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20-03-02杨冬玲
杨冬玲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凝练出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灵魂。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生活化教学凸显出其优势,那么,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家国情怀
一、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优势
新《课标》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层级中,提出家国情怀素养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历史生活化教学重视历史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与时代的联系,可见,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非常符合历史学科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要求。
历史生活化教学从现实生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切身体会,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课堂展示自己的想法、学习成果,散发课堂活力,使历史课不再是与生活毫无关联的课程,也不是通过简单说教、生搬硬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感悟历史,反思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如此,学生自觉关注现实问题,服务现实的家国情怀素养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到了培养。
二、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1.联系实际生活,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如同打靶时枪上的准星,要把得住、瞄得准、三点一线不能马虎。”可见,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实施历史生活化教学,就要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也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者都注重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学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要求,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制定出联系实际生活并具有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
如在制定2013年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在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在新政的实施中,美国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来推进新政,这体现出了美国法制化的发展,进而联系现实生活中我国一些法制化建设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学生还可以通过罗斯福个人的经历,联系自身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等。这样,生活化的家国情怀教学目标能切实让学生有感悟和体会,比起教师简单的说教、单方面的灌输,更容易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家国情怀内容
家国情怀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具有高度概括性又简练的高中历史课本很难实现这一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另外,高中学生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认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对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一课进行教学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加征关税、华为等事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学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并从中获得一些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运用生活化的形式,构建新型课堂教学形式
齐健曾说:“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当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和美化。”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多样,如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实践活动、创设情境、联系现实、生活化的语言等,这些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氛围自由、和谐的历史课堂,使学生在相对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能畅所欲言,并以现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此獲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培养家国情怀的目标。
例如,在讲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之一“新经济”的增长模式时,我们可以结合目前社会有人提出的“知识无用论”,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并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力量有切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崇尚知识、重视知识和学习的观念,潜移默化地使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生根。
4.教师的转变是关键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课堂模式的改变,都离不开教师的活动。教师理念的改变、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系列问题得以落实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的观念不变,自身的素养得不到提升,那么任何教育改革都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要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能力,以便真正实现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齐健、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刍议三:怎样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历史教学》2007年第7期。
[4] 许姗姗《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6期。
[5] 郭彬彬《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一般自筹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指导下的历史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