系类型,具体表现为强调景观建筑物的主体地位和统筹地位。但是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在对微地形进行设计时,一般状况下,既要强调景观建筑物的主体地位,还要使微地形与景观建筑物相协调。

(二)微地形与住宅区绿色植被进行结合

绿色植被是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在开展微地形设计工作期间需要的最具有可塑性的因素。设计人员对绿色植被进行设计、组合排列以及改造后,能够使其与微地形相互进行补充,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微地形设计无法达到美观效果的遗憾。比方说在一些凹地形中对绿色植被进行改造,在凹陷处适当种植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缓和地形连绵起伏的状况;在凸出的地方适当地种植植被,能够进一步强化地势状况。在微地形设计的影响下,住宅区景观与绿色植被的形态、疏密程度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在微地形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要注重考量不同季节的变化状况,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详细分析,选择能适应季节特点的植物进行种植。因此,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应用微地形,要与绿色植被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有效增强景观设计的生机,能够充分展现出景观一年四季的交替变换。

(三)微地形与道路状况进行结合

道路是住宅区重要组成部分,是住宅区构成整体款框架的重要因素;道路不仅具有连接性,同时也能对住宅区按照功能作用进行区分,因此道路在微地形设计中占据重要作用。一般状况下,居住区中的道路被分为三种形式:小区级别的道路、住宅楼中间的道路、宅间小路。小区级别的道路和住宅楼中间的道路,对微地形具有一定的分割作用,同时也加强了住宅区空间的边界。目前各个城市的住宅区都有地下车库,设计人员在开展微地形设计工作期间,不能设计较高的坡度,通常状况下为0.6~1.2m;要选择轻质土或是陶粒,这两种土壤能够有效减轻地下室的顶板荷载;而在实际道路坡度设计上,尤其是对重要道路IAE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设计的坡度不能过高,否则在发生特殊状况时,不利于车辆正常通行。

(四)微地形与水流进行全面结合

对于微地形空间比较充足的住宅区,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期间,可以建设人工湖或是构建相应的水流,并将其与绿色植被进行全面结合,为居民构建和谐的微生态环境,为居民开展日常活动营造良好环境。实际上人工水流的形式多種多样,具体展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静水面人工水流。其实具体指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湖。对其进行设计时要选择具有平整特点的地形,设计人员可以将其作为微地形的中心地点,向周边进行逐步扩建。二是流动水流。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在对微地形进行设计时,其不作为主体设计因素,而是使其发挥点缀作用,可以将其与绿色植物进行融合,将其设置在绿色植物群中,这样能够使居民感到心旷神怡。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重点分析地势特点,可以由高到低对其进行设计,这样在重力作用下,就能呈现出自然流水的现象。三是垂直水流。生活中的瀑布、喷泉等就是同一种设计理念。垂直水流与其他类型的水流相比较,在设计过程过中其设计成本比较高,在后期维护期间,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因此,住宅区景观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该设计项目的经济状况,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再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

总之,住宅区景观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开展住宅区景观设计工作,就要坚持安全、以人为本、选择适当尺度等设计原则,并将微地形与景观建筑物、绿色植被、道路状况以及水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结合,在满足居民景观需求的同时,能够为居民营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邱兴.关于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花卉,2019(6).

[2]刘蔚兰.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9).

[3]周俊,郭新春,胡波.浅谈线路微地形微气象调查分析[J].电力勘测设计,2019(A01).

[4]郭新春,吴国强.基于GIS的微地形因子识别与提取[J].电力勘测设计,2019(Z1).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

猜你喜欢

住宅区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无限追踪⑧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住宅区导视系统人性化设计研究
传统造园思想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住宅区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