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政补贴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影响
2020-03-02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并且产生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此现象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形成了“农民工”群体。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处于义务教育时期的所有中小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已达到1300多万的总数。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普及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更是推动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落实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一方面保障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提供便利,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数据、变量的设定
本文所采用的是卫计委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城市特征数据。通过对宏观数据的整理以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否获得良好的义务教育资源(edu)为因变量:可以获得为1,不能获得为0;将农民工的家庭收入(income)、双亲流动的情况(mobility)、父母的就业身份(employment status)、流动的时长(time)或者是父母工作的稳定度等作为控制变量;当地政府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财政补贴(subsidy)作为自变量。
从经济方面入手,农民工的家庭收入是考虑的因素之一,收入越高,可用于孩子教育支出的资金就会增多。从义务教育供给主体的角度出发,政府用于教育方面的资金预算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双亲流动的情况考虑的是父母中只有一人外出还是两个人共同外出。而父母的就业身份不仅考虑了家庭情感支持,即是否有固定的陪伴孩子学习的时间;而且还考虑了社会因素,即人际资本,是否具有帮助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学习的人际资源。最后还涉及到农民工本次流动的时长,即流动时间较长,这些农民工家长会为孩子选择更好的教育资源。
三、实证分析
表1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注:* P值 < 0.05,* * P值 < 0.01,* * * P值 < 0.001.
从表1可以看出,政府作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主要供给主体,其财政补贴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影响是显著的,会对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农民工的家庭收入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的关系,即农民工的家庭收入越高,农民工子女获得的学习机会就会越多。农民工的家庭总收入越高表明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可以为子女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高收入在面临高额的赞助费时,也会相应地减轻经济压力。双亲的流动情况分为一人外出和共同外出,一人外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影响不显著,共同外出对其影响非常显著,这是因为只有一人外出的大多数情况都是以谋生为主,住宿条件不太理想,将其子女接到城市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两人共同外出则会从长远考虑,有利于孩子的基础教育。针对父母的就业身份,分为三类:雇员、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结果发现这三类职业身份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影响都不显著。最后是农民工个人本次流动的时长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影响,结果是显著的,即农民工在本地流动的时间越长,让其子女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资源的可能性也会越大。
四、总结
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伴随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的健康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从文中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因素来看,农民工的家庭收入、政府财政补贴、共同外出以及本次流动的时长起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以“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为标准,将“不仅有学可以上,而且要学得好”作为其最终目标,整合多方力量资源,最终形成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共同促进农民工子女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资源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