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学传播的人物形象符号化设计研究

2020-03-02刘毅飞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符号学人物形象设计

刘毅飞

摘 要:文章以四大名著人物形象的符号化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符号学视域下人物形象的视觉设计对文学作品传播的影响,讨论人物形象符号化设计的方法,对以四大名著为主体的设计进行研究,探索设计与符号的关系。

关键词:四大名著;人物形象;符号学;设计

注:本论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人物形象符号化研究”(2018SJA1779)阶段性成果。

一、四大名著传播概况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文化场域”交融的时代,打破束缚与陈旧,多元文化在地球的空间概念中相互融合。四大名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依其本身内容的吸引力激发无数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吸引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以四大名著为元素的各类作品层出不穷。研究发现,在光鲜的成果下,暗含文化与价值观的缺失。首先,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对传统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影响了古典名著文本的传播;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和国际上有大量以四大名著为蓝本的改编作品,但在改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严重影响了四大名著的传播质量。尤其是文学名著的西方化传播,在文化的精髓上发生了质的改变。如美国拍摄的影视作品《功夫之王》《美猴王》等,其素材来源都是《西游记》,但独立思想的宣扬、美国至上的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这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背离。文化内容的差异,不能准确完整地体现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精神内涵。文学名著,特别是古代典籍,承载着历史、文学、礼俗、信念等,其遍布全国,铸就了每一中国人的意识和感情。[1]即使面对当前文化氛围所呈现的多元交融的局面,传统文化依然要保持其个性,四大名著始终是传统文化的宝藏和载体。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我们要做的,但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是我们要坚持的底线。

二、人物形象的符号化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必然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真实独立的人物个性以及饱满丰硕的人物故事。四大名著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颇费笔墨,四部著作都刻画了不同性格特点、不同衣着服饰和不同阶层的各色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人物形象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信息的传播载体,而这种载体如何在新的环境中进行转化和传播值得我们思考。信息往往以符号的形式进行传播。符号是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体现。[2]因此,对于文学名著的文化传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符号”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符号化设计,转化表现形式,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人类把符号系统分为两部分:一种是较为抽象的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和音乐等;另一种则是有着清晰具象意义的符号,如标识、标牌、图腾等,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大多是这一种。如现代设计史上的风格派,风格派设计师提取简洁的元素作为视觉符号,把影响其内容的外在形式全部剥离,其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较为丰富,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设计师。基于此,人物形象的符号化设计也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一方面需要从文学作品中抽离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视觉表现;另一方面,人物形象本身的“所指”意义也不能丢弃。只有综合两者的符号设计才是完整的人物形象符号。

三、人物形象符号化设计的对策

文学名著的传播强调文本和传播意义的构建。正确解读名著,人物形象的符号化设计才能更好地与名著本身相辅相成,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依据皮尔斯的符号学原理,从符号媒介如何表征对象的角度,可以在对象指涉方面将符号划分为三种:图像符号、标示符号、象征符号。[3]对于四大名著人物形象的符號化设计对策,可以从图像符号、标示符号、象征符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表达内容最为直接,具有直观性,也最容易被观众接受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图像符号的影子。对于一件产品来说,其外形便是图像符号,人物的外貌也是人物的图像符号。图像符号不只是现实世界事物的表征,在虚拟世界也同样有效。比如石窟中的造像,是工匠头脑中相似意象的表征,也属于图像符号。因此,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符号化设计,首先应该结合图像符号的概念,从作者刻画的人物外貌特征入手,做到肖似。如《水浒传》中关于两位“莽夫”的出场描写:李逵身如黑熊,双眼怒目圆睁,头发如铁刷一样,面目狰狞,好像恶煞;鲁智深身高八尺,络腮胡须,虽有出家人样貌,但满脸横肉,不似出家,人称“花和尚”。除此之外,两人所用兵器也有差别。虽同为“莽夫”,但只要做好设计区分,“莽”的表现就会截然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表现中做到与原著描写肖似。当然,肖似并不是毫无主动性地一味照搬,还应借鉴风格派的方法,删除次要因素,保留主要特点,突出主体个性。另外,鲁智深的人物符号创作还结合了标示符号的设计方法。

(二)标示符号

标示符号是与指称对象有着互为因果关系或联系的符号,符号本身作为一个图形能够标明对象的存在。比如道路的标牌就是道路的标示符号,当我们看到某条路上标示“上海路”的字样,就会知道这条路是上海路,而不是其他路或者桥。同样,动物园的标牌、机器的按钮、雷声来临前的闪电,都是一种标示符号。面对四大名著中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在符号化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只按照肖似的方法进行区分,整体风格难免会走入歧途,具有因果关系或空间联系的符号形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如上文中提到的鲁智深,其符号化设计在追求形象接近的前提下,对于衣服、禅杖、戒疤、念珠的表现都属于标示符号的设计方法,用此种方法来标示“僧人”的属性。再如《西游记》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区分困难,要在抓住总体风格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区分。神仙、凡人、妖怪等人物形象的表征意义是不同的,人与妖不同,妖与神也不同,人神怪都有一个与之相互关联的思维形象概念,抓住这个重点,观众对于人物符号便一目了然。

(三)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的特点与图像符号、标示符号都不相同,其符号形式与符号对象之间并没有相似或因果关系,象征符号的形成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固有观念。人类发明的语言便是典型的象征符号,相同的人种在共同的生活区域长时间聚居,从而形成语言系统,语言与它所表征的对象并没有必然联系,用何种语言表征事物,仅仅建立在长期形成的约定之上。象征符号所表征的往往是同一类别或者有着普遍意义的事物,如鲜血象征死亡、高山象征雄伟、孩童象征天真等。象征符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不只包括上文所叙述的内容,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包含表征内容。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也可以提取到象征符号,如林黛玉的柔弱、关羽的忠肝义胆、猪八戒的好吃懒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象征符号本身成为作品传播过程中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上千人,在人物造型的区分上要结合人物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忠义、奸诈、莽撞、迂腐、智慧、多疑等都有代表人物。从地域的角度区分人物形象也大有不同,蜀国益州之地,天府之国,人物整体造型与其他相比偏小,更加俊秀;魏国一统北方中原,民风彪悍,主体造型偏壮硕;吴国地处江东,人物造型融合了蜀魏的特点,这样的考虑也和吴国经常转变对蜀魏的态度有关。

除了以上叙述的符号表征方式,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会影响设计的表现,而且三种类型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于人物形象符号化设计对策的分析,力图通过探索符号与设计的关系,提出更好的解决设计表现的方法,内容有待继续丰富。

综上所述,人物形象的符号化设计对于探索文学作品的传播具有深刻的意义。将人物形象符号化的过程与叙事表达相结合,观众才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内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样,设计师对于人物形象符号的视觉表现,一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人物背景、性格特征以及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便于沟通和识别的视觉符号。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89.

[2]姚婷.基于地区“非遗”传承的动漫形象符号化设计思考:以潮汕地区为例[J].美术大观,2018(9):124-125.

[3]徐恒醇.设计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67.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

猜你喜欢

符号学人物形象设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