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铜仁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向

2020-03-02刘丽丹

经济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农户

●戚 敏 刘丽丹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基层党建凝聚力的体现,是实现村级治理与村民共富的有效抓手,是“六保”“六稳”背景下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重要途经。贵州省铜仁市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进程中涌现出较多典型的发展模式,这些鲜活的实践也为更多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方向。

一、自主发展型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积极作为,一是规范土地资产评估、土地份额和土地股份转让管理,处理好按劳分配、按股分配以及在产业发展中分配和积累的关系。二是鼓励合作社通过召开股东大会,从入股农户中的利润拿出一部分,建立专项市场风险资金,要求农户与合作社共同承担风险。三是抱团营销。即农民以生产的农产品入股,公司在技术和销售服务方面有股份,企业和农户通过股份共同分享利润。

如思南县邵家桥社区通过“居委会+ 集体经济+ 公司+ 农户”方式实现了多方共赢,由居委会注册成立邵家桥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旗下创办了三个企业,分别是贵州沿江宏业商砼有限责任公司、思南兴桥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思南桥欣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基地。合作社实行年底分红,企业盈利纯利润的55%用于股民分红,按每股5000 元,保底分红600 元,贫困户在无资金入股的情况下,享受基本股1 股,利润的30%用于企业持续发展,15%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实现了利益共享,同时为在家村民解决了100 多个就业岗位,切实增强了村集体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力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发展家乡。

二、协同管理型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负责与龙头企业、公司等经营主体协同管理,不直接出资,通过协助经营主体管理涉村事务,保障经营主体、农户和集体经济的权益。

如玉屏县依托温氏公司的带动,形成了“政府+ 龙头企业+ 村集体经济+贫困农民”的养猪减贫模式,即政府负责推介,温氏公司负责养猪场和饲料加工厂的建设和管理;扶贫资金打包运营,村集体经济负责农业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贫困户负责养猪。玉屏温氏公司采用“公司+ 贫困农民家庭代养”的方式,推动养殖户发展家庭牧场,合作利益联结模式为“231”模式,贫困户按每头猪销售利润220~240 元/ 头计算,按每户饲养300 头计算户均年获利10 万元左右,1 个贫困户家庭按4 人算,饲养一批猪即可达到脱贫。贫困户轮流饲养即可实现分批逐户脱贫;每个村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向村里支付20 元的管理费,每批收入6000 元。这种模式集约实现了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发展集体经济,解决空壳村问题。目前温氏企业已发展代养户394户,户均年增收12 万元以上,带动脱贫人口1500 多人。

思南县郝家湾村以土地资源入股和提供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创收。引进贵州乌江石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参股100 万按比例固定分红,动员群众用土地资源、现金、劳动力和技术组织专业合作社,使群众增加收入。以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基础,通过“园区+ 公司+ 基地+农户”“园区+ 公司+ 合作社+ 基地+农户”等方式,以蔬菜和水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规模化种植。目前全村种植红肉蜜柚等精品水果150 余亩和多种常规种养业。

三、集群发展型村集体经济

构建多维为农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合作社由数量占优向质量提升发展,推进合作社绿色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以产业园区、基地、全产业链发展为载体,在“产业+ 村级党组织+ 经营主体”“产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 企业”“园区+ 村集体+ 经营主体”“休闲体验产业+ 商业主体+ 资源产业+ 商业主体+ 金融扶贫”“产业+管理主体+ 金融扶贫”等商业流通与股份合作合作集群发展模式。不断促进合作社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农业旅游、后工业旅游、研学旅行、商务游、拓展营、生态体验游、文化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

石阡县石固仡佬族侗族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前几年成立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由于产业同质化跟风发展,造成连年亏损。2017 年石固乡党委政府组织班子成员、第一书记、村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到安顺塘约学习考察,统一思想后,采取了集团化多措并举的发展方向。2017 年6 月,石固乡党组织整合了原有的15 个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成立了石固乡集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一方面吸纳川、渝、湘、粤等5家企业以多种灵活形式投资入股,发展农业、建筑业、旅游开发投资和四星级酒店、服装、有机化肥等多元化业态,政企分开,政不干企,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引领下,协同并进发展。另一方面,把村民自愿流转土地和闲置集体非农业用地统一交由集团公司管理经营,按照“集团公司+ 村集体经济+ 基地+ 园区+ 入股农户”的“5311”利益分配模式,集团公司自用50%,入股农户分红30%、村集体经济提取10%、风险备用基金留存10%,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涵养共生型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成立产业发展服务公司,整合各级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培育和促进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主体的发展,通过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取得收入。将集体资金和财政资金转化为权益,量化为贫困和农村集体,并入合作社,按财政资金份额分配年度盈余。村集体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土地开发、综合经营、挂牌交易等形式,实现和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例如,2015 年,玉屏县桐木村“两委”牵头以“村两委+ 群众众筹+ 公司”模式组建贵州紫语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涵盖了“四季农产品展示、农产品采摘体验、体育娱乐、极限运动、特色生态食品、健康保健、教堂婚礼、城堡酒店”的多层次乡村旅游。具体的运作模式是:112 户村民 (25 户贫困户) 把合计447.5 亩的土地根据等级按700 元 / 亩、400 元 / 亩、200 元 / 亩的价格,折合资金190 万余元入股公司集聚发展,此外该村村民还以1 万至10 万不等的资金合计入股94.88 万元。公司产生利益后,取得的税后利润先提留10%作为法定公积金,再提留25%的公司建设基金,然后提取15%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其余的50%作为股东的分配利润。

五、整体经营型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发挥“一村一品”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经营,积极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模式,与龙头企业、农民、农民合作社等合作发展产业,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收”。

如思南县小德浩村采取“村级组织与农户连接、村级组织与产业连接、村级组织与园区连接、村级发展与产业基地连接”等举措,打破原有村级事务运行管理界限,撤销村民组,实行土地整村流转,组建了“聚心农场”,优化治理方式,成立资源管理部、产业发展部、市场营销部、资金管理部、综合服务部,通过大部制整体经营管理机制,在依法确权的基础上,统筹调度村集体资产、农户自有资产和乡村人力资源,推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合理匹配要素资源,实现农村用地向产业化、品牌化转变,由单打独斗到齐心出拳,形成了“土地入股、农场联姻、规模经营、捆绑发展”的协同创新发展。在2018 年底,小德浩村已高效利用了343 亩撂荒地和320 亩荒山草地,实现了超过100 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580元。

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村民组2010年洪水后整体搬迁至坝上新房子,村支两委积极盘活资源,把原居住点8 户人家的老房子整体打包整租给铜仁青旅,打造了精品民宿梵净·山舍,2018 年开建,2019 年8 月开始经营,村民除根据住房大小和结构取得的每年26000 元至118000 元的租金外,还可以取得务工和农业生产收入,直接实现了脱贫到致富。

六、公共服务型村集体经济

通过创新集镇管理模式,汇聚利用集镇服务资源,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型专业合作社,有偿开展集镇便民公共服务,通过收费激励集镇提高对产业发展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在公共服务管理效能提升过程中达到产业发展能力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共同提高的双赢。

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集体收储荒山荒坡进行整治后包租给经营主体,村民委员会采取“党支部+ 村委+ 专业合作社+ 协会+ 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主要提供公共服务,以多种形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多效联产机制,积极发展劳动合作、资本存量、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协会、养殖协会、用水户协会、公墓管理协会、劳动服务公司等。2019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0 万元,实现了村民公共服务管理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共生共赢。

七、合作服务型村集体经济

通过创办服务型农业合作社、劳务合作社,提供加工、仓储、配送、劳务等有偿合作服务和干粮仓储、集中运输、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综合服务。

如碧江区桐木坪乡通过建立村集体公司,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结构,与西南大学、贵州大学、铜仁职业学院等省内外院校建立技术和营销合作,农村电商平台上线运营,为农户在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电商运营、生态养殖旅游服务、O2O 营销等方式,书记和乡长积极参与直播带货,仅棉花坪村黄桃2020 年产值就达100 多万元,以“小养殖、小菜农、小果农”这三个村民乐道的“小工程”带群众走上宽广致富路。

松桃县青山村根据实际村情,依托组建的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为经营主体提供建筑、运输、劳务等一体化服务,村民自愿选择以技能、资金、土地入股合作社获取收益,既可以稳收土地流转金,也可以家门口就业多劳多得赚取劳务收入金。通过合作发展,青山村呼呼啦啦打麻将的人少了,风风火火干活的人多了,扯闲篇的少了,研究怎么做好工作的多了,有效实现了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和农户的共同发展。2019 年当年仅蛋鸡纯收入就达800 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吸引了67 户贫困户共292 人入股,入股形式包括劳务投入、资源入股等,每户实现年分红5000 余元。青山村村集体经济2019年实现分红20 万元。

八、物业管理型村集体经济

以农村物业管理形式,将村集体不动产重新盘活,增加村级物业经营收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依托郝家湾古寨文化景观,思南县板桥镇郝家湾村以黔阳专业合作社为引领,产旅结合,景园依托,尝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物管型企业+ 乡村旅游示范点”模式,融合发展农业园区与旅游景区。现今郝家湾古寨景区已为国家AAA级景区,具板桥镇特色的“甩神节”多次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形成了板桥风味乡村旅游新名片。目前,旅游业依托郝家湾景区建设有6 户农家乐、4 家商业服务业、1 家米粉加工和两家地方土特小吃,通过招商引资,已有玉丰、飞虎等石材企业落地该村不断带动本地企业发展。

九、异地开发型农村集体经济

为破解“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等“三无”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不少乡镇大胆实践,探索跨区域整合扶持资金抱团合作、按比例分红等多种模式,推行异地发展、异地入股。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实施“跳出青杠坝富裕青杠坝”的新路子,2017 年,在相近的香蕉村、瑶民村和江口村流转1000 亩土地发展以辣椒、大蒜及其它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除满足本村农产品加工的糟辣椒和甜大蒜的原料需求外,还种植豆类、叶菜类、根茎类蔬菜用于本地学校学生营养餐供应,实现了壮大本村集体经济与同步带动周边村寨的发展的异地开发合作共赢格局。

十、混合经营型村集体经济

鼓励农村集体和其他经济主体通过强带弱、企带村、村企联合、合作开发等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

在德江县,选取了21 个区位、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不具优势的试点村各汇集资金100 万元直接投资于德江县供销社员股金服务社,以资金换收益。一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股东(主体),具体协议由村集体、乡(街)、股份服务机构三方签订,直接入股。二是德江县供销社员股金服务社与合作的酒店签订协议,双方共同委托一家资产评估机构,评估股金服务社投入资金应获得相应面积的酒店资产,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入资金的抵押物,以实物的形式首先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的2500 万元资金不受损失。三是在盈利收益上,明确规定前三年德江县供销社员股金服务社按村级集体经济的投入额8%计算年固定收益支付给29 个试点村集体,不论股金服务社经营状况如何,必须保证村级集体经济的利益不受损失,三年后根据股金服务社经营业绩情况在8%固定收益基础上逐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四是合作的项目酒店经营后,酒店用工及蔬菜等食品采购等优先满足项目村,形成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基地的格局,打造成“三社合一”的典范。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农户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