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丑行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2020-03-02王曦晨

剧作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升官威虎山丑角

■ 王曦晨

京剧是一门写意的艺术,它的人物类型划分依靠的是行当,换句话说,规范行当的标准也就是类型化人物的参照标准。目前京剧共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而每个行当下又有不同的分支。拿丑行来说,整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中又分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而武丑则一般指具有高强武艺的行侠仗义之氏,例如《时迁偷鸡》的时迁、《三盗九龙杯》的杨香武[1]。由于不同人物的类型和身份,又使不同类型的丑角具有各不相同的一套完整的表演和唱念法则。如上所述,可以说京剧行当为戏曲舞台上提供了太多塑造类型化人物的方法与手段。

有史以来,丑行在京剧演出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这是由丑行的剧目所决定的。因此,旧时丑行在戏曲演出中多处于搭班的地位,很少能成为一出戏的主演角色,即便是京剧历史上开宗立派的萧长华(1878—1967)、郭春山(1874—1946)、慈瑞泉(1876—1942)“丑角三大士”,也同样没有过挑班演出的经历。丑角不容忽视。过去京剧界流传着一句俗谚叫“无丑不成戏”,程砚秋先生就一直强调丑角的调节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戏曲改革的推进下,丑角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最突出的是新编戏《望江亭》中的杨衙内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栾平。《望江亭》和《智取威虎山》虽然分别属于古装和现代题材,但较从前丑角在剧目中的地位与分量均有所突出和加强。例如杨衙内欲假传圣旨却在望江亭被谭记儿用酒灌醉的一场戏,唱念做表十分全面,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表演手段,也把杨衙内好色、贪婪、愚蠢的本性塑造了出来,既可以辅助剧作、深化主题,又能使杨衙内这个角色在本剧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智取威虎山》中虽是配角的栾平却有两场表演的重头戏。第一场是杨子荣审问栾平,第二场是在威虎山上栾平被座山雕进一步质问。由孙正阳先生饰演的栾平也是通过进一步地加强念白和表演,把一个狡兔三窟、狡诈多端的反面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贴标签”。这些艺术家在剧目表演中的创作也为京剧丑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以及创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望江亭》与《智取威虎山》在创作表演上有意识地突出和加强了丑角在戏中的比重,那么新时期以来,1979年湖北京剧院的丑角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先生排演的《徐九经升官记》则是京剧历史上第一出以袍带丑为主角的新编剧目。因而该剧不仅在新时期戏曲创作中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因该剧是以丑角担任第一主角的大戏而在京剧丑角艺术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2]。不能不提的是徐九经在剧中有个代表性唱段“当官难,难当官,徐九经做了一个受气官”,这段唱词全部共420字,共28句,但几乎每一句的尾字都押在“官”字上,不仅唱词另辟蹊径,写得精巧,而且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这样大段的唱段也是之前的丑角剧目中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是开了京剧丑角全面创新的先河[3]。该剧于1982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全国播放,影响深远。令人欣喜的是,这出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剧目,今天依然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当今的京剧舞台上流传——湖北省京剧院的青年演员谈元从朱世慧先生手中接过接力棒,把“青春版”的《徐九经升官记》再次搬上了湖北乃至首都的京剧舞台,从而使该剧在新世纪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京剧丑行的表演艺术注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期待通过京剧丑行演员的共同努力,在新世纪把丑行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再次推向一个不愧于时代的新高度。

注释:

[1]刘新阳:《无丑不成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读本:京剧》,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年

[2]张永和:《30年前一次成功的丑行革命——再观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国京剧》,2009年第9期

[3]朱世慧:《三十年演好一部戏——从我演〈徐九经升官记〉说起》, 《中国演员》,201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升官威虎山丑角
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
左升官儆曳⒉
“左升官,右发财”
会更受欢迎
对丑角之美的演绎分析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下复观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谁说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京剧中的丑角
徐克执导《智取威虎山3D》张涵予演杨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