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思想理论教学改革创新
2020-03-02刘大芳
●刘大芳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变革,形成了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数字新技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生产力的数字经济,引起了管理、商业、工业、教育和医疗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教育领域,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网络课程不断涌现,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导趋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第一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迎接时代新要求,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时代关键课程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新策略,是高校思政课程必须深刻认识、系统回答的共同现实问题。
一、创新力量
数字新技术是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科技力量。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将形成教育教学过程诸多数据集合,数据的科学分析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力量。
(一)改进教学方式
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托夫勒说:“过去的教育是为工业化做配套的,以计划经济推动工业化重建所创设的、为工业化社会配套的教育体系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也就是说,70 年前我们按工业化建立了相应配套的教育体系。目前,数字经济时代,教育又将建立怎样的配套教育体系?显然改进教学方式是必然的。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社团成长等育人为主,是理论认识、实践体验、价值塑造的有效思政方法。面对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的特点,思政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探索课堂教学和在线课程体验的教学方式。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完美融合育人过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大数据行为分析不断推动传统教育改革创新,持续优化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讲授知识、方法、案例和学生学习态度、互动情况来抽象把握教学过程,而数字经济时代则通过数据集合、数据统计、关联分析、行为判断、智能决策,科学精准动态判断教师学科知识教学水平和学生知识学习认知能力,从而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育人目标。
(三)提升教学效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继经济学之后,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知的学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科学融合,建立教育大数据管理系统和教学平台,形成了智能教育、智慧教育,与课程融合则形成智能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大数据系统算法,分析挖掘思政课程学生群体和个体学科认知、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数据,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可谓因才施教、个性教育。通过数字技术,将“教、学、评”有机结合,实现协作监督与自我监督促进学习,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现实挑战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高校思政课教学又将如何融合数字技术,冲破传统教育思维思考改革,面临现实挑战。
(一)教师技术素养不平衡
数字经济时代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实施线上课程,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有网络和手机电脑等设备,就可进行教学活动,可谓时时是教学之时、处处是教学之地,其活动主体教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思政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数字技术素养,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应用操作,与时俱进运用数字技术教学,这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因高校思政教师年龄、专业、爱好各异,对数字技术熟练程度差异明显。年龄大的教师习惯传统经典教学方式,不愿尝试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青年教师依赖数字技术教学,教学通过“网对网键对键”交流,面对面情感交流弱化;有的教师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教学,但存在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智能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衔接不畅的问题。
(二)学生网络课程不适应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交流、网上医疗、网上教育等应用广泛,学生生活逐渐被数字化,思想亦逐渐被数字化。虽数字技术带来了便捷生活,但学生还不适应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没有数字化学习的思想准备。如2020 年春季疫情期间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学校开展了在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视频公开课(SPOC)、学生自主学习、集中辅导答疑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因大中小学集中线上课程网络不畅,教师技术不熟练,学生忙于下载APP,进入不同系统打卡线上学习,有的学生信息知识有限操作不熟,大部分不适应线上学习。
(三)数字教学平台不完善
今年疫情特殊时期,教师通过中国大学MOOC 平台(爱课程)、雨课堂、超星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主要以直播、录播、资源包、直播+ 录播、直播+ 资源包、录播+资源包、直播+ 录播+ 资源包等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对其教学方式非常认可。据《浙江省初高中学生线上教学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对在疫情期间组织线上教学来解决学习与疫情的矛盾的调查,有接近9 成(88.6%)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想参加线上课程,接受老师指导。只有5.1%的学生对线上教学较为抵触,更喜欢自己学习。近年来,高校加快数字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网络课程等建设步伐,改善了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便利,但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不断变革,国家要统一规划,继续加强线上学习平台建设,为学习者提供快捷通畅、操作简便、系统规范一流水平的线上学习平台,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线上学习的需求。
三、改革探索
数字技术对思政教学提出诸多挑战,必须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从三方面探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提升教师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做“四有”好教师。按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政理论课队伍的新要求,坚定政治信仰,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创新思维,开拓宽广视野,强化自律意识,塑造高尚人格。二是提升数字信息素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在学校里面,应该让学生从写字去学习写字,从谈话去学习谈话,从唱歌去学习唱歌,从推理去学习推理”。教师要学习新技术,逐渐增加数字技术使用频率和覆盖率,在使用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思政理论课以更加立体、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三是科学运用数字信息。设计思政课程学习APP,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精准掌握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认知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智能推送课程教学知识要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二)守正创新内容
教学内容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灵魂,必须坚持政治性守正为根基,从理论上、形式上、方法上创新,二者统一激发思政课的活力。所谓守正就是坚持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讲马列、增自信、塑价值,旗帜鲜明彰显思政课是政治课和意识形态课的本质。思政课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经典著作,讲清、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学生“学马”“信马”“用马”,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追求。所谓创新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回应时代变迁发展的新问题、传播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用实事和真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将思政课程内容与数字技术融合,用鲜活事例、新鲜元素、历史教训和现实博弈释疑解惑,回答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所谓统一就是新时代的思政课要守正,坚持政治性价值灵魂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是讲授方法、形式等与时俱进创新,守正是前提,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正,二者统一建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三)运用技术方法
通过数字技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追求、健全人格和道德智慧。一是运用数字技术将学科知识教学重点以生动、形象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刺激神经,强化学科知识的认知;二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现实教学,将历史场景、红色教育、经典故事、榜样力量等模拟还原真实场景,让学生从知识认知的抽象概念理解,到虚拟教学的情感体验,触动思想提升道德价值判断;三是搭建数字教学平台。高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和联合搭建数字教学平台,让现实课堂教学和线上虚拟体验教学成为常态,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水平。
(四)多元智能评价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思政课教学评价主要是期末考试、学习表现和作业水平综合评定标准,这样能检验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但不能体现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养和学习态度,需要多元统筹检验教学成效,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思政课的测评改革探索的核心是提升学生教学的参与度,从体检教学实践探索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升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主要通过四评综合智能检验:一是课前测评。主要通过课前预习,线上思政课导引阅读答题测试,占课程成绩10%;二是课堂测评。思政课大班教学集中讲授辅导交流互动,分组小班讨论发言,谈课程主题认识和主要观点,占课程成绩20%;三是课程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组织期末考试,检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课程成绩50%;四是分析思考。感知问题学思结合,自选社会热点主题撰写学习论文,提高理论水平、思想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字经济时代的思政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融合数字技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征程上,唯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方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学生的存在感、获得感、方向感和成长度,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