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2020-03-02宋志凤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作用凝血因子

宋志凤

【摘 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36例直肠癌术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在2016年2月~2019年6月期间进行手术,观察组18例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1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Fbg、aPTT、TT、PT分别为(3.02±0.52)g/L、(38.17±2.38)s、(23.17±2.28)s、(15.88±1.25)s,其数据较之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2.22%(4例),两组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使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直肠癌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2

直肠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比较高,恶性化程度高,加之病灶位置低,解剖学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术后,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血管并发症,对肢体的血液循环存在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甚至是截肢[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36例直肠癌术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在2016年2月~2019年6月期间进行手术,观察组18例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1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年龄在52~82岁,年龄均数为(68.3±1.3)岁,女性患者11例,男性病人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54~80岁,年龄均数为(67.6±1.6)岁,女性患者10例,男性病人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术后记录并观察患者各项体征指标,及时的发现不良情绪,管理病区环境,保持环境舒适,术后遵医嘱对患者用药,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展开护理即可。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内容如下:

1.2.1 资料查找 查找与直肠癌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的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中与本院患者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病案及其相关的护理措施,最后综合找到的资料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1.2.2 实施 按照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护理过程中,按照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的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环境干预、体位与皮肤护理、躯体活动及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等等。同时,了解术后的一些并发症高危因素,给与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 纠正 依据临床护理效果,对护理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评估,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对护理质量进行改进。确保护理方案适应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凝血指标,主要包括Fbg(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和t值检验,P<0.05代表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分析 观察组患者Fbg、aPTT、TT、PT数据较之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患者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2.22%(4例),两组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直肠癌病灶位置解剖學结构比较复杂,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容易对周围组织及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引起术后并发症。此外,直肠癌病灶位置较低,这也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比较多样化,因此,在临床中必须明确其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其发病率[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Fbg、aPTT、TT、PT分别为(3.02±0.52)g/L、(38.17±2.38)s、(23.17±2.28)s、(15.88±1.25)s,其数据较之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在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明显更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低。循证护理建立在牢靠的实际根据之上,是依据现有的经实践检验得出有效成果的护理方式结合患者需求做出合理的改变,可以确保护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李晓慧,党慧莲.循证护理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3):517-518.

关惠娇.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2019,(20):90-91.

杨丽慧.循证护理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2018,15(10):280-281.

刘卉,王春晓.循证护理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1):145-146.

董海萍,曾晓兰,杨平.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6):1015-1017.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作用凝血因子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肾动脉支架术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下腔静脉滤器在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新劳动合同法视阈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