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外语类“ 金课”课程建设思想研究

2020-03-02刘淑梅

经济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金课外语能力

●刘淑梅

引言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2018 年6 月21 日在成都召开,陈宝生部长提出了“四个回归”,其中之一是“回归常识”, 即学生要刻苦读书,对大学生合理“增负”,这就要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随后,教育部关于《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也相继出台,强调各高校要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拓展深度、提升学业挑战度,科学规划、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 年10月31 日在教育部官网发布,对“金课”的建设内容和要求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同时发布了《“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一流本科课程(即“金课”)建设任务覆盖全国全部高校、全部专业,目前成为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工作。

一、对相关概念的进一步阐述

(一)高阶性

首先从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改变过去单一传授知识或培养普通能力的目标。知识要求是具备一定“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能力和素质方面则要求以能解决复杂问题为目标,如大胆质疑、深度分析、勇于创新的精神等。这些知识和能力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编排实现。

(二)创新性

创新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学内容创新要求其一定要体现时代性、前沿性。比如,将相关的学术研究或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等引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主要包括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使用等,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翻转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通过这些方法让课堂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

特别要指出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模式创新。让教学信息平台的使用要真正起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模式创新的作用。

(三)挑战度

挑战度是指要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努力后获得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学生需要经过勤奋努力才能收获知识和能力。如何增加挑战度,给学生“科学增负”呢?

内容层面: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习难度;教学设计层面:在教学安排上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增加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内容;教学评价层面:合理丰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指标,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补充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考评方式,从多维度考察学生在不同环节的学习投入情况、学习成果质量和差异化能力等等,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从整体来看,“两性一度”最终体现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上的改革。而无论是高阶性、创新性还是挑战度,无论是方法还是模式上的创新,都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要求内容本身的质量提升。除此之外,还要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设计和组织。这对教师的精力、自身的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大学外语类“金课”课程建设思想探析

基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外语教育要关注如何实施国家标准,制定符合相关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应努力开拓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合理规划和开展实践课程,积极探索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如何建设“金课”、建设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与设计教学方案、打造高效的教师团队,对帮助推进外语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顺势而为,点水成金,内化“金课”原则,构建校本特色

对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背景、原则、目标与实施举措进行分析。首先梳理“金课”提出的背景,分析“金课”建设的现状,指出建设具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的外语“金课”符合当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需求。从“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出发,建议“金课”设计应结合校本特色,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外语教学规律。“金课”建设的思路与举措,说明科学设计、政策支持、团队建设、技术支持与优质教材在“金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以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方案为例,高校教师应抓住机遇、巧用资源、打造“金课”、以为求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兵教授曾以“大学外语教育中基于需求和产出的‘金课’建设”为题,介绍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标准、目标、实施、效果及反思。结合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及教师发展之需等视角分析当前形势,刘教授指出了建设具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外语“金课”的必要性。比如,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该课程可以从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出发,采用“产出导向法”和逆向设计法,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同时,学术共同体的建立及教师发展平台的搭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新形势下外语本科生人文素养培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文素养培育的背景、历史与现状、现实要求及实现路径等也值得关注。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关键时刻,外语教育要在建设新文科中有所作为,坚持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将文化自信融入外语人文教育。外语教育要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坚持语言学习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路径,实现外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内涵,在知识、能力和行为三个层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金立贤教授聚焦高校外语“金课”设计原则,将课程的等级进一步划分,提出了“水—铜—银—金”四个等级的课程标准,对“金课”这一主题的阐释进一步深化,教师们可以通过提升自身课堂质量,逐步达到“金课”标准。而教学从学生角度出发,使“金课”的标准回归人本,因材施教,为学生设置任务有适当的挑战性,结合标准清晰的学习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明确目标,教学融合,立足学情基础,设计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大学外语类“金课”?外语教学怎样设计才能满足“金课”标准、助力“金课”建设?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基于静态的内容分析和动态的学情分析结果。要实现大学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文本解读是基础,教学活动设计是关键。基于文本解读、依据学科能力框架和产出导向原则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思路,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力求满足“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将人才培养提升至“立德树人”的高度。

比如,要打造外语听说“金课”,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范式,必须基于教学目标来详细设定教学活动,并形成科学有效的“评学”体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大班教学组织的建议通过变换小组活动中成员的位置和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巧妙利用图片等多种文本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杨鲁新教授针对外语读写课程的课程设计有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了反思自己的语言学习观——是学习语言还是通过语言学习,指出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当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在必学内容、所缺内容和想学内容之间进行平衡与取舍。课程设计原则包含内容与顺序、形式与活动、学习检测三个方面。在考量每一个原则时,都应置于具体的环境、需求、目标之下。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面,要使教材为己所用,依据需要进行增删和编排,使内容滚动式扩展,并强调了语言知识的滚动出现会使外语学习事半功倍。

大学外语的听说课程如何体现“两性一度”的含义?针对公共外语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度进行分析,强调教学活动设计一定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之间一定要有关联。听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结合教学目标,有多种听力与口语教学方式。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目标、时长、步骤、预计产出等四个环节应注意相互结合和支持。此外,外语学习中,跨文化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学、文化对比、基于能力扩展、问题解决、实验性和实践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与学习方法,不同教学方法在教材中的应用也有差别。

(三)以点带面,整体规划,实现外语“金师”团队发展

“金课”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金师”。在“金课”建设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和评测体系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应实现从单门“金课”到“金课”体系,从“金师”个体到“金师”团队的良好发展。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倾心教学的情怀是“金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金师”团队建设应该总体规划、分清层次、分步实施、由点及面,实现“金师”如云、“高手如林”的建设成果,切实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现实和政策背景我们看到,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顺势而为,完成从单一课堂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指导思想的转变,集成智慧测试系统、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教师角色从管理者到引导者的教学模式改革,过程性、及时性和诊断性评价体系的建构等。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学生外语水平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如何打造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近十年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在不断演进,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外语课程在内容创新和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创新也有新的内容。在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剖析“金课”标准,指出打造“金课”的目的应当出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使学生在放眼全球的同时具有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怀。

结语

结合实际授课情况,我们注意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师提升速度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针对此种情况,要破解课堂教学改革的难题,首先要在课程内容上把握技巧,要从“如何教”和“如何学”两个方面改善当前教学要求即认知程度。教学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思维教脉络,还要教概念教原理;不仅要教表象,更要教内涵;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方法;要以引导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对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化被动为主动、化讨论为辨论、化复述为模拟、化练习为项目、化案例为评价、将“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以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了解、理解、应用,到分析、综合、评价,最后一步步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于如何运用线上线下金课进行教学革命,如何完成“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应用,案例点评、研讨辩论、师导生演、边讲边练、生讲生评、以练代讲、平行互动、项目探究、边做边评、生问生答这十种教学形式的内涵与实施要点以及实施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尝试和进一步探索。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实践的深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会逐步显现。

猜你喜欢

金课外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