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策略思考

2020-03-02陈艳

剧作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群众活动

■ 陈艳

二十一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需求也随之提升。群众文化活动亟需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要求,因此创新群众文化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机制势在必行。目前群众文化的发展还处于瓶颈期,存在着思想意识、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和设施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动着地方文化的建设,亟待更新观念,着力创新发展建设。应该看到,一些地方的群众文化建设已经开拓了新的路径,从中总结经验,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群众文化的思维理念创新策略。意识决定行动,群众文化创新首先要在观念上更新理念。群众活动影响整个国家的先进文化,当前我国处于新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政治经济等方面都迎接着改变和挑战,有很多新思想和新要求。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要捕捉到这些新的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上,调整管理理念,健全公共设施,开展创意活动。应活学活用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因地制宜地传承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促进国民整体素养的提高。同时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经验,与本地情况相结合,形成合力和双赢的效益。国外的群众文化建设大多都是工业化的产物,政府倡导与群众自发相结合的模式,更注重非赢利组织的捐献。我们也应该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群众文化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相结合,个性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展开工作。

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创新策略。群众文化活动的运行机制决定了活动开展的影响力和发展方向。运行机制包括政府导向、市场运营、资源整合、品牌建设等等。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建设向着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发展。本世纪初我们就倡导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的改革,目前已初见成效。创新运行机制要将宏观谋划和微观操作相结合。宏观谋划指政府要起到引领的作用,为群众文化的开展搭建平台。比如统盘运行为基层“送文化”等工作,建立平台,加强指导。同时实现群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共建共享,资源统一组织、运作和配送统一。微观操作的宗旨是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力。通过“文企联姻”等途径把文化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使群众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和活动。微观操作包括项目推动和品牌建设,这也是文化作为资源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群众文化的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结合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总结出目前群众文化的管理可以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的综合式管理模式。在活动构建之初可以集中宣传、集中指导,在活动进行中可以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分散式的活动,这样更加灵活和便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展示。在活动展示阶段也可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便于群众更好地参加活动。管理模式也可以多元化和多渠道相结合。现代化社会人们越来越青睐信息技术,可以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构建群众网络文化。可以在文化馆推出文化预约等活动,提供菜单式的服务内容,也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节日庆典等开展定制化服务,最大化地尊重群众的个性化文化需求。管理渠道也应该多样化,合理设置机构,精简工作流程。在活动模式的创设上,可以依托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充分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在以往的演讲会、朗诵会、参观展览等形式的基础上,创设文化节、文俗村、网络竞赛等新形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弘扬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以及先进文化。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尊重人民的需求,无论怎样的模式和内容,都是要让各种层面的人民大众体会到文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要努力探寻群众文化的最新动向和需求内容,最大程度科学、合理地运用资源配置资源,尽量保证满足个性化和共性化的群众文化需求。除了以上提及的创新路径,在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群众文化都尚需多样化的新发展,积极引导群众文化活动走向繁荣发展的新明天。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群众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