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20-03-02曾俊超姚冠勇李慧卉刘峻宇曾美红陈丹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曾俊超,姚冠勇,徐 信,但 超,李慧卉,李 芳,刘峻宇,郝 婷,曾美红,范 嫣,陈丹妮,杨 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体检中心,湖北武汉 430022)

动脉硬化程度能反映动脉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决定因素,动脉硬化程度升高会极大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1]。炎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能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动脉内膜脂质沉积、纤维化和斑块形成,使管壁结构改变并造成硬化程度增高。因此,动脉硬化程度的升高可能伴随着炎症标志物的升高。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均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2-3],它们在循环中的水平能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程度,同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是否均与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有待探索。本文旨在研究本院体检人群中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的关系,为动脉硬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本院体检的人群749例,男性565例,女性184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4.83岁。其中动脉硬化程度升高者360例,动脉硬化程度正常者389例。排除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动脉硬化的不确切诊断,排除近4周服用抗炎药物史,排除患有其他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的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动脉硬化度检查 根据血管硬度、堵塞程度和血压,使用BP-203 RPE Ⅲ动脉硬化检测装置(购自日本Omron公司)评估体检人群的动脉硬化程度。异常结果包括:动脉血管硬化、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度升高。

1.2.2淀粉样蛋白A的检测 采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试剂(购自中国广州微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并定量。操作方法参考试剂盒说明书,将10 μL全血用加样枪吸取到配套稀释液中,吹打混匀后将75 μL稀释后的标本加入到淀粉样蛋白A检测卡,并上机等待检测结果。检测过程由专人操作。

1.2.3C-反应蛋白的检测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型号AU5400)及其配套试剂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定量。

1.2.4协变量 年龄、性别来自体检者的自我报告,身高和体质量由专人检测,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cm)2。血压和心率由专人在体检者安静状态下测量得出。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空腹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Kolmogorov-Smirnov正态检验检测正态性,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总体均值的差异,χ2检验比较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在Crude模型中未对变量进行调整,在模型1中调整年龄、性别和BMI,模型2中调整年龄、性别、BMI、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用限制性3次样条分析进一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非线性关系,设置33 th、66 th和99 th 3个节点,以10 th做参考点。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 在749例研究对象中,有360例(48.1%)存在动脉硬化程度升高,归为动脉硬化组;剩余389例研究对象归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硬化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特征比较[M(P25~P75)]

续表1 两组一般特征比较[M(P25~P75)]

2.2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在两组间的比较 由于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且包含数值0,因此,在它们的原始值的基础上加1后做以10为底的对数转换。在未调整模型中,动脉硬化组中的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高于对照组(均P<0.05);调整年龄、性别、BMI(模型1)后,趋势不变;充分调整协变量(模型2)后,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间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相对变小(P=0.041),而两组间的淀粉样蛋白A水平差异仍然较大(P=0.003)。见表2。

表2 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在两组间的比较[M(P25~P75)]

注:Crude表示未调整变量;模型1调整年龄、性别和BMI;模型2调整年龄、性别、BMI、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

2.3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风险的Logistic回归 对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进行对数转换,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风险呈正相关,95%CI为3.299(1.575~6.910);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风险呈正相关,95%CI为2.798(1.670~4.689)。在多重Logistic回归中,未调整协变量的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风险呈正相关,95%CI为2.191(1.165~4.119),而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风险无关;这种趋势在模型1中仍然存在,在模型2中,淀粉样蛋白A依然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关系95%CI为2.112(1.046~4.266)。见表3。

表3 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风险的Logistic回归

2.4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风险的非线性关系 设置33 th,66 th和99 th 3个节点,以10 th为参考节点。在调整了年龄、性别、BMI、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后,随着淀粉样蛋白A的升高,动脉硬化风险的变化呈现为类似于“指数”的增长模式,χ2=0.124,P<0.05,见图1。

图1 限制性3次样条回归分析中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风险的关系

3 讨 论

动脉硬化是由高血压、糖尿病等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血管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动脉硬化程度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还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冠心病的发生风险[4]。本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而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可能依赖于淀粉样蛋白A。

炎性反应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炎性指标已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炎症标志物有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此外还有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5]。其中,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均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由机体在外伤、感染和肿瘤等因素作用下,在肝脏合成并分泌入血。C-反应蛋白能与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磷酸胆碱结合,激活补体,并能调控吞噬功能,清除体内的外源性物质[6]。淀粉样蛋白A属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载脂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当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细菌)入侵时,肝脏会大量合成淀粉样蛋白A,并在5~6 h内升高至正常水平的1 000倍[7]。

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不仅能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还参与了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进展。ROSS[8]提出炎症及细胞因子在冠心病的病理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可能都参与了冠心病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淀粉样蛋白A可能更直接地参与了冠心病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以通过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变化发生改变。ZEWINGER等[9]发现在淀粉样蛋白A水平较低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和心血管病死率呈负相关,而淀粉样蛋白A水平较高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其呈正相关,这表明淀粉样蛋白A影响着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此外,淀粉样蛋白A的水平还与斑块的稳定性、血压的改变等有关[10-11]。本研究中,虽然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间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调整协变量的增加,C-反应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逐渐变小,而淀粉样蛋白A在两组间始终存在稳定的差异。此外,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均具有相关性,但在多重Logistic回归中,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不再具有相关关系,而淀粉样蛋白A在多重Logistic回归中经多种协变量调节与动脉硬化依然具有相关性。这一结果反映了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可能依赖于淀粉样蛋白A,而淀粉样蛋白A可能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推测,对于动脉硬化的评估,淀粉样蛋白A的价值高于C-反应蛋白。在非线性分析中,淀粉样蛋白A处于低水平时,动脉硬化风险基本不发生改变,但当淀粉样蛋白A达到一定水平后,动脉硬化风险随着淀粉样蛋白A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表现为指数增长。

此外,在本研究中还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早期预测指标。同型半胱氨酸能增加Ⅴ因子的活性,影响血栓调节蛋白的表达,促进微小血栓的形成。同型半胱氨酸还对二磷酸腺苷酶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的条件下能增加血液黏度,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12-15]。由此推测,动脉壁的硬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先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脉硬化可能是更早的冠心病预测因子。

本文在研究设计上存在不足,由于是横断面研究,不能断定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的因果关系。一方面,淀粉样蛋白A的升高,可能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另一方面,非炎症危险因素引起的动脉硬化也可能继发地引起炎性反应从而升高淀粉样蛋白A水平。此外,还可能存在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发性疾病会继发地增加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水平。因此,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确切关系需要大标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4 结 论

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而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可能依赖于淀粉样蛋白A。由于是横断面研究,不能断定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硬化的因果关系,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低密度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的研究进展
载脂蛋白C-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