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淘宝村的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现状研究
2020-03-02张文馨
●张文馨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近20 年来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已不局限于城市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也涌现了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创业的现象,并且,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 逐步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初步特征。然而纵观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吉林省仍处于落后阶段,且省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农民自主性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初步集群化现象的现状分析,提出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的发展建议。
二、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的内涵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产品相同或高度相似的企业、个人以及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企业与相关主体构成的群体(凌守兴,2015)。产业集群也可定义为是同处于特定空间领域的某一特色产业内生产、经营、销售及配套服务的相关企业,以特定的网络组织聚集而形成的企业群体(Porter,1998)。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农村线下特色产业实体通过与电子商务结合经营,并在特定农村地区大量集聚的集群化发展态势,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以农村网商大量集聚所引发大量淘宝村的出现。淘宝村是指大量网商聚集在农村,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 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曹献存,2019)。淘宝村的认定,需要符合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经营场所上,必须是在农村地区并且以行政村为单位;第二,在网店数量上,该单位村内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 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达到当地家庭总数的10%以上;第三,在交易规模上,该单位村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在1000 万以上。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可认定为淘宝村,由此可见,每一个淘宝村的认定,都是一个农村电子商务初步集群化的单位集群认定。
根据阿里研究院2019 年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 2009- 2019》,2009 年中国第一次出现了3 个淘宝村,截止到2019 年全国已经4310 个淘宝村,覆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些淘宝村也可被称为电商村,因为这些农村电子商务模式除了在淘宝平台经营以外,也会在京东、拼多多、微信、微博和各种直播平台等进行全网运营。淘宝村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以淘宝为主而形成的多平台并用的农村电子商务新业态。集群化有利于资源集中、降低成本、提高规模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个体)市场竞争力,比如,现有的淘宝村多集中于城市电子商务本就发达的东部沿海,占淘宝村总量的95%以上,这种农村电子商务聚集发展的现象为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农村产业转型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为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村社会问题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这种农村电子商务聚集现象也增加了这些省份在该类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实实在在助推了这些省份的乡村振兴战略。2019 年,仅认定的淘宝村活跃店铺总数就达到244 万个,解决就业岗位683 万个,并且呈现出财富效应不断向周边村镇扩散的趋势。
三、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现状
吉林省2017 年起开始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淘宝村建设。截至2019 年,全省共建设淘宝村4 个,分别为蛟河市黄松甸镇黄松甸村、磐石市取柴河镇王家村、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和龙潭区江北乡棋盘村。4 个淘宝村均处于吉林市地区,从全省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分布上看,现阶段集群化电子商务村发展比较集中。吉林省现有淘宝村全部采用“政府+ 产业基础+ 服务商”的升级模式,也就是选择产业基础比较良好且有特色的村镇,由政府主导同时由服务商扶持的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建设。
(一)围绕乡村特色且以农产品为主
吉林省内现有集群化淘宝村每个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且都以农产品为主。棋盘村围绕满族乌拉文化特色,黄松甸村以黑木耳为主要产业特色,大荒地村以大米为产业特色,王家村以山菇娘为产业特色。该现状的优势在于发掘每个村子的地方特色使得淘宝村的产业拥有明确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后来者很难模仿或替代。同时,农产品电商仍为电子商务领域蓝海,潜在市场巨大且市场机会更多。该现状的劣势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电商运营中,农产品上行难度较大,一直是以往电商经营中的一大壁垒。由于农产品电商对产品品控把控难度大,对物流与基础配套要求过高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单以农产品为核心进行淘宝村建设很难形成大型的产业集群化。
(二)以政府为主导定点建设
省内现有淘宝村的出现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形式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该特点与全国范围内多数淘宝村的出现形式有所差别。国内现有淘宝村相对密集的地区,淘宝村的出现模式基本可以总结为以村民自发创业为主,然后农村电子商务领头人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同村村民共同创业,淘宝店铺的活跃运营推动了物流、信息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先形成淘宝店铺集群化后向产业集群化发展,最后形成了淘宝村的出现。可见,多数淘宝村的出现是村民自发,进而带动配套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村内聚集后最终确定产业特色,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最终形成淘宝村。反观吉林省是以政府为主导,牵头第三方服务商共同考察选择基础配套设施相对优良且有地方产业特色的村镇,在确定该村镇未来发展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然后培训相关村民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活动。整个村子运用集团化管理模式,有统一的战略制定和相应配套服务支持。
该现状的优势在于政府与服务商结合的模式可以在项目进行前充分识别市场机会与市场威胁,在确定项目战略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弥补返乡创业者在创业风险和相关技能上的短板,达到快速盈利的目的,且集团化的管理模式可帮助村子在最大程度上抵御市场风险。这种模式可称为最新的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模型,将创业复杂的过程与内涵集中化,在绩效方面远高于传统的淘宝村出现模式。该现状的主要劣势在于不利于激发农村创业者的积极性,集团模式下创业者更像是作为企业员工而存在,对后期创业绩效爆发上仍有待考证。
(三)集群化地域集中且为较发达地区
省内现有淘宝村地域集中且都为基础建设和物流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以棋盘村为例,在淘宝村项目建设之前,棋盘村就已经是村镇典范,棋盘村曾先后被评为“辉煌十一五”吉林省最得民心奖、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吉林省钻级百姓口碑金奖单位等荣誉。2012 年棋盘村被评为吉林省先进文明村,2015 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可见在淘宝村项目建设之前棋盘村就已经是建设、文化和经济都相对发达的明星村。纵观省内现有淘宝村项目,均是在筛选后确定的自身基础建设及物流水平已相对进步的区域。
该现状的优势在于选择基础设施和物流水平相对发达的村镇可加快淘宝村的建设步伐。首先,相对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物流配套可帮助淘宝村项目中的产品快速落地并销往全国。其次,先进文明村的村民更易接受和快速掌握电子商务相关技能,降低了在相关技能培训和前沿理论教育上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快速的淘宝村建设经验可为后续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该现状的劣势在于未能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实现精准扶贫,过于集中的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建设会加大省内现有村镇之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乡村振兴效果明显,长期来看未免导致后劲不足。
四、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发展建议
(一)拓展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化产业类别
纵观吉林省内现有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多是与农产品相关的电子商务形式。在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数据中显示,农村电子商务发达地区多是以制造加工为主的电子商务形式。因此,省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与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呈现了不一致性。其他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趋势可以为省内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启示,在发展农产品相关电子商务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模式,增加制造业和加工业甚至服务业等对物流要求更低的电子商务模式。这样可以在现有物流水平的基础上增加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省内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多样性,增加吉林省内农村电子商务的产业竞争力。
(二)将政府全程式扶持精进为关键结点扶持
将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分为几大结点,在关键结点重点扶持,非关键结点激励为主。比如,在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初期,店铺成单开始,对多渠道营销的拓展和品牌化扶持等。电子商务是一个信息增长飞快的领域,新形式新玩法层出不穷,农村创业者靠自身素质掌握有较大难度,比如如何使用店铺现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如何建立用户画像,如何将店铺产品或个人以品牌的方式进行推广和管理。政府可根据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者的创业时间轴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进行关键节点扶持,加速农村电子商务成长速度。
(三)非电子商务集群化地区树立电子商务带头人
在农村电子商务非集群化地区,为了减小全面扶持的难度,可加强制定相应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创业,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取得一定成绩对予以鼓励,起到榜样作用。同时,利用村民社交网络,通过树立创业典型的方式,以经济效益影响其他村民也加入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创业群体中来。农村电子商务的集中化创业与运营会直接吸引相应物流服务在本地的升级,变政府为主导加强物流建设为民众企业自发推进物流水平发展,促进良性循环,力求打造共赢市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