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结肠镜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的特征性分析
2020-03-02吕胜利
吕胜利
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民医院消化内镜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4300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经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缺血性结肠炎的病发率在60%以上,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某一段结肠供血不足,导致肠壁受损或者坏死而引起的急性肠炎,患者一般会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引起老年人腹部不适的原因有多种,并不是每一例都会被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先进的结肠镜检查对此类疾病的确诊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本文对经结肠镜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的特征性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纳入2019年1月-2019年7月的7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61-72岁,平均(66.5± 0.53)岁。
1.2 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病发72小时内进行结肠镜检查,并且根据症状在病变位置取少量黏膜进行病理检查。
1.3 诊断标准 根据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在患有突发性腹痛、便血或者腹泻等症状,以及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变时,排除其他疾病,经过检查显示出特征性改变中的至少1项,即可以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1]。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经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均表现为腹部疼痛,肚脐周围及下腹部较为常见。其中45例伴有腹胀、便血等症状;8例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2 病变位置 患者经检查,均发现结肠出现阶段性炎症改变,其中乙状结肠病变31例,降结肠病变19例,结肠脾曲至乙状结肠病变7例,横结肠病变4例,其他部位病变9例。
2.3 结肠镜检查结果 70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有68例,经过进一步确认,发现其中患有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数为67例,确诊率为95.7%,病理检查结果发现结肠黏膜表面坏死,出现充血、水肿等现象,镜检下可见毛细血管增生,巨噬细胞增生,黏膜固有层透明样变性。
2.4 其他检查结果 70例患者中,经CT和其他检查后,显示肝动脉硬化者28例,高血压者46例,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标准者32例,无明显异常者14例。本次研究中,在随访过程中缺血性结肠炎复发者3例,未出现死亡患者。
3 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病发率极高的肠胃疾病,通常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相互联系。缺血性结肠炎的病发位置较为广泛,可以累及任何一部分结肠,但因为内脏缺血而引起的缺血性损伤在左半结肠的供血区域中产生的反映较为敏感,因此左半结肠的缺血性结肠炎病发率更高。轻微程度的缺血性结肠炎可以经过饮食调理而自动痊愈,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而相对严重的缺血性结肠炎必须经过专业仪器设备的检查,确诊之后再对症下药,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2]。
传统的检查方法以CT或者CTA为主,虽然也能对缺血性结肠炎有一定的反映效果,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变,食物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的变化对人的身体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肠胃疾病的相似性也越来越高,而普通的CT或者CTA对于缺血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并不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结肠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趋势。结肠镜对于缺血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并且能够诊断出患者具体的病发部位以及症状,还可以对其伴随的基础性疾病加以确定。
经过结肠镜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特征十分明显,患者往往会因为腹痛而产生腹泻或者便血等症状,经过检查会发现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性疾病。经过治疗后,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病症好转,大大简化了缺血性结肠炎的检查和治疗过程[3]。因此,结肠镜检查在缺血性结肠炎的确诊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结肠镜检查对于确诊缺血性结肠炎具有重大意义,患者发病时,除了基本的临床表现之外,还伴有其他的基础性疾病。结肠镜检查能够准确地找到问题根本所在,临床治疗可以针对具体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患者在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中治疗疾病,并得到痊愈。