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实例与途径
2020-03-02郭萍萍
●郭萍萍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从我国诸多地方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实例来看,部分地区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影响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一情况引起诸如周胜庭、王宏源、陈明明和吴国清等研究者的关注。基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的考量,有必要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于实例对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的意义、存在的现实障碍、成因及优化途径展开分析。
一、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功能与角色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的功能
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能够发挥诸多功能从而助力这一进程:第一,领导和引领功能。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在一起生产生活,能够团结农村群众形成思想共识,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第二,服务群众功能。农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服务农民群众,有效强化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第三,利益整合功能。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注意整合不同群体的利益,尤其是致力于维护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助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二)农村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战斗堡垒
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扮演着战斗堡垒的角色,为这一进程的推进创造条件。第一,农村党组织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农村经济发展是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农村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领导者,能够发动广大村民和各民间组织结合当地资源和特色产品发展农村经济,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农村党组织能够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农村党组织是维护乡村稳定的主力军,能够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第三,农村党组织能够有效推进党建扶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根本目标是实现广大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举措是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消除存在于我国某些农村中的极端贫困现象,农村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基于有效的党建扶贫举措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二、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现状、现实障碍及成因
(一)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围绕“强基础、解难题、促治理发展”的目标要求,把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农村党组织的引领治理发展能力。
1.强化引领治理发展的功能定位。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着重把农村党组织定位为“引领治理发展的坚强领导者”,其主要职能确立在“致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保障农民权益、服务党员群众”上,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发展优势。规范了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权责,修订完善《村级组织规范管理制度》、《村党组织议事规则》等制度,对农村党组织提出“要在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存量产业调整、集中治理发展高精尖产业中发挥好领导作用”,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切实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2.强化引领治理发展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是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领队人”和“排头兵”,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近年来,福建省一方面认真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旗帜鲜明的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使优秀人才进入农村党组织;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开办农村干部培训班,有效提升农村干部的治理发展思维和引领能力。
3.有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破解农村治理发展难题、切实提升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的能力,近年来,福建省一方面不断选派党建工作人员下基层挂职锻炼,通过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整合资源和力量,切实为农村党组织明确了治理发展思路,统筹了治理发展资源。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道路修建、污水管线和自来水管线铺设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太阳能路灯管护长效机制,治理农村地区违法违章建设,使绝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加速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福建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引导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牢把握乡村治理现代化这一发展机遇,在发挥各地区的区位优势上做好文章,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使治理现代化成果切实地惠及农村群众。创新集体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和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治理发展形式,关闭低端业态市场。建立健全对资金的监管,有效维护农民集体财产权利。开展农转非劳动力的参保缴费工作,让农转非后转居的居民都有一技之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机制,提高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分配标准,确保农民收入连年增长。
5.全面强化民生保障及社会保障。福建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引领治理发展的作用,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营造稳定的社会氛围。有效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法,深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建立民主议事会等协商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针对农村居住形式的新变化,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建立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探索建立回迁小区社会治理运行体制,宏观上来看全面强化了民生保障及社会保障,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二)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现实障碍
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福建省有效强化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的能力,但这一过程中,有的地区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障碍:
1. 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引领作用不明显。部分农村党组织未能准确认识到: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有效引领。导致这些党组织未充分发挥领导引领作用,制约了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的能力。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缺乏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有效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未能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和坚持问题导向,导致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不强。如:有的村党组织工作被动,存在“坐、等、靠”思想,找不到治理发展的出路,引领治理发展的作用弱;有的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服务意识不强,在缓解干群矛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动党员群众上难以发挥领导合力;有的村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风气不正等现象。
2. 部分农村党组织统筹资源的能力较弱。这一方面的情况表现为:首先,个别农村党组织缺乏“发现”资源的眼光,难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发展优势。比如,有的农村党组织陷于具体事务,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未认识到组织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组织体系的整体合力。其次,农村党组织缺乏统筹资源的手段,对已有资源的整合利用不足,不善于从外部引进资源和力量。比如,有的农村党组织没能把“党建工作组”下基层活动和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平台做实,工作不够扎实、忽视平台建设,影响和制约了这部分农村地区的治理发展,进而影响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3.农村党组织工作保障不到位。目前,仍有极少部分的村党组织存在无固定活动场所或是活动场所面积不达标的问题,致使村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受到限制。一些村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经费有限,有的农村干部待遇保障偏低,还尚未形成有效的“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经费运行机制。例如,个别村党组织由于拆迁腾退尚未回迁,缺少党组织办公和活动场所,无法有效开展组织活动;少数贫困村的待遇保障水平较低,留不住优秀人才,导致当地党组织难以获得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引领治理发展服务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难以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三)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多样化趋势加快,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农村党组织面对的工作环境愈加复杂,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加大。农村社会问题是复杂多变的,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深刻变化诱发社会矛盾冲突,如何处理好党组织与各种社会组织的关系,发挥对广大民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统领作用,有条不紊地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是农村党组织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导致服务难度加大。伴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群众个性化需求更加明显、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样更精细。这些变化的出现对农村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与这些方面的变化相比,一些农村党组织并未及时强化自身建设,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这一宏观环境中、在引领治理发展的过程中角色定位模糊,难以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整体而言,宏观上来看,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存在的现实障碍归因于:农村党组织所处环境变化速度快于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速度。微观成因主要如下:
1.宗旨意识淡化、领导能力弱化。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所在。然而,农村党组织中少数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不同程度的淡化,服务群众的能力也在不断削弱,导致少数农村党组织并不真正关心农民生产和生活,与农民逐渐脱节,只保持上传下达的关系,进而引致党群关系疏离,难以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效引领治理发展。
2.思想认识不到位,执行政策的能力欠缺。一方面,有的农村党组织往往把工作重心倾向于经济建设,过分注重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常常忽视其自身建设与发展。党员活动贫乏单调,使得组织生活难以开展,个别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和行动力不强,导致党员自身管理渐趋复杂、政治认同渐失,内心缺乏对政党性质、宗旨的认同,难以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难以有效提高政治觉悟、以实际行动来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学习政策的动力不足、执行政策的能力欠缺。少数农村党组织党员培训活动松懈,有的党员干部不主动学习政策,对政策不能准确把握,严重影响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效果。一些党员干部政策宣传意识不强,不愿意积极配合推动政策的落实,难以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3.相关机制不完善。某些地方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明显受到历史因素和利益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开展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导致各类村级组织间的运行机制不规范,管理模式不健全,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村级组织规范管理制度和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及监督制约机制等,党组织开展服务和治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方法手段,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制约了村党组织引领治理作用的有效发挥。
4.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农村地区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以及后备干部匮乏的现象。随着农村事务的不断增多,再加上组织活动多、日常管理任务重,部分农村党组织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特别是缺乏规划建设、法律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治理发展。第一,农村工作过程中事务众多、有的地方村干部待遇较低,与高强度的农村工作存在反差,难以有效吸引优秀人才。第二,农村干部成长空间和晋升渠道有限,缺乏可预期的个人发展空间,对农村优秀青年的吸引力不足,年轻且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愿留在村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的治理发展。第三,城乡人口流动加快,大量农村青年流入城市打工创业,优秀的农村青年对当村干部热情不高,一部分村后备干部匮乏问题比较突出。总之,缺乏优秀领导班子造成了农村党组织自身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难以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三、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优化途径
宏观来看,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现实障碍归因于:农村党组织所处环境变化速度快于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速度。与这一成因相对应,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的宏观途径是:加快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速度,使这一速度跟上农村党组织所处环境变化速度。微观途径主要如下:
(一)着力强化引领治理发展的领导作用
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必须在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中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党组织设置,主动向农村产业链延伸党建工作,推动在重要工作、重点任务、重大项目上建立党组织,并不断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中风险点的查找、梳理和防控,建立完善和落实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党务、村务的公开透明运行、加大廉政宣传教育和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不断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实现推动农村地区治理快速发展。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建立优秀的领导班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抓手:第一,要坚持党组织的统一领导。第二,弘扬正确价值观,加强党性锻炼。第三,突出其政治功能,更好地团结群众和联系群众。对于农村党组织自身而言,首先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监督,致力于使党员管理更加有针对性,使得农村党组织成员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干部队伍的短板进行强化;最后要积极推进农村党组织内部的党务公开,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渠道。
(二)增强引领治理发展的各项功能
一方面,着力增强引领治理发展的服务功能。坚持以“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网络、壮大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机制”为重点,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构建促进城乡治理发展、强化民生保障的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在乡(镇)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村一级成立党员综合服务站、村民小组成立党员便民服务点,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延伸。强化农民就业服务,健全完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体系,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民生保障工作。加强村文化队伍和文化阵地建设,定期举办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着力统筹引领治理发展的多方资源。建立健全区县、乡、村三级之间的资源协同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乡(镇)、村之间资源、生产要素的统筹,对相应的规划、土地、产业治理发展等政策进行细化和调整,把市级、县级层面的规划、政策和项目在乡(镇)、村落到实处。以党建推动农村产业治理发展,对于跨村成立的各类龙头企业、大型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探索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完善党员双重管理和区域共建模式,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统筹资源整合力量的能力。
(三)完善农村党组织引领治理发展的相关机制
一方面,正风肃纪、建立健全反腐机制。首先,要密切联系群众,营造良好的廉政建设环境。基层党员要做表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时要利用好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反腐进村庄、进家庭。其次,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违法违纪惩处力度。为了更好的正风肃纪,农村党组织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基层党员明确工作职责,严守工作底线,在监督和约束条件下服务群众。在加强纪律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地创新教育途径和形式,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或开展违法违纪主体教育活动,清除一切侵蚀农村党组织健康肌体的病毒。最关键的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平台”。农村党组织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到政务公开、财务公示,坚决维护群众的利益,让老百姓对村财、村务心知肚明。另一方面,完善引领治理发展的工作保障机制。基于机制的完善加大基础投入,解决部分农村党组织活动场所不足的难题,全面实现村办公和服务用房达标。加大县、乡(镇)、村三个层面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建立党群活动中心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一乡(镇)一中心、村党群活动中心全覆盖。优化农村基层干部晋升机制,探索选拔在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党组织的委员以及从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中招录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可行性途径。
(四)加强引领治理发展的骨干队伍建设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效拓宽选任渠道,重点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基于此把农村的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等优秀农村党员培养成为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提升向软弱涣散和后进农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力度。除此之外,必须有效强化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锻炼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加强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威信高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学历、性别及年龄结构,不断增强班子整体的领导引领功能。依托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大力培养园区运营类、物业管理类和经济管理类等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并重视把农村实用人才和优秀骨干力量发展成党员,着重从年轻人中培养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引领治理发展的骨干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