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2020-03-02李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分析预防对策产后出血

李敏

【摘 要】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几率。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孕妇年龄、孕次、流产次数、有无贫血、第三产程时间、母婴接触吸吮时间、凝血功能障碍与产妇产后出血有关,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第三产程≥15min、流产次数≥3次、孕次<3次和凝血功能障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出血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针对初产妇产后出血原因需要加强产前健康知识宣教,加强产程观察,采取适合的方式缩短产程,通过综合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2

产后出血为分娩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大于等于500ml,剖宫产者24小时出血大于等于1000ml,产后出血已经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1],为了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分析产后出血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所遇相关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病例的病因和预防、治疗进行分析。纳入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妇年龄20~40岁,年龄平均为(27.4±3.2)岁,孕周37~41周,孕周平均为(39.6±0.8)周;纳入标准:产妇均为首次分娩足月分娩產妇;产妇与家属均知情同意,所选病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在我院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产妇与医护人员可良好沟通,无交流障碍。排除标准:产妇既往分娩史;产妇自身无完全刑事承担能力;合并严重精神疾病。

1.2 方法

回顾分析纳入产妇的临床资料,资料收集前先对医师进行相应的培训,统一方法以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培训合格后对纳入的产妇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高、体重、流产次数、贫血、妊娠合并症;胎儿体重、新生儿性别、新生儿畸形、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与第三产程时间、凝血功能障碍、母婴接触吸吮时间等。产后出血判定标准:阴道分娩者产后24小时出血量500ml及以上,判定为产后出血;剖宫产者产后24小时出血1000ml及以上,判定为产后出血。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著水平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经过对初产妇相关因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孕次、流产次数、有无贫血、第三产程时间、母婴接触吸吮时间、凝血功能障碍与产妇产后出血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初产妇产后出血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赋值,对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第三产程≥15min、流产次数≥3次、孕次<3次和凝血功能障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阴道分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较多,产后出血的临床发生率比较高,已有的临床研究显示与产妇年龄、产后情绪、子宫及纤维弹力等多种因素有关[2]。为了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本次研究对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通过本次研究对80例初产妇产后出血因素的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次、流产次数、有无贫血、第三产程时间、母婴接触吸吮时间、凝血功能障碍与产妇产后出血有关,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第三产程≥15min、流产次数≥3次、孕次<3次和凝血功能障碍。结果提示,为了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需要从影响因素入手,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产妇产程加强观察,由于初产妇没有分娩经验,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产程往往比较长,因此容易精疲力引起宫缩乏力,同时产程较长易引起初产妇子宫发生水肿,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与恢复,影响胎盘剥离,进而导致产后出血。

(2)针对多次流产的女性,由于子宫内膜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易发生子宫内膜感染、胎盘粘连、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残留等并发症,而造成产后出血率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育龄女性的婚前健康宣教,做好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次数。

综上所述,初产妇产后出血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针对初产妇产后出血原因需要加强产前健康知识宣教,加强产程观察,采取适合的方式缩短产程,通过综合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参考文献

陈平,邓媚,彭燕霞.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5):623-625.

叶青,孙立兰,牛世坤.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2):235-237.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分析预防对策产后出血
风电场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基于回归分析法的高校科技产出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