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

2020-03-02李素荣邹丽丽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护理干预

李素荣 邹丽丽

【摘 要】 目的:研究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治疗的80例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资料,将其作为对比组,同时选取该阶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80例老年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价,并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予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满意度明显比对比组高,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受创伤、制动、频繁静脉采血以及原发性高凝状态是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创伤、制动、频繁静脉采血以及原发性高凝状态均属于深静脉血栓诱发的危险因素,需对患者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减少疾病风险。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65-01

深静脉血栓属于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针对于老年骨科患者。因患者年龄较大,机体耐受力和抵抗力较差,术后长时间卧床休养导致下肢血流变缓,致使深静脉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形成深静脉血栓,甚至是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本次研究将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疾病风险,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治疗的80例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资料,将其作为对比组,同时选取该阶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80例老年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对比男性41例,女39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1.32±2.49)岁,全部患者中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股骨颈骨折、15例膝关节置换、7例股骨干骨折。研究组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69.55±2.36)岁;全部患者中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股骨颈骨折、16例膝关节置换、8例股骨干骨折。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首先向患者讲解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措施,告知该疾病症状,便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其次是给予凝血功能检查,便于排除腹部、心脏等静脉血栓,同时掌握股动脉情况,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则给予早期药物治疗。(2)术中护理,术中严格配合医师,及时观察患者各项情况,降低医源性损伤对患者静脉内膜造成的影响,同时,可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条件下,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3)术后护理:①预防性抗凝干预,针对深静脉血栓患者,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以及超声检查,严格观察患者症状,特别是针对于伴有严重脑血管硬化、外伤患者,可及时采取活血、抗凝药物治疗。②心理干预,因患者年龄较大,对手术多伴有紧张、恐惧等情绪,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相关措施和成功案例,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③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症状和体征,避免病情恶化等情况。术后需抬高患肢20-30°左右,针对手术区域提前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因刺激因素导致静脉痉挛以及血流瘀滞等,可借助物理仪器促进静脉回流[2]。④锻炼干预,若患者麻醉恢复后可加强锻炼干预,做肌肉向心性按摩等收缩运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逐渐带动患肢、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血流瘀滞。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可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标准,90分及以上表示非常满意,60~89分则表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则表示不满意。并分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明显比对比组高,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見表1。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老年患者治疗于护理方面逐渐受到社会和临床高度重视。因患者年龄较大,器脏功能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针对骨折患者而言,机体承受力和抵抗力较差,再加之受手术、疾病干扰,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患者受创伤、制动、频繁静脉采血以及原发性高凝状态等因素影响易引起深静脉血栓,为了降低并发症,促进疾病治愈,对其原因分析得知,主要受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流缓慢因素影响。在骨科手术中,术中肢体过度屈曲、牵拉患肢也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3]。同时,因骨科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较大,患者多为全身麻醉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器官逐渐退变,心肺功能下降,易导致静脉血流减慢以及下肢血流滞缓状态,若未给予针对性功能锻炼干预,使局部组织出现缺氧等情况,最终引起深静脉血栓[4]。因此,针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不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还要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起到降低疾病风险,预防并发症,提高满意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创伤、制动、频繁静脉采血以及原发性高凝状态均属于深静脉血栓诱发的危险因素,需对患者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少疾病风险。

参考文献

[1] 齐红蓉.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v.16(16):237-238.

[2] 张廉慧.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0):2709-2710.

[3] 郭薇, 马运侠.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3):447-448.

[4] 王春贤.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分析[J]. 系统医学, 2017, 2(3):147-149.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护理干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