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2020-03-02宋晗帅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8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空间

宋晗帅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

0 引言

“智慧时代”这一理念和提法,最早源于2009 年IBM 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设想,2016 年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此后,“智慧城市”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开始普及,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银行广泛普及,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也开始走向千家万户。在这股“智慧+”的热潮下,作为技术实力雄厚的各大高校,也纷纷推出了智慧校园系统,而智慧图书馆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智慧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推动图书馆改革创新,为广大在校生和教师提供更加智能、更加快捷、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成了业界近期探讨的热点重点问题。

1 智慧时代强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实践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综合教学水平的象征,更是一个学校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高校图书馆不仅承担着科技研发、知识拓展、一线教学等重要任务,更是立德树人、精心育人的主战场。随着网络时代、智慧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1]。一方面,智慧时代背景下,丰富多彩的校园与周边社会生活,对大学生的吸引和诱惑无疑是巨大的,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高校图书馆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宗旨,通过科技化手段,不断提升图书馆功能与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将课余时间花在图书馆、用在图书馆,更好地完成自身使命任务;另一方面,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已经不能仅限于一个学习、读书的场所,而是一个充分集合智能管理、无线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智慧化手段,为读者学习、教育、休闲、文化生活提供更加广泛与便捷化功能服务的智慧高地。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精准对接师生需求,深入推进科技与图书馆深入融合,为高校服务注入更多“智慧因子”,实现图书馆更高效、更智慧、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2 智慧时代为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服务升级

智慧时代的全面来临,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利好契机。当前,以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快速崛起,知识信息服务的供需环境急剧变化,依托5G技术环境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核心技术,可以实现更加智能、便捷、优质、个性的服务。

2.1 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升级

传统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图书借阅与提供学习环境为主,图书馆提供服务主要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服务理念相对传统落后,服务模式封闭、僵化、被动。智慧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首先要从服务理念转变开始,各高校图书馆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从“被动使用、等待使用”向“主动宣传发掘、提升实际体验、快捷便利高校、精准个性服务”方向挺近。同时,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与网络手段,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精准对接师生需求,将全新服务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读者体验感与收获感,强化高校图书馆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2 服务模式进一步丰富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图书的借阅与传阅为主,日常管理主要依托成型的图书管理系统,相关的借还、检索和咨询等服务在一个相对简单集中的平台上就可以实现。智慧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方式将拓展到自动借阅、云学习、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移动服务、精准推送甚至是娱乐休闲等多个方面,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纸媒图书向电子化图书、智库、网络地图、音视频信息等方面延伸,科学技术的赋能作用更加凸显,例如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图书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掌上移动服务,基于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人工智能(咨询机器人)服务等。高校图书馆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情况,在服务模式上做足文章,为师生提供更多更贴心的优质服务。

2.3 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

智慧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在原有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了更多资源和信息的汇聚,可为读者提供多种信息获得的渠道与方式。相较于传统高校图书馆以印本资源为主的阅览方式,读者阅读效率和数量都实现了质的提升[2]。此外,发展到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已不再是纯粹的提供一个阅览场所,而是打造一个学习、生活与交流的多维空间,更多体现的是思维的交流与互动。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要坚持把拓展服务空间作为重要着力点,从物理空间、网络云空间等入手,通过重构、再造等手段方法,拓展重塑图书馆功能,打造更多具有活力的阅读空间、交流空间、创客空间、网络服务空间,满足学习者多元化需求,全面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和影响力。

2.4 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

传统高校图书馆一般不对外开放,主要服务对象为本校师生。智慧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共享的网络资源,2017 年11 月4 日新出台的《公共图书馆法》中也提出了“国家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样的指导意见。可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分批分次放开。彼时,高校图书馆面向的用户群体将进一步扩大,用户人数将进一步增多,用户的需求也更加多变,虽然管理服务的难度有所加大,但更多更高层级与不同领域人员的交融互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社交与知识结构,也更利于形成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探索面向更多人群、不同层次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最大化发挥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引领社会潮流和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

3 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依托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科学技术带来的智能革命,近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发展迅速,但面对智慧时代下日益增长的师生及社会文化需求,高校图书馆仍然面临不少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3.1 缺乏资金技术保障

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和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各高校图书馆建设水平相差较大,北上广一些实力雄厚的重点院校,基本达到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和要求,但在全国更多地方的高等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匮乏。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建设智慧图书馆基本上只是一个美好愿景。强化政策资金的引导和支持,破除高校图书馆“智慧”路上的拦路虎,是地方政府和各大高校面对的首要难题。

3.2 服务内容单一效率低下

虽然各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正在逐步拓展,但整体来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扩展不够,形式也相对单一,基本都是在传统服务领域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比如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仍停留在短消息、基本查询、位置介绍等层面上,与“智慧”二字基本不沾边。一些高校启用了RFID 等前沿技术,也只集中在自助借还、打印票据等基础服务上,没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开发。此外,由于技术原因,大部分图书馆平台的服务内容集成度较低,整体空间利用也不充分,导致整体运转效率不高。例如一些高校在建设移动图书馆时,只是把传统服务内容搬到了手机上,并没有将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空间、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机融合,导致用户使用率较低。

3.3 流通模式亟待创新

闭架借阅是校园图书馆最传统也最常见的应用方式,读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下。此后很多高校采取开架借阅,书架科目排列更加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也使得图书检索效率大幅提升。但进入智能时代,这一流动模式也出现了问题和瓶颈,如何赋予读者更多的自由权力,调动大家读书参与的积极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院校陆续打造“大流通” 服务模式,通过“藏、借、阅、检、管”等一体化服务,实现了完全开架、安全高效和智能管理,取得了积极效果,值得更多的推广和借鉴。

4 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几点建议

面对智慧时代的大潮,高校图书馆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坚持从用户需求入手,充分运用成熟技术与智慧化手段,积极构建智慧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联通、更便捷、更人性的智慧化服务。

4.1 大力发展移动图书馆服务

据统计,目前我国移动设备上网用户数突破13亿人,手机、平板上网已成为人们最主要上网途径,大学生群体则更加明显,人手“一机一板”已经成为“标准配置”。高校图书馆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组织研发相关APP 或微信公众号,依托4G/5G、无线移动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实现图书馆的多网融合立体型基础网络架构,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便利服务[3]。

4.2 利用科技手段丰富提升馆内服务

传统高校图书馆环境庄严肃穆,氛围有时显得过于压抑,馆内管理人员较少,也很难谈得上服务管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图书馆,可全面提升馆内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师生馆内学习工作体验。一是科级赋能。进一步强化RFID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刷卡、刷脸等方式,可实现读者24 小时随时随地的借阅服务。通过引入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为读者创造沉浸式阅读体验,大大提升用户感官体验。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可探索引入智能机器人服务模式,通过物联网、室内导航、信息技术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和机器人技术等深度融合,创造出三维、智能化、信息化的集成应用环境[4]。引入智慧机器人不仅可进一步提升馆内服务,还可有效减轻工作人员压力。二是智能管理。高校图书馆要依托智慧化平台,整合设备监控、能源消耗、图书管理、室内环境监测等诸多管理单元,进行智慧化统一管理,实现智能电控、能耗分析、智能运维,达到通道通畅、空气良好、温湿度适宜、照明柔和的目的,为用户打造舒适一流的借阅环境。三是建设智库。智慧时代,智库服务已逐渐发展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学科技术领先的高校,要进一步强化智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构建服务智库建设的研究型图书馆,抢占行业学术领域制高点,引领本校高精尖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学术研究,进一步提升高校科创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4.3 积极打造校园智慧第三空间

校园智慧第三空间是指除教室、宿舍外,为学生创造的另一重要学习生活场所,核心是充分运用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打造一个充满创意、融合多种科技与服务的学习交流、信息沟通、社交甚至轻娱乐的复合型智慧空间[5]。相比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自习室或阅览室,智慧第三空间主要有3 个优势:一是环境友好。图书馆大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比较宁静祥和,而第三空间在智慧化系统的调控下,空间内设施布局与人员总数、室内采光与灯光补充、空气流动与空气质量、示意的体感温度等全部达到了一个相对理想状态,置身其中进行读书学习,完全是一种“享受”的状态。二是功能强大。智慧第三空间可划分为书库藏书区、读书学习区、交流活动区、沉浸体验区、创意创客空间等,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和特点,可以为不同需求用户提供多种个性化需求。三是资源集中。第三空间内各种资源高度集中,制图、设计、扫描、打印、投影、体感、VR、虚拟现实等各类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将彻底打破传统第三空间对资源载体限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用户需求。同时,依托无线网络或4G/5G移动网络技术,可以使空间内用户无缝对接使用各种软硬件设备,实现更高学习工作效率。随着智慧第三空间的深入推进,将在高校掀起又一股“图书馆”热潮。

4.4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智慧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人才队伍是关键因素。各高校要注重培养与引进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进一步改进提升图书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智慧时代下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和扎实的日常管理经验,还要具备相当的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各高校要打破常规、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通过提高待遇、创造条件等方式吸引更多更高层次人才加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本校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名师授课、外出培训、高校交流等方式,切实增强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管理能力。

5 结语

智慧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移动图书馆服务、馆内服务与第三方空间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读者提供科技、高效、便捷、精准的智慧化服务,完成好高校图书馆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QQ空间那点事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