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浪屿黄家花园:当时名门在

2020-03-02何书彬

同舟共进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家鼓浪屿陈寅恪

何书彬

两年多前,鼓浪屿“申遗”成功。“世遗”授牌仪式选在了有着“中国第一别墅”之称的地方——黄家花园举行。

1925年11月15日,也是在黄家花园里,高朋满座。归侨巨商黄奕住邀请了厦鼓中外名流500多人,赏菊、饮酒。这一年,黄家花园全部建成,包括北楼、南楼、中楼及楼前占地11988平方米(约18亩)的庭院。庭院里四季繁花似锦,花木来自福建南北各地,为了照料它们,主人聘了6名花匠——3名来自漳州,3名来自福州。

这是老鼓浪屿上的名门气象。但这名门气象,绝不只是有形的建筑、花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风度,一种品格。

而今,风流已逝。但是,一朵花的美丽,正在于它曾经盛开过。

传奇巨商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家花园的主人黄奕住是“闽南第一”的企业家,其身价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1919年,他携2000万美元归国投资。研究华侨史的学者林金枝曾在比较研究后说,他是当时对国内投资最多的华侨企业家。

1885年春,刚满16岁的黄奕住跟着南安同乡从厦门出海,开始了下南洋的传奇人生。他乘坐的船属于黄仲涵(民国外交家顾维钧的岳父)。到印尼后,他先做走街串巷的剃头匠,一年辛苦所得,仅够偿还来印尼的船费。而后,他把剃头工具扔进大海,走上了营商之路,从货郎担到咖啡担,又从咖啡担到咖啡摊、商店、批发商、国际贸易商。前后用了30年的时间,他终于跻身于和黄仲涵齐名的印尼“四大糖王”之列。

1914年,《世界商业名人录》在欧洲出版,黄奕住位列其中,名为“OEI TJOR”(黄奕住在国际商务邮件中用的名字——笔者注)。至此,黄奕住的名字成为了一个传奇,以至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闽南城乡,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要想富,就学黄奕住。”

定居鼓浪屿后,黄奕住把经营重心也转到了国内。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现代教育的热切支持者。1931年,廈大十周年校庆时,在创办人陈嘉庚之外,黄奕住对厦大的捐款居个人捐款首位。厦门大学还为黄奕住捐赠的图书印制书标。此外,他还对鼓浪屿慈勤女子中学、鼓浪屿英华中学、厦门大同中学、北京大学、岭南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和暨南大学等多所学校捐献了巨额资金。

但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他却选择了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而这个教育之法又在有意无意之间,于日后缔造了黄家的另一个传奇。

1921年,黄奕住在上海创办了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后增资到750万元)的中南银行。这是中国当时规模最大的侨资企业,由于实力雄厚,拥有钞票发行权,其所发行的钞票上,还印有黄奕住的签名。为了保证所发钞票的信誉,他还联合盐业、金城、大陆等银行,成立了“四行储蓄会”。

1934年,以中南银行为首的“四行储蓄会”在上海南京东路建成了78米高的四行储蓄会大楼(即国际饭店),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远东第一高楼”。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1952年。在中国它作为第一高楼的历史则更加长久,一直到1968年广州宾馆建成,才被打破。在鼓浪屿上,黄奕住和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结为儿女亲家,并且共同发起成立了厦门市政会。厦门第一条现代马路——开元路,即是出自市政会之手,厦门由此开启了一个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型之路。

此外,黄奕住还投资电灯、电话、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尤其是厦门的自来水事业,完全由黄奕住一手开创,他以700银元每月的高薪(当时厦门最高月薪)聘请由美归来的工程师林全成设计、建设自来水工程,除了向厦、鼓两岛供水,还给厦门港的各国轮船供水,由于水质上佳,各国商船称厦门自来水质量“远东第一”。

法国学者白吉尔曾以这样一段精辟的评论,来论说那个被称作“乱世”的时代里,中国企业家所扮演的角色:“那些企业家,都是摈弃旧观念、倡导新思想的超群人物,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他们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所做的贡献与五四知识分子的杰出作用相比,可谓是一珠双璧——尽管他们没有像后者那样的慷慨激昂。”

“中国第一别墅”

如果说,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的林家是当时鼓浪屿上的第一名门(林家为“台湾第一望族”的台北板桥林家,因《马关条约》割台湾于日本而选择内渡,定居鼓浪屿——笔者注);那么可以说,黄家就是当时鼓浪屿上的“第二名门”,而且随着和林家的结亲,而与林家不分伯仲。

林尔嘉的菽庄花园是鼓浪屿上最大的私家园林;黄奕住的黄家花园则是鼓浪屿上占地最大的私人住宅。从购地到建成,黄奕住共为黄家花园花费了365654.2银元。后期装修大量使用意大利大理石、进口楠木等贵重材料。包含购地、建造、装修等在内的总花费累计超过100万银元。

这笔钱,如果在当时用来购房的话,购买力如何呢?1923年,鲁迅在北京买下了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四合院,所费800银元。折算一下的话,一个黄家花园,仅购地和建造费用即相当于同期北京的457个四合院。

走进黄家花园,造价最高的为中楼。四面回廊,前为双向步阶,后为弧形宽廊——主人在此可远眺日光岩,也可宴请宾客。双向台阶、廊面铺装,楼梯及扶栏均用意大利大理石,工艺精湛,至今光可鉴人。室内的门窗、家具、护墙、地板、四壁、天花板均采用进口楠木。室内陈设,则有历代古玩、名贵钢琴、油画等。

不过,在黄奕住心里,最贵重的装饰也许莫过于悬挂在所有房间里的明镜,因为上面统统雕有剃刀、须刷、掏耳筒等。在中楼的二楼,他特意布置了一个“家史馆”,以此示子孙,毋忘创业之艰辛。

“大美者无言”

黄家的另一个传奇,来自黄奕住的女儿黄萱。

1951年,时任岭南大学教授的陈寅恪因目盲,需要找一名学术助手,当时校方向他推荐了很多教师,但陈寅恪都不满意。这时有人推荐了黄萱。仅通过发音和吐字习惯,陈寅恪就迅速判断出,黄萱有着——“门风家学之优美”。

很少有人能受到陈寅恪如此青睐。原因在于:一方面,陈寅恪素有“教授中的教授”之称。他精通十几国文字,包括突厥文等艰深语种。他治学严谨,涉猎渊博,思路如瀑布如奔马如神龙入云如流星四泻。一般教授、讲师根本无法追上他的思路,更谈不上为他做学术助手。另一方面,陈寅恪出身世家,天生有名士气质,而且越是在变革之世,越是坚持“物以类聚”的传统观念。

同为鼓浪屿人的诗人舒婷,曾这样描写黄萱:“无论在她养尊处优的豆蔻年华抑或是艰难困苦的抗战时期,她都绽放着最纯朴最率真的笑容,一览无遗地袒露洁白无垢的心地,恬淡内敛的聪慧,以及荣辱不惊的阅世方寸。”

黄萱,1910年出生于南安,9岁时,随祖母、母亲来到鼓浪屿。她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林巧稚的母校,当时鼓浪屿人称之为“上女学”)毕业后,父亲重金为她延请名儒硕彦,施教经书格律,一习就是整整5年。

如上文所言,黄奕住本人是一个现代教育的热切支持者。为何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他却要采用传统的闺阁教育呢?他一生都是孔子的忠实信徒。《论语》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他要像打磨一块璞玉那样,打造出发光的宝玉。舒婷说,他——“决心让女儿成为真正的名媛淑女”。

正是闺阁教育所特别注重的经史子集,让黄萱打下了深厚根基,尽显才女风范。黄萱的女儿周菡则说,黄萱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她的一句话:‘差(指使)猪差狗,不如自己走(做)。也成了妈妈的口頭禅。外婆造就的妈妈,事事自己动手,平等待人,朴素真诚,太不像巨富家的大小姐了。”

抗战时期,黄萱先是为了支持夫君周寿恺救护抗战将士,借住在娘家,后来又举家搬到贵州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所在地)。

1950年,周寿恺受聘于岭南大学医学院,黄萱也来到广州。在担任陈寅恪助手之前,黄萱一直是一名家庭妇女,相夫教子,秉持父亲的遗训。

黄奕住在抗战胜利前夕去世,临终训子孙:“‘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孔子之言,信足垂训万世。余毕生谨守,弗敢违失。汝曹勉之。”

在中山大学,很多人认为陈寅恪“脾气怪”,但他不仅从来没有批评过黄萱,而且说:“我之尚能补正旧稿,撰著新文,均由黄先生之助力。若非她帮助,我便为完全废人,一事无成矣。”

在黄萱的协助下,陈寅恪完成了《柳如是别传》。这固然是因为黄萱可以准确地从浩瀚书海中精确找到某一句话的出处,也能在工作时紧随他的思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二人修为相近。按陈寅恪研究者陆键东之说:“带着旧时浓浓王谢人家痕迹的两户人家,以礼相待,挚诚相见,人生品位俱同。”

黄萱晚年回到鼓浪屿,归居父亲当年送给她的漳州路10号别墅。在这里,可观赏鹭江潮起潮落,可远眺九龙江水浩浩东去。她的书架上放着在广州时常读的《十三经注疏》《明经世文编》《四部备要》《佩文韵府》《清代闺阁诗人微略》《增补氏族笺释》等数百部线装书,按经史子集四部类有序陈放。这些今人多数已不知道也难以读懂的古籍,书中多处留下了黄萱点句的笔迹。

2001年,黄萱去世。

其女周菡,以悼词《哭妈妈 谢真情》回顾了妈妈的一生:“她有条件骄横,可是她平等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他们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她可以奢华,但却读书、做事,一生俭朴……”

有句话说的是,要评价一个文明怎么样,就看它产生了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以此而言,鼓浪屿作为一个曾经推动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地方,它最大的成就,不是岛上那千姿百态的老房子,而是它曾经孕育过的出色儿女。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理事长、东京大学教授西村幸夫在论及地方魅力时,曾这样说:“地方的魅力,事实上是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魅力,而产生出来的。”以此角度而言,鼓浪屿最美的风景,是人。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名媛”为“名门闺秀”。何谓名门?何谓名媛?对从鼓浪屿走出的黄萱而言,绝非珠玉加身,更不是颐指气使一门心思要做“人上人”,那与“名媛”恰恰背道而驰。真正的名门、名媛,是一种风度、一种品格,即如陈寅恪欣赏黄萱的理由——“门风家学之优美”。

舒婷笔下,把黄萱的一生概括为5个字:“大美者无言。”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猜你喜欢

黄家鼓浪屿陈寅恪
惆怅伤春人倚栏——黄家泽的艺术人生
A uniqueness theorem for holomorphic mappings in the disk sharing totally geodesic hypersurfaces
鼓浪屿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chalinus from Huangshan,Anhui,China (Squamata:Xenodermidae)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