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去十九号房》女性角色的内心挣扎

2020-03-02徐嘉聪

现代交际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我

徐嘉聪

摘要: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作品《去十九号房》描绘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自我的挣扎,对本我的反抗的形态。女主角苏珊想要逃离这一现状,却发现自己已无处可逃,因此租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旅店,用来逃避这一现实。苏珊的婚姻使她从“职业女性”变成了“家中天使”,成为一个温顺懂得自我牺牲的角色。“家中天使”同时阻碍着女性去追寻自我、自我独立。苏珊的方法就是从挣扎中彻底解脱,最终她选择了死亡。

關键词:自我 本我 挣扎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99-02

莱辛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2007年的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把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她。直到今天,她也是获奖时年纪颇高的诺贝尔获奖文学家。她是第34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她也是第11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3年11月17日,英国女文学家多丽丝·莱辛逝世,享年94岁。

莱辛作品风格和写作手法可简要概括为下面几种:

第一种是以非洲殖民地人民的简单生活为写作背景,她创作了寻求民族独立、生而平等自由为原题的文学作品,运用了经典的写实主义写作手法。

第二种以早期处于不平等的艰难处境女性,寻求自由平等为题材创作,大胆运用艺术写作文笔,用来激发人们更深的反思。多丽丝·莱辛在女性艰难的创作过程中,多偏爱刻画有不幸福婚姻甚至婚姻破裂的女性,简而言之,她爱写那些因为丈夫的离去就生活艰难的悲惨女人。她的作品都仿佛在写她自己的人生,有她曾在非洲生活的经历,有表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让读者产生对科幻的好奇和对自然的向往。

多丽丝·莱辛还喜欢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暗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危机,预言未来,这与她儿时的喜好有关。此后她又回到写实主义的叙事风格,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是,她的文笔更为简练,每一部小说都会表现突出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现实问题,题材决定了小说的风格和情感的铺垫。

一、对于爱情的看法

莱辛觉得在感情方面,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爱情,追求爱情是人生来最自由平等的权利。不幸的是,人们却放弃了这看似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莱辛偏爱以现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寻求解放的道路这一题材的小说作品来批判女权,但是她不太乐意被定型为“女性主义作家”。

二、故事简介

小说《去十九号房》刚开始叙述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仿佛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女性角色苏珊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丈夫马修是一名大字报的副主编。两个人从恋爱走向婚姻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孩子,妻子苏珊怀孕后就辞去了工作,专心照顾孩子。苏珊每天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牺牲事业。等到儿子女儿上了学后,她想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但是此时的她发现成功并不是那么简单,理性告诉自己不能这样。她为了有属于自己安静的空间,租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旅店——19号房。房间虽然阴暗潮湿,但有苏珊在大房子里享受不到的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但好景不长,由于她经常外出,丈夫察觉她的行径奇怪,甚至怀疑她有婚内不忠的行为,苏珊自己没有多作解释,只为给丈夫一个容易讲通的解释,便肯定了这个理由。最终,在理智和内心的挣扎下,苏珊选择在十九号房里死去。

三、故事意象

1.第十九号房间

十九号房间的意象是故事的重要意象,房间代表了女主人公苏珊的内心世界,但是它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以下几种原因的:

第一,女性对于自由的追求与逃避。男权世界下追求自由的女性持有一种“逃避”的态度,因为追求自由是与当时女性依赖型人格相违背的。例如,苏珊结婚之前是独立的职业女性,她有广告绘画的天赋,与男性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等级,但婚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苏珊放弃的不仅是事业,还有她本应有的自由和个性。她开始变得顺从,贤惠,依靠丈夫,但是内心还是想有属于自己的真正自由的空间。这两种情绪的碰撞使她难以靠在某一边,完全屈服或者完全反抗。她开始逃避,这便出现了文章中的旅馆,十九号房。

第二,社会背景的压迫和女性对自我的控制。“二战”以后的英国社会对婚姻中的女性有一种独特的价值约束,要求女性面对婚姻要有牺牲主义,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变成顺从听话的“家中天使”,从而实现女性在婚姻中的自我价值。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男权社会的讽刺,女性从独立者变成依赖者。但当时的女性,都是在用这种评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成他人意欲成为的人,而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第三,苏珊的内心真正追求。十九号房间也代表了苏珊内心想追求真实自我的一种表现,如果她极度顺从,理智上的原则束缚着她,她不会如此纠结,这也代表着当时女性想要追求自己的个性,想要在当时所谓理性社会的约束下建立起内心自由不被约束的一种女性视角。“家中天使”这一词源自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篇关于女性职业的演讲稿,描写了一种顺从贤惠的家中妻子的形象,而这一形象与婚后在家中耐心照顾儿子女儿的苏珊极为符合。

2.婚姻

“明智的婚姻”也是对应男权社会中的典型婚姻模式。故事的开头就提到苏珊和丈夫的自由恋爱、结婚。“明智的婚姻”意味着和谐美满,在这里被认为是一种好的意象。但是事物总有好的一面,也有糟糕的一面。好景不长,这种婚姻也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去十九号房》中苏珊的婚姻,独自留守在家的那种空虚感,也是莱辛的内心独白。苏珊在婚姻中最初是在不经意中抛弃了自我,选择家庭;孩子们纷纷独立,她开始迷茫,开始在依赖中寻找自由;她选择逃避,这也是她在四口之家里想有一个“妈妈的房间”的最后诉求,但是她失败了。婚姻让苏珊找不到真实的自我。

三、写作手法

《去十九号房》中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等写作手法。故事是叙述苏珊追求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过程,但是文章用苏珊在偏僻城镇租住的一间小屋命名,并且故事中也介绍了房间的环境,“缎子床罩发出俗气的光泽,在两个身体在床罩下面抽搐完毕后,它被敷衍了事地重新铺过;五斗橱上面的玻璃上有少许粉末;窗帘褶里有极其绿的暗影。”这一环境和苏菲家中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阴暗、狭小是这个出租屋最鲜明的特征,但苏珊在这一空间中找到了自我,并选择在自由中享受最后的安静,直至死去。房间里的阴暗象征着客观世界中普通人对于女性自由的不赞同,牺牲自己事业与自由的大房子里宽敞明亮,追求自己内心平静的房间反而阴暗狭小,这也是对现实约束的一种讽刺。

《去十九号房》的结尾是悲剧性的,它代表了当时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寻求自我解脱的矛盾心理,本该幸福的家庭最终导致了妻子的早逝,作者用悲剧性特点控诉了男权世界是存在弊端的,女性在艰难的岁月长河里不断挣扎地寻找自我,正如莱辛的小说一样,女性开始思考如何从悲惨的人生中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欣.《到十九号房去》的悲剧性原因分析[J].文学教育,2015.

[2]李岱.理性·情感·自由:多丽丝·莱辛《去十九号房》的一种存在主义解读[J].海外英语,2015.

[3]潘佳云.论《去十九号房间》中的心理毁容[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自我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中国商业广告中的“自我”呈现
对戏剧艺术表演中自我与角色关系的探究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