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层意蕴

2020-03-02宋本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习近平人才

宋本江

摘要: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内容丰富、指导性强,而且主题鲜明、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明确、战略意蕴深远,是新时代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其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确保人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引导广大人才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根本保证。其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彰显了制度自信,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方法论。其三,建设人才强国是我们党在人才工作领域坚定的奋斗目标。其四,“为复兴聚人才”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意蕴。

关键词:习近平;人才工作;人才;人才强国;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0)01-0037-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正确把握人才发展的形势与方向、更好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人才观的价值取向

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也是人才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发展方向问题,多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习近平人才观蕴含的价值取向,凸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极端重要性。

(一)政治方向问题是我国人才发展首要的、根本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人才培养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性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凸了习近平人才观的价值取向——爱党爱国、拼搏奋斗,这里包含了人才的正确价值取向和人才工作正确方向两个层面。

(二)爱国奉献是我国人才应树立的正确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价值内涵是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人才的社会价值越大,其人生价值就越大。这是我国人才应当树立的正确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党一直堅持和弘扬的价值取向。在干部和人才选拔使用中,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人才标准,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思想,再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德”始终是贯穿其中且居于首位。这里的“德”,不仅涵盖了个人层面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更重要的是指社会层面的理想信念、爱国奉献、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大德”,即人的正确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德是才的统帅,“德”优,“才”则正确发挥;“德”劣,才则危害社会。有才无德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不能称之为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这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人才的德才标准和核心价值取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党和国家需要更多德才兼备、具有大德的人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深刻领会习近平人才观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奉献、为国建功作为毕生的核心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为党和国家事业聚才兴才是我国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

人才工作涵盖领域广、人才类别多、情况千差万别,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领导,人才工作就难以凝心聚力,甚至会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党提出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十多年来,我国人才工作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人才发展的显著成就充分证明,确立党管人才原则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有力地推动了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保证了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是我国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工作的根本性原则,位居新时代人才工作总要求的首要位置。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管人才工作,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切实做好兴才聚才工作,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努力开创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人才观的鲜明主题

“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场合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这一思想内涵丰富,意蕴高远,是习近平人才观的主题和核心。

(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紧扣时代脉搏,契合形势要求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凸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来人才争夺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剧,新兴经济体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明显提升,我国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主要目标国之一。从国内看,我国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加急迫、目标更高的新要求。正是对这一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适逢其势,恰逢其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对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战略应对,是适应我国发展迫切需要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人才观的鲜明时代性。

(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阔了视野格局,明确了工作方向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之所以成为习近平人才观的主题和核心,不仅因为它突出了总书记人才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精髓,而且还因为它更新了人才工作理念,开阔了人才工作视野,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明确了路径方向。一是更新了理念。“英才”二字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新理念,即要高度重视人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以求贤若渴的姿态、慧眼识才的能力广开贤路、广纳人才,不管在党内还是党外,只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德才兼备、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貢献的人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都要聚起来、用起来。二是拓宽了视野。“天下”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工作视野,即要放眼世界,开发使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主动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选用优秀人才,提高我国配置全球人才资源的能力。三是抓住了关键。“聚”“用”是人才工作的关键。“聚”是为了“用”,“聚”也蕴含着“用”,人才以用为本,“用”是目的。深入推进系统化改革创新,着力营造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积极性的政策制度环境,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

(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彰显了大国气度,坚定了制度自信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党管人才的工作方略,体现了一种眼界、魄力、气度,彰显出一种底气、自信、勇气。这种自信和勇气来自我国人才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人才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人才制度优势进一步凸显。国家“千人计划”14批次累计引进近8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达50余人。境外来华专家由2011年的52.9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90多万人次。从改革开放到2017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约占整个留学群体的83%,其中十八大以来留学回国人数占回国总人数的7成以上,“到中国去”“回祖国去”已成为海外人才流动新趋势。2016年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职称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创新激励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放权松绑,活力涌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审批渠道和流程进一步优化,国家移民管理局自2018年4月挂牌成立后仅2个月批准1881名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士在华永久居留,相当于2017年全年审批总量,我国人才政策开放度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加速形成。这些骄人的成绩体现的是人才制度优势,展现的是锐意改革精神,折射出的是开放包容气度。有了这种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理念正逐步变为现实,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不久将会形成。

三、建设世界人才强国:习近平人才观的目标指向

“建设人才强国,正是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我国人才发展现状的清醒估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人才领域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人才强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彰显了总书记人才观的目标指向。

(一)建设世界人才强国是我们党坚定的战略目标

自2002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建设人才强国成为我们党坚定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重大战略,他强调指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充分凸显了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地位。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诸多论述,无论是关于人才意识还是关于人才培养引进,无论是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是关于人才环境建设,都是围绕建设人才强国这一战略目标而展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是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新号令,体现了我们党对实现人才强国目标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二)建设世界人才强国对于国家富强意义重大

世界人才强国,直接体现的是人才规模、人才素质结构、人才开发投入、人才效能等方面的水平,综合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才国际竞争力,更深层次上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美国经济之所以雄踞世界长达半个多世纪,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奉行人才引进战略,利用灵活多样的移民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等从世界各地网罗人才密切相关。《世界移民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5年美国是最大的移民目的国,仅2015年就有4600万移民。自2000年以来,荣获诺贝尔奖的美国人中有1/3以上是新移民精英。二战后的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的关键期。中央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系列重大战略,其中人才强国战略是第一位战略、根本性战略。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人才强国,对于国家富强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目标较接近而任务更艰巨

自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国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我国人才队伍规模、科技人才资源跃居世界第一,基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科技创新呈现出“并跑”“领跑”态势,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升,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优势作用逐步显现。在世界人才竞争力评价中,我国人才综合竞争力居于第二集团的前列位置,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稳步提升,我们距离世界人才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人才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世界人才强国的差距仍然不小。从我国人才发展看,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问题还没有根本改变,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稀缺,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层次矛盾不同程度存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还不健全,人才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与世界人才强国比较看,我国在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居第43位(《2018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我国人才环境对全球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2015年我国人才贡献率为33.5%,而美、法、德、英等经济强国人力资本贡献率水平达50-60%。由此可见,越接近世界人才强国目标,我们面临的任务越艰巨,需要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从人才质量结构、创新能力、政策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环境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整体推进。

四、集聚民族复兴伟力:习近平人才观的战略意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民族复兴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上。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复兴大业,在论述人才工作时,多次讲到为民族复兴构筑人才优势,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人才观的战略意蕴。

(一)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人才引领和担当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历史充分证明,人才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人才引领,需要优秀分子担当。一百年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上下求索,虽然最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点燃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之火。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义无反顾肩负起谋求民族独立和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犧牲,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上世纪五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核威胁、核讹诈的严峻国际形势,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李四光、钱三强等一批知识分子勇挑“两弹一星”使命,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成功铸就了中国的“核盾牌”。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类人才勇立时代潮头、积极开拓进取,新一代知识分子勇于担当使命、大胆创新创造,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伟大飞跃。今天,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则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其中、担当使命。

(二)准确把握总书记人才观的战略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这些重要论述阐释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彰显了复兴大业对人才的强烈渴求,体现了习近平人才观的“为国聚才、为民族复兴聚力”战略意蕴。深刻领会这一战略意蕴,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理念,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优先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个第一战略。二是要进一步创新聚才用才的方法和举措,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尽展其才。三是要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教育“育人筑魂”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三)自觉肩负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集聚更加广泛、更加磅礴的人才力量。在新时代,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人才观的战略意蕴,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对于人才工作部门和用人单位而言,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下功夫,在政策、机制、环境建设上出实招,精心栽培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着力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为民族复兴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同心同向跟党走,立志爱国奉献,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中来,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主动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立足岗位、拼搏奋斗、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李锋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习近平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毛遂自荐
标题党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