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主义的多重诱因及其治理之道

2020-03-02

理论探讨 2020年1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理想信念形式

陈 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南京210004)

在唯物辩证法中,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但是,作为一种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形式主义则需要引起注意和革除。客观而言,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只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对形式主义顽疾保持高度警惕,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对形式主义做过批评,他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1]并发出了“形式主义害死人”的感慨。时至今日,形式主义依然以不同形式存在并对政党政治和现代国家治理产生消极影响,被看作“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2]。因此,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进入新时代,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成为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客观而言,当前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从不同视角对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现实危害及其预防策略等问题做出了分析研判。但是,深入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现象描述这一外部层面,尚未对形式主义的负面影响及其内在诱因等深层次问题做出分析。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界分形式与形式主义的区别入手,对形式主义所衍生的消极后果、内在诱因以及治理方略做出探讨。

一、形式与形式主义:两种不同属性

形式主义与形式,仅有两字之差。因此,谈及形式主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与“形式”的关系。形式,本身是与内容相对应的一个哲学范畴。从本质意义上看,形式与内容是内在一体的,内容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要素,也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则是把事物内部各要素建构起来的结构和方式。二者都是事物存在的重要基础,从来就不存在脱离内容的形式,也不存在游离形式的内容。这说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形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价值。

对形式的理解需要紧扣两个层面:其一,不可低估形式的重要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早就告诉人们,形式是任何事物存在的重要依托载体,从来就不存在脱离一定形式的事物。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形式是其必备的重要载体。因此,不能把形式看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诚如邓小平所言:“我不反对必要的形式。有了形式才能鼓起气,才能有气氛,但是不要只注意形式方面,而工作不够踏实。”[3]这就是告诉人们,要把形式作为事物存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准确研判形式的定位。尽管形式对事物存在发展不可或缺,但是相对于内容而言,它仍处于从属地位。事实证明,只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最终必将使事物处于空壳状态,就会背离唯物辩证法,使形式成为凌驾于内容之上的空洞之物。这就告诉人们,既要重视形式,也不要过于迷恋形式。

一旦对形式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误判,就会诱发产生形式主义。从其本质含义看,形式主义是一种庸俗的工作作风和方法,其突出特征是“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4]100,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5]368。由此可见,形式主义与形式有着显见区分,呈现出两种不同属性。前者把追求形式当作唯一目的,为了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真实客观性,因此极易滋生假大空的花架子;后者则把形式当作事物存在的重要载体,既看重形式的重要性,也不会为了形式而泯灭内容。对于形式与形式主义之间的区别,列宁在指导俄国革命斗争时就做出过分析,在他看来,党的纲领、文献、章程、决议,以及实行的少数服从多数,都是一定形式和重要条件,并不是形式主义。但是,“过分玩弄辞藻或十足的官僚主义,即杜撰一些多余的、显然没有益处或文牍主义的条款”[6]却是形式主义。随后,他还批评约诺夫,认为“约诺夫同志以轻蔑的口吻谈论‘形式’,却不懂得进行协商和遵守协定的正式条件之间的最根本的区别”[7]。

对于形式与形式主义的两种不同属性以及形式主义所存在的危害,中国共产党也保持着高度警惕。1942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用“开中药铺子”的比喻一针见血地抨击形式主义:“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8]838新中国成立之后,执政党对形式主义继续保持清醒认知。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但是形式主义也随之以多种面貌呈现出来。对此,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就对这种“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4]100做出批评,并要求必须制止。

进入新时代,执政党对形式主义更加保持高度警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手,以革故鼎新之力,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狠抓整治“四风”。实践证明,一系列组合拳和强有力措施,让一些歪风邪气和顽瘴痼疾得到了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但是从深层次看,形式主义问题并没有完全根绝,有时甚至披上了“新马甲”,罩上了“新外衣”。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同志做出重要指示,“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并要求采取有力举措防止形式主义以新面目、新变种回潮反弹。

二、形式主义淤积多层负面影响

历史和实践表明,不论形式主义以何种面目和状态出现,都无法掩盖其所隐藏的多种危害和多层负面影响。从诸多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虚多实少、花样繁多的形式主义不仅破坏政治生态,而且影响干群关系、增加治理成本,已经成为党的事业发展的突出障碍。

1.破坏政治生态。任何行为都浸润在一定生态之中,并且对生态构成影响。正如德国生态哲学学者萨克塞所言:“机体不是被动地继承形式,如同蜡烛接受浇注模型的形状那样,而是在个体和环境交界处按照环境条件来塑造自己。”[9]政治生活也是如此。在分析政治现象时,人们习惯于“把政治生活看作一个行为系统,它处于一个环境之中,本身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又对这种环境产生反作用”[10]。一般而言,人们大多认为,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也是政治主体与政治系统及其外部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状态,它从深层次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从政行为。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否则就会弊病丛生。形式主义对政治生态的负面影响也是直接而又深远的。形式主义喜欢搞浮漂虚夸、务虚不务实、摆花架子、装点门面,甚至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就会在党内营造出虚与委蛇、欺上瞒下、不真不实的不良风气,让一些干部逐渐养成熬资历、混日子、等机会的不良心态。检视诸多案例发现,形式主义往往成为一个地区、一个系统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要推手。

2.疏离干群关系。根植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深厚根基。也正如此,共产党人有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然而,形式主义却只注重表面形式,不关注实质性内容,这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呈现就是,一些干部不愿意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只倾向于做一些表面上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对群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漠不关心,甚至拒群众于千里之外。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直指其弊端。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8]268当前,这种形式主义情况依然存在,比如,在走访慰问、基层调研等活动中,一些人喜欢走过场、搞声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留“痕”不留“心”。制造这种形式主义的干部自己对此可能不以为意,但是群众却甚为反感、抵触。近期笔者的调研也发现,在反“四风”工作中,最受群众反感、最容易破坏干群关系的问题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主义。

3.增加治理成本。形式主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隐藏在基层治理活动之中。而任何治理活动都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等成本投入,从来不存在零成本的治理。在理想的“成本—收益”函数关系中,一定的成本投入能获取相应的收益,否则就会形成非均衡的成本收益关系,影响后续活动的正常开展。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主义就是如此,它极易增加治理成本,构成巨大浪费。比如,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频繁地搞“拆了建、建了又拆,挖了填、填了又挖”的面子工程,不仅影响市民生活,而且造成了巨大浪费,还有滋生腐败的风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重复性填表、登录各种大同小异的政务APP等也是如此,它们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负担,浪费了大量的治理资源。2018年5月,笔者在一次调研中就形式主义问题与50多位县乡干部个别访谈,在此期间,大多数受访干部认为,形式主义给基层干部带来的困扰主要集中在增加心理负担和治理成本两个方面。以精准扶贫中的数字管理为例,为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级政府要求基层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方方面面实施数据化处理,以此力求对扶贫开发工作本身的精准化治理,也实现对基层干部的有效监管。于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数字下乡”运动。从本意来看,“数字下乡”本身并无过错,但是,由于参与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和反馈、数据使用的主体是多元甚至是不对等的,各自行动逻辑也是迥异不同的,从而导致数据汇总、数据填报成为基层干部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不断制表、重复制表、反复改表等大量形式主义的重复性劳动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增加了基层治理的成本。

4.加剧理想信念滑坡。梳理当前形式主义的种种弊病可以看出,其不仅徒增负担、制造冗余,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理想信念的丧失和滑坡。正如人们所言,“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5]414。 实际上,在理想信念与形式主义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效应:一方面,理想信念的丧失导致产生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形式主义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理想信念的滑坡。对于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将其比喻成精神之“钙”,指出“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变质、精神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11]。长期不灭的形式主义顽疾容易诱发广大基层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发生颠覆性变化,逐渐丧失勤勉务实、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不断滋生浮漂浮夸、虚与委蛇的不良习气。浸淫在形式主义风气之下,一些人便会出现思想退化,经受不住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乃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窠臼。做事不再以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否符合群众的利益诉求为主要判断标准,而是以个人利益是否满足、上级领导喜好是否得到充分考虑、能否获得上级赞誉为标准尺度。这样一来,其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就不是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否切实得到提升,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主观故意、精心策划一些外在形式和短期政绩上。这些都是理想信念进一步恶化的结果。

三、多重因素诱发形式主义

唯物辩证法在分析事物产生发展时认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种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认识现实的因果关系”[12]482。在认识形式主义危害之后,尚需从多层面剖析其诱发原因。总体上看,主要有四重因素对其产生影响。

1.政绩观错位。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12]344。对于形式主义而言,其背后的政绩观就是这种“经验”。一般意义上讲,政绩观是政治行为产生发展的“指挥棒”“导航仪”,对干部的施政行为产生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从政行为,形式主义之所以滋生蔓延,很大程度上就与少数干部的政绩观错位相关。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13]比如,有些干部为了个人利益,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些干部只愿意做热闹一时的“显功”,而不愿意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潜功”;有些干部只练“唱功”不练“做功”,只“作秀”不做事;有些干部甚至弄虚作假,搞“虚假政绩”“门面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事实证明,一旦政绩观扭曲,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病象便陆续上演,比如,“围挡遮危房”“与结对帮扶户拍照合影”“荒山刷绿漆”“摆花架子求轰动效应”“重大活动群众不够干部凑”“给贫困老人送跑步机”等怪象,大多源于此。政绩观的扭曲会使执掌国家政权的官员认为,国家只不过是其个人谋取私利、实现个人目的、走向飞黄腾达的工具或手段。特别是在“授权—分层、命令—服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官僚组织体系下,扭曲的政绩观会促使部分干部进一步利用政治与行政分离、结果与行为分离的体制性结构,使其政治行为变得更加抽象乃至空洞,进而使形式大于内容。

2.考核初衷偏移。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考核是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从上至下各级政府都将考核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考核机制出现了偏差,并由此诱发产生了诸多形式主义问题。一是被误读的“留痕管理”。所谓留痕管理,就是一些地方按照“干事有依循、程序可溯源、方便回头看”的原则,通过保存文字、图片和录像等方式对所实施的管理行为采取留痕处理。客观而言,通过提取图片、文字、音频等留存资料,不仅可以检验工作程序的正当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实施结果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作为问题倒查机制过程中的佐证材料。但问题是,正常的留痕管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进而陷入了过度形式化泥沼的“痕迹主义”之中。比如,时时处处求痕、事事求留痕、自我表功晒痕就是鲜明写照。实践证明,这种痕迹主义不仅背离了留痕管理的初衷,而且沦为不计成本、不问代价、只顾“绣花”的形式主义。二是中途“搭便车”的层层加码。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中,省、市、县乃至乡镇政府既是考核者,也是被考核者。处于考核链条中的四个层级政府为了防止在考核中“出局”,就会借助所掌握的对下一级政府的考核权而额外增加新的考核任务。当上一级政府用这种考核方式考核下一级政府时,下一级政府也会随之应用其来考核再下一级政府。于是,“层层加码”式的考核就随之产生。在上级政府规定的考核内容的基础上,盲目加数量、提速度、扩内容、增项目、严标准,都是这种层层加码现象的表现。毫无疑问,不是所有层层加码起来的考核都符合基层实际,一旦当基层政府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承受压力之际,就会诉诸形式主义的造假、掺水等做法来完成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硬任务。

3.担当缺失和本领恐慌。“为官避事平生耻”。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习近平同志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14]。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有强烈担当精神、本领高强的人,往往不会滋生形式主义,滋生形式主义的大多是那些担当精神不足、面临本领恐慌的人。这些人不能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政策,而是僵化地照抄照搬、“依葫芦画瓢”,甚至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不去及时、虚心向他人请教,反而不懂装懂。有的则是明显缺乏担当精神,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见困难就拖,遇见矛盾就躲。可想而知,在这种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之下,要么因能力不足只能搞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表面上每天都在做事,实际上并没有干成事;要么是缺乏担当故意搞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博取表面功劳。

4.界定甄别困难。在政治学的研究中,政策“边界”的结构、界定和调整等问题一直是重点。诸多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政策边界的清晰程度与政策的执行力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推动政策执行,人们大多在明晰政策边界上颇费心思。客观而言,在反“四风”整顿中,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了明显纠正,但是形式主义尚未完全杜绝。深入分析发现,其重要原因就是形式主义的界限比较模糊,难以清晰界定和有效甄别。检视一些形式主义陋习可见其踪迹:有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和模糊性,难以准确界定;有的冠上诸多堂而皇之的理由,罩上各种各样“政治正确”外衣,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比如,有的地方为应付上级检查,象征性地搞一些走访慰问、送温暖、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题的活动,但事实上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问及活动开展情况时,则以“这是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基层治理”“关爱困难群体”告知,让人无法辩驳。尽管人们内心深处知道这些是形式主义的做法,但由于界定难、监督难,再加之现行的干部选拔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使得其在一定范围内颇有市场。

四、寻求形式主义的治理之策

认清形式主义弊端、剖析形式主义症结,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寻求防治形式主义的方略。治理形式主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当前重点是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有效突破。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政党政治的基本理论告诉人们,“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15]82。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历史和实践证明,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偏差是最危险的偏差。形式主义的病灶之一即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问题,将本应为党和人民谋福祉的精力用在了为个人捞好处的非正途。因此,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根治形式主义的突出位置。近年来,执政党反复强调“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16]。为此,可以通过党校(行政学院)专题学习培训、报刊台网等媒体开设专栏、“两会一课”、谈心谈话等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自觉地与各种形式主义“绝缘”。特别是要让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牢固树立实干导向,充分认识到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任何形式主义的想法和行为都有违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

2.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如前所述,考核指标不科学、考核方式不合理是诱发形式主义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很多基层干部反映,从健全优化考核体系着手是解决形式主义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强调要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这实际上是从健全完善考核体系的角度为治理形式主义提供了指导和参照,但是,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层面入手。系统论对人们理解分析考核体系有重要启示:对干部个人和任何一项工作的考核,都应将其看成是有特定功能和目标、有输入和输出过程的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因此,在实施考核时要坚持系统推进,而不能“孤军作战”,否则不仅会增加考核成本,还会滋生大量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当前,优化考核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着力改变当前考核指标不明晰、考核频率过多过滥、考核形式过于草率等突出问题。比如,在顶层设计上探索实施年度综合考核,在方式方法上坚持“考事”与“考人”相结合、“结果控制”和“过程管理”相统一,在基本导向上注重分类施策和过程取向,努力让考核过程更加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工作规程管理规律。

3.构建权责一致的政府职责体系。如前所述,当前大量的形式主义同政府职责的权限不一致密切相关。因此,要把调整府际之间的职责权限作为治理形式主义的重要维度。总体上看,需要对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进行重新划分,以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应该通过清晰的权责划分,使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和基层政府各负其责,以解决每一层级政府分别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明确合理分工。在此过程中,要实现“两个相一致”:一是权力和责任相一致。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启发人们,权力永远都要与责任相匹配,有多大权力就应该承担多大责任,有权无责、有责无权必然滋生腐败或制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此,应按照“谁的事谁负责”的原则来建构彼此的权责关系。二是财权和事权相一致。换言之,履行职责必须有相应的财权相匹配;反之,就会产生想干事但又无权的尴尬境地,这也是形式主义滋生的重要原因所在。因此,上级政府在给下级政府布置工作任务、要求下级政府协助完成某项工作时,必须匹配其相应的财权。

4.抓住“关键少数”。列宁指出:“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不能你想抓哪个环节就挑哪个环节。”[15]338这一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实际上,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也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7]整治形式主义也是如此,要把抓“关键少数”作为重点。这里的“关键少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抓关键领域、重点问题。梳理一些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形式主义主要以文山会海、浮漂调研、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态,盘亘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以及安全检查、思想宣传教育等领域。因此,应以这些典型问题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一抓到底,集中精力形成有效突破。其二,要抓好“一把手”这个重点。“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诸多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表明,只有“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不图浮名、不务虚功,那些浮漂作风、表面工程、形象工程、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等形式主义才会得到极大遏制。因此,要鼓励引导“一把手”主动革除形式主义。

5.发挥监督效力。有权要有为,用权要监督,这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政治生活常识。古往今来的历史和实践表明,有效监督是推动权力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主动寻求监督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宝贵经验。“监督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权力,防止权力溢出效应,保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18]。1945年,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就提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在谈及形式主义等问题时,邓小平也非常重视发挥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4]205深层次检视一些形式主义现象频繁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缺乏有效监督密切相关。因此,要把加强民主监督、以有效监督倒逼根治形式主义作为重要方略。群众既是形式主义的直接受害者,也是直接观察者,可以通过开设信箱、新闻媒体采访等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现一起曝光一起,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对于查证属实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形式主义,则要严厉问责,使各级党员干部心存敬畏、心有戒尺,实现从“不敢”“不能”到“不想”的深层次转变。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理想信念形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小议过去进行时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