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研究
2020-03-02夏桃平
●夏桃平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升。虽然在扶贫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地区之间仍然还存在非常大的贫富差距。在扶贫工作中,我国已经加大了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但是减贫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甚至出现了下滑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必须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引起高度重视,主要站在经济持续增长角度上,对财政扶贫资金对当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状况,构建出完善的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一、财政扶贫资金与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的概念分析
财政扶贫资金在其性质上属于一项专用资金,主要是国家为了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水平提升,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与条件,提升整体综合素质水平而投入的资金,一般主要体现在了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项目管理费用以及少数民族资金等几个方面。如今,在宏观经济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同时政府收入与支出也逐渐产生了矛盾问题,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与基础保障作用。如今,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将扶贫政策正式列入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同时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预算放在了总体预算的首要位置,将贫困地区设定为财政支出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策略,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财政扶贫工作的全面实施。
在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当中,一般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了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以及社会绩效等几个方面。第一,经济绩效。此绩效不但是对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拓展,同时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第二,环境效益。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其环境效益指的是对环境资产的投入、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发展等内容。第三,社会效益。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增长中,比如,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口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稳定治安等。第四,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一般主要体现在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发展。
二、目前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仍然非常大。目前,在扶贫工作开展中,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没有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合理的财政扶贫目标,同时缺少了严格的财政扶贫激励机制。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无法对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面进行明确,同时也会对最终的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与质量。
1.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没有将返贫能力导向体现出来。结合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收入并不是导致部分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在于能力水平较低。在现有的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当中,往往将重点只放在了贫困人口的增加与减少方面,而没有对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虽然投入的扶贫力度不断增加,但是最终没有取得明显的扶贫效果,甚至出现了一些脱贫之后又返贫的状况。而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当中没有将反贫能力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出来,通常将重点内容放在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方面,从而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上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没有对财政扶贫资金对当地社会绩效以及环境绩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考虑。在真正的扶贫工作中,需要对贫困人口的反贫能力引起高度重视,一般反贫能力主要体现在了个人持续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知识学习能力、技巧运用能力、社会资源获取能力以及身体疾病应变能力等几个方面。
2.缺少完善的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在我国现有的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中,还是将经济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而对于环境绩效以及社会绩效等没有进行充分考虑。目前,我国逐渐加强了对贫困地区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虽然在生产水平与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因为在绩效考核机制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单一性,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经济效益,就会造成投资生产环境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粗放现象,当发生这种问题时,不但会对资源带来非常严重的浪费问题,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方面带来污染,从而进一步恶化贫困地区环境。针对这种现象,在对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不能将重点只放在经济效益方面,还应该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方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才能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3.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缺少独立性。在对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通常都是相关部门和专家参与到其中,所以在考评主体上缺少一定的独立性,一般都是由参与到其中的主体负责对财政扶贫资金制度进行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对最终考评结果的公开性以及规范性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建设的相关策略
1.加强反贫能力培养工作。目前,在扶贫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反贫现象,贫困人口不能提升自身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的扶贫绩效不明显,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只是依靠扶贫政策与扶贫资金,很难在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针对这种现象,就必须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反贫能力培养工作,在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引进与科学文化教育工作,将人口能力转变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其他机构的审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扶贫项目规划审查工作,体现出规划方案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重点放在反贫能力提升方面,同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专项资金可以应用到反贫能力培养工作上。最后,在后期的总结工作中,可以将以前的数据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对以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2.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开性。针对于最终的审计结果一定要满足一定的公开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将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各部门行为进行合理规范。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扶贫资金绩效并没有得到完全公开,涉及到审计情况的数据也没有得到及时公开。对于当地的审计机关而言,只有在得到政府部门的批示之后,才能将审计报告公开,这就导致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体现出来。另外,因为受到政府或者是相关部门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一些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采纳,这就造成审计报告与实际之间出现了一定偏差,从而到最后扶贫绩效很难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当中,必须要保证最终的审计结果可以满足一定的公开性与有效性。
3. 实现评价体系的多样性与科学性。目前,在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当中,从监督到实施过程中还不能满足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这就导致审计工作涉及到的范围比较有限,与国外审计方式相比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单一性。对于审计方法而言,必须要结合经济发展状况作出相应的优化与完善,同时根据总体经济发展而发生相应的转变,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满足一定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但是,因为经常受到相关部门或者是领导的约束,造成最终的绩效统计结果不够明确,这就很难为之后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扶贫政策实施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从而才能将评价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对于我国财政扶贫资金而言,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一般主要涉及到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与效率性,同时对各个扶贫项目进行合理优化与配置。通常专项资金会在不同项目或者是不同用途中进行分配,在资金投入拉动效应方面主要体现在了项目经费占部门总经费的比例、各级项目经费占部门总经费的比例、项目经费利用率以及拉动系数等。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站在整体角度上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对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进行明确,同时考察专项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与运用有没有达到最开始所制定的要求,针对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虽然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不断提升,但是,因为在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对扶贫工作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种现象,在扶贫工作中,一定要对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只有保证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统计评价体系的完善性与合理性,才能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内部生产实力,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与条件,同时加强贫困人口反贫能力,从而才能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