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2020-03-02连庆
●连 庆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商业银行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风险概念,90 年代以后,随着操作风险的频繁发生和案件性质的恶劣、重大程度的影响,国际国内才开始对操作风险研究起来。2002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最先提到操作风险管理。后来,中国银监会针对操作风险发布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即监管十三条)、《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操作指引》以及《关于2006 年国有商业银行现场检查的通知》一系列的通知、办法和指引,并组织开展了操作风险专项治理。2007 年,中国银监会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发布了《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指出:“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一、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的关系
2002 年《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之间有着较大的联系:一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符合性目标。二是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化解和防范操作风险的一个经营系统。各种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的强弱对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内部控制越优良,操作风险事件越少,内部控制越差,操作风险事件越多。也就是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只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操作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管控操作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都能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指引》以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相关指导精神,从要素和原则等逐步建立健全操作风险防范体系和内部控制措施,在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并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上都有了各自的一套做法和模式,也预防和管控了一定的操作风险。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的管理上缺乏内部控制相关的管理经验和理论水平,目前大部分银行在内部控制中操作风险管理上均处于摸索建立完善阶段。
三、基于内部控制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原因
(一)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理念的缺失
当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都意识到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各级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主要抓业务开拓与发展,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认为只要不出现大的差错事故就可以了,对风险防范工作流于表面。基层员工也只以业务开拓为主,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导致了很多的违法违规行为,埋下了操作风险的隐患。
(二)内控制度及内控的监督纠正机制不完善
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业务发展日新月异,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控监督纠正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银行现行制度未能涵盖开办的所有业务和操作环节,部分业务的开展都存在要么无据可依,要么依据不明确、不清晰的情况,员工都各自按照自己的办法进行操作,业务中存在很多灵活多变的可能性,导致存着很多“公开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制度执行力不足
一个企业从其战略的制定到目标的实现靠的是执行力,制度执行不力是很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尽管在不断地完善制度建设,但在逐级传达贯彻落实上是一级不如一级。分行不能将总行的意图和制度的内含准确、完整、及时传递至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员工均不同程度存在轻视或无视内控制度的问题,在大量的规章制度面前,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时有发生,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不强,流于表面。
(四)员工整体素质与银行发展速度不匹配
商业银行员工对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还未形成充分的认识,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层柜面员工在操作风险管理都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很多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根本不懂制度、不能正确辨别风险点,部分员工知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较窄,不具备银行操作风险专业知识。银行员工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不能适应和跟上当前业务发展的速度和步伐,也是造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高发的一个突出原因。
四、我国商业银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有内部欺诈是当前我国金融案件发生率最高的风险;银行机构级别越低,操作风险发生率越高,案件涉及金额累计越大;银行业高层管理人员因违法违规导致的操作风险案件呈现越来越多的明显的特征。因此,商业银行只有以“法治”思路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围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这条主线,有针对性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才能赢得操作风险管理的主动和先机。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组织架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建立包括各个层面和各个条线的内部控制风险防控体系,从各个角度防范操作风险隐患。同时,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和变化,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着操作风险防控体系和建立适当的管理组织架构,并指导使之逐步地、充分有效地发挥相应的预防操作风险的作用。
(二)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夯实跟进制度建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银行的各项基本制度既是其办理各项业务的准则,又是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离开了制度的约束,银行的各项工作就无法开展,各项职能也无以发挥。全面的、详细的、合适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是商业银行预防操作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不断更新,做到内部控制制度与时俱进,使各种经营行为都置于制度约束之下,才能预防各类操作风险。
(三)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世纪经理”杰克·韦尔奇先生在其自传中这样说:“我们费了很多周折,才知道我们获得了世界上最好的策略,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实现它,这些策略恐怕也只能‘光开花,不结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管理层的建设,重视操作风险管理相关人员的建设,也要重视全行一线员工队伍的建设。从战略发展高度,健全完善分层次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全行因地制宜确定员工职业生涯企划,为全行未来操作风险管理储备人才;需要进一步重视员工合规操作培训,促进人员提高合规意识,持续提升员工风险防控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需要逐步拓宽渠道,积极引进风险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和高端人才,以适应监管部门日益提升的风险防控监管要求,并有效提升风险防控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四)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抓好各级行领导班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很多企业都是中国共产党扶植起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针对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我国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基本都是中共党员,近年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明显特征就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犯罪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从严治党是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防范操作风险的新要求。商业银行党委必须不断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持续开展反腐倡廉文教育,铸造廉政文化,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铸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信贷决策、资源配置、干部提拔、财务管理、大额采购等为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控,从源头上治理高层管理人员犯罪问题。
(五)深入贯彻“依法合规经营”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有助于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强化诚信理念,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助于发现问题、杜绝漏洞,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依法合规经营文化理念是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倡导和培养“合规操作”的风险管控文化,才能为操作风险防范体系得以有效运转和发挥应有作用提供思想保证;只有把“合规操作”的风险管控文化贯穿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之中,深入到整个商业银行的运行之中,内化为全行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才能真正预防操作风险,确保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全力营造一个依法合规经营的文化氛围,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总结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要求,是商业银行能够长远发展,真正做大做强的举措。商业银行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将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并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使之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以有效防范各种操作风险,为自身健康稳步快速发展,进而为持续稳健发展,做大做精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