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国有单位财务转型中的应用实践初探
2020-03-02王小莹
●王小莹
一、应用背景
管理会计是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象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
近年来,党和国家号召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行竞争性采购的力度不断加大,竞争的必然结果使得产品价格不断降低,产品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在这个大背景下,JM 所作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科研生产合一的国有单位,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里勇立潮头,就必须直面经营管理中的短板,进行财经管理改革,坚持“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将提升管理能力作为促进自身能力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助推价值创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按照国家《管理会计指引》,从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单位特点出发,JM 所有效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等管理会计工具,建立全流程多维度的财经管理体系,创新驱动控制成本,发展驱使落地规划,提升财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应用环境
JM 所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所领导高度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践,加强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JM 所价值创造提供决策及服务。
1.组织机构。
(1)构建三级管理机构,职责明确发挥效能。重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财经管理组织机构,以所领导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成本工程领导小组为决策层,以财务部、发展规划部、科研生产部、工艺技术处等管理部门第一责任人组成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成本工程办公室为管理层,以各部门为执行层,围绕所发展战略,紧盯财经管理目标,各司其职,发挥财经管理职能。
(2)创新设立管理会计处,健全价值管理组织机构。为了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有效推进各项管理会计工作,在财务部下成立管理会计处,围绕JM 所发展战略目标,加强业财融合,培养“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成本工程管理、财经分析、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实践工作。截至目前,财务部58%的人员属于管理会计人员,财经工作的重点从核算转至管理,
2.制度体系。所里制定修订财经管理制度33 项,涵盖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财务核算、会计控制等方面,其中管理会计制度13 项,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成本设计及奖励管理办法》《降本增效奖励管理办法》《资产投资经济性分析评价管理办法》《财金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等,为落实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3.信息化系统。JM 所使用SAP 系统,梳理流程,通过集成销售、物料、生产、财务,在业务的流程管控中将价值信息同步反映,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全价值链数据管理,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和信息实时共享,为业务和财务的全面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三、管理会计应用实践
1.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助推所战略目标实现。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紧扣财经绩效考核指标,打通“经营规划、预算计划、过程监控、动态调整、绩效考核”的管理流程,依托平衡计分卡,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及财经绩效评价体系,促进JM 所战略经营目标实现。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战略目标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颁发“责任令”,落实责任,依托所绩效评价体系落实奖惩,做到有奖有罚,助推战略经营目标完成。
预算编制紧扣科研生产计划纲要、综合计划,并深入科研生产一线了解前端业务,制定各项成本费用标准,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有机结合。
建立由各业务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专家库,建立了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评审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三级评审模式,开展“三上三下三平衡”的预算审核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全面预算管理深入开展,推进了“人员融合、目标融合、数据融合、行动融合”的业务融合模式,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推进到所有部门,落实“两提一降”—提产量、提指标、降成本,激发管理活力和动力,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2.推行成本设计工作,源头管控降低成本。引入价值工程理念,借助目标成本管理工具,本着“易理解、易计算、易申报、易评价”的原则,面向设计人员开展“成本限价设计”工作,从成本源头—设计环节控制成本,凸显设计的价值文化。
通过对项目各研制阶段重点环节开展成本设计策划,分阶段开展成本设计奖励评审,实现成本活动与设计活动的有机结合。
3.坚持内部经济核算,落实责任激发活力。引入市场理念,采用标准成本管理工具,面向利润中心推行“模拟市场化”的内部经济核算,落实经济责任,建立成本控制目标与责任主体经济利益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增收节支,提升JM 所经济效益。
下达利润、人员效率、资产效率考核指标,实现利润中心实际产出的数量化、价值化,以价值反应实际,将考核结果与利润中心绩效奖金挂钩,有奖有罚,落实利润中心经济责任。
通过经济核算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深度推进,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多、快、好、省”的经营理念已全面落实,利润中心实现“效益型”管理,资源合理配置,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效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为实现JM 所战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创新开展资产投资经济性管理,优化资源提升效能。引入经济效益理念,遵循“统筹兼顾、合理配置、提高效能”原则,通过先调研后论证、先论证再决策的方式,为投资决策提供全面、系统、客观的依据,提高投资效率,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资产效能最大化。
由需求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部门联动,进行充分论证,多方评估,开展资产购置经济可行性分析工作,构建“资产管理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所办公会”三级评审机制。改变以往资产购置不计成本、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跟踪资产实施进度,对评审通过投入使用的资产开展后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资产效能提升。
资产投资经济性管理工作,改变以往较为随意的资产购买管理模式,提高资产投资的科学性,实现资源合理调配、资金节约的目的,通过资产投资后评价,监督资产投资实施情况,推动资产管理效率提升。
四、管理会计应用的实施效果
通过近几年JM 所在管理会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按照“顶层设计,统筹把控,创新管理,动态改进”的方针,以“价值引领,业财融合,助推经济健康发展”为驱动目标,以健全财经管理组织为保障,以全面预算、平衡计分卡、目标成本等管理会计工具为方法,重点围绕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设计、资产投资经济性管理、内部经济核算、财经分析等工作,逐步形成了设计、生产、管理全价值链管理会计模式,推进财务人员从核算者向价值创造管理者、改革创新推动者转变。
1.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系列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JM 所经营管理水平达到有效提升。通过全面预算的开展,促进战略目标有效落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系列成本管控的开展,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所经济效益大幅提升,通过经济分析,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所经营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2.业财融合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召开成本工程推进会等系列专题会议,深入一线进行座谈调研,组建财经评审专家库、项目会计师队伍,举办财经知识大赛等方式,推进财务管理在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资产管理等价值链环节不断渗透,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后期规划
1.巩固前期成果成效,深耕细作,持续推进管理会计工作。总结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耕细作,深化管理会计应用。创新管理绩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员工创造价值能力。
2.推进业财一体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SAP 系统的应用,完善SAP 系统与TC、MES、BI、浪潮等的无缝对接,有效促进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有机融合,提升财务工作效率,提升信息真实性、全面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