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职传统工艺人才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

2020-03-02孙佳鹏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人才培养

孙佳鹏

【摘 要】传统工艺的发展对地方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我国传统工艺发展,相关艺术类院校或专业应主动尝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动态灵活的课程体系、创新传统师生关系、打造传统工艺传承与协同创新基地,有效培养传统工艺的传承人。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传统工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4-0036-04

中国传统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其主要载体是传承人。加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对振兴传统工艺、提高文化自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长期以来,传统工艺采用师徒传承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分为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师徒制和无血缘关系的民间拜师学艺师徒制,这种农耕文明条件下产生的培养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传统工艺强调技艺的习得,与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动手能力强、高素质高水平技能人才具有一致性,契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因此,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职业教育承担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重任,建立体制机制,并积极制定政策予以鼓励、支持和保障。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

(一)传承模式陈旧,缺乏可持续利用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传统工艺的核心在于传承人的手艺,而手艺直接体现在其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突出的是“熟能生巧”的熟练性和“庖丁解牛”般的技巧性。但是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上,仍然是以教师单向的知识性授课为主,师生互动有限,而且缺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支撑,只有传统的书本和课件资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技能的习得需要经过反复的感知、练习和强化,学生很难从教师短暂的、一次性的技能再现和讲解中充分理解技艺的精要之处,也无法熟练掌握技艺的完整流程。

(二)传承内容单一,缺乏专业和课程间的有效融通

艺术类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传统工艺美术类和现代艺术设计类。前者包括工艺美术品设计、首饰设计与制作、陶瓷设计与工艺、雕刻艺术设计、玉器设计与工艺等专业,侧重于培养传承人才,注重技艺的熟练性;后者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侧重于培养文创人才,注重创意设计能力的发展。虽然培养重点不同,但是两类专业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可共同服务于培养具有创新设计能力的传统工艺人才。但目前两类专业在课程教学资源、教师、学生等方面存在明确的界限,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沟通和交流。课程内容上普遍采用的是“文化课+专业课”的传统模式,课程缺乏多样性和系统性,缺乏企业真实项目、非遗特色项目、展览大赛等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实际创作内容,导致培养的学生只具备单一的能力,不能满足文创企业对复合型、跨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传承指导有限,缺乏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深度培养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传承人才,具有培养数量的优势,但也失去了传统师徒传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特色。与传统师徒制中师傅只带几个徒弟相比,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因材施教自然变得非常困难。虽然艺术类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特色聘请了具有行业企业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大师和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这些优秀师资只参与到了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传承交流不足,缺乏产学研三方联动的育人平台

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传承人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承人须从单一的技能型人才成长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只靠学校一方努力无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传承人才。而现实情况是,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确变成了学校一方的责任和义务,三方缺乏合作育人的共识,同时也缺乏合适的平台来有效整合和利用三方资源。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一)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数字云平台建设

由于传统手工艺的特殊性,在培养传承人时尤其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改变传承滞后、后继乏人的局面。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一系列传统工艺类优质在线课程和配套教学资源(视频、课件、作品、素材、图书等),推进数字云平台建设,将分散的、临时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转化为数字化、集聚化、体系化、可永久使用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数字云平台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搜集、储备、更新、丰富和完善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重塑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教师将以多点触控电子白板、投影仪、仿真项目教学系统等多样化的多媒体系统为手段开展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体验。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技艺流程拍摄以及手艺人或教师的详细讲解,充分展现传统技艺的文化之魂、意境之美、技艺之精。通过系列课程的打造,让学生理解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技艺能力,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教师可充分利用云平台开展资料上传、作业发布、考试管理、答疑互動等工作;学生可克服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自主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和素材,随时观看教学视频,进行线上提问和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灵活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构建动态组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成才需求

通过职业院校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弥补师徒传承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艺术类高职院校应根据地域特色、院校实际情况及手工艺市场发展趋势,将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传统工艺历史与发展、传统工艺保护与创新内容纳入课程体系。邀请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大师、艺术设计类大师、非遗传承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等高水平人才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聚焦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能力培养,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原有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组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基本素养模块、现代设计模块、传统技艺模块和创新应用模块。通过梳理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建立各知识点和能力点互相串联的课程知识能力图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模块间的纵、横向联系,形成课程内、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构建动态组合、有机联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再通过模块化课程打通专业壁垒,满足多专业协同融合、创新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提升学生技艺积累能力和技艺跨界创新能力。其中,基本素养模块注重提升学生基本素养,为技艺传承与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现代设计模块注重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学生根据自身专业侧重进行相应选择;传统技艺模块注重做好民族和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塑造,尤其是传统技艺中的核心工艺流程和制作技艺;创新应用模块是在以上三类模块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传统工艺文化与技艺的创新转化与应用(详见下页表1)。

(三)创新传统师承关系,开展“小班教学+导师带教”育人模式

探索传统工艺传承人“双向进入、双重身份”机制,一方面作为提升学历与知识素养的学生,另一方面作为学院技艺传授的重要师资力量。结合院校教育班级授课和传统师带徒的各自优势建立“小班教学(少于30人)+导师带教”的育人模式,开拓传统工艺教育新模式。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分别设置技艺导师和设计导师,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改革试点。

对于艺术类传统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学校挑选具有精湛技艺和丰富带徒经验的教师担任技艺导师,以工作室教学为手段,以真实的传统工艺项目为载体,对学生的学艺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将专注坚守、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的灵魂,掌握传统工艺的核心流程和制作技艺。对于艺术大类中现代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学校挑选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精通现代设计技艺的专业教师担任设计导师,以企业真实项目、国内外展赛项目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为导向,通过国内外艺术专题学习、经典作品赏析、作品创作等过程,引导学生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培养集工艺、设计和营销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让传统工艺在当代迸发出新的活力。两类导师不仅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还发挥自身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深入挖掘各类校外资源,积极为学生参展参赛、考察学习、艺术交流等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四)打造传统工艺传承与协同创新基地,多方合作共育传承人才

在政府支持下,艺术类高校、科研单位、文博单位和文化创意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传统工艺传承与协同创新基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保护,共同传承。由高职院校单主体育人转变为多主体育人,创新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推动区域乃至全国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技艺传承与协同创新基地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一是传承功能。要挖掘和引进一批技艺精湛、具有民族文化使命感和行业影响力的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按照传统工艺品类建立民间艺术人才师资资源库,以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以真实项目为引领,对传统技艺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同时鼓励他们在传承中不断吸收新元素、创造新形式,指导学生打造多元化的系列作品。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民间艺术人才所在的传统工艺发源地建立基地分中心,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中调研,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传统工艺,增进其对传统工艺历史来源和文化内涵的了解。二是创新功能。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现代设计师共同加入,结合行业企业最新发展趋势,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推动传统工艺的有效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跨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创作出既具有传统东方文化品质,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三是研究功能。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技术、环境等资源优势,积极吸引区域及全国范围内的艺术类高校、研究机构、非遗保护单位、文博單位、图书馆加入基地,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传统工艺研究团队,通过提炼传统工艺的内涵和价值,共同进行传统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传统工艺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人才培养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